香 港 特 别 行 政 区
立 法 会


LEGISLATIVE COUNCIL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图:內务守则



內 务 守 则
House Rules




图:內务守则



至2004年6月4日的修订本
Amended to 4 June 2004











目录



守则编号

立法会会议

1. 议员作宗教式或非宗教式宣誓的次序

1A.立法会主席的选举

1B. 选举议员主持立法会会议的程序

2. 就提交立法会省览的附属法例及文件发言

3. 以议员有直接金钱利益为理由著其退席或将其表决作废

4. 行政长官答问会

5. 在立法会会议上向政府所提质询的登记事宜

6. 质询的形式

7. 质询的数目及编配

8. 补充质询

9. 跟进口头质询

10. 急切质询

11. 议员未能按原定安排在立法会会议上提出的质询

12. 议员提出质询时官员不在场

13. 由议员提出的辩论数目

14. 辩论时段编配予个别议员

14A. 辩论时段编配予立法会辖下委员会的主席

15. 议案辩论的次序

16. 在辩论中缺席的议员的意见

17. 议案辩论

18. 休会辩论

19. 动议议案以缩短点名表决钟声的时间

19A. 议案的修正案

委员会

20. 內务委员会

21. 法案委员会

22. 事务委员会

23. 逾期参加委员会的申请

24. 举行会议事宜的指引

25. 会议纪要

26. 內务委员会、法案委员会或事务委员会辖下小组委员会

27. 在委员会会议后举行的新闻简报会

28. 热带气旋及黑色暴雨警告生效期间的安排

29. 在香港进行的访问活动

整体联系活动

30. 与政务司司长及财政司司长举行会议

31. 各政策局局长就行政长官施政报告举行简报会

32. 与区议会举行会议

33. 议员会晤访港外宾

34. 议会联络小组委员会

附录

I.立法会主席一职的候选人陈述竞选纲领和回答提问的特别论坛的程序

IA.在立法会主席及立法会代理主席缺席时选举议员主持立法会会议的程序

II.以议员有直接金钱利益为理由动议著其退席或将其表决作废的议案的程序

III.请求立法会主席准许无经预告而提出质询

IV.选举委员会主席及副主席的程序

V.就基于公众利益而享有特权的要求作出裁定的常习及惯例





立法会会议

1.议员作宗教式或非宗教式宣誓的次序

(a)议员作宗教式或非宗教式宣誓的次序按连续担任立法会议员的时间而定;连续担任立法会议员时间较长的议员先作宗教式或非宗教式宣誓。

(b)如有两名或以上议员连续担任议员的时间相同,其宣誓次序须按议员中文姓名繁体字笔划多少编排;姓名笔划最少的议员先作宗教式或非宗教式宣誓。

1A.立法会主席的选举

(a)立法会主席由立法会议员互选产生。

(b)如立法会主席在立法会任期內辞去此职位,但仍然出任议员,则立法会主席的改选须最迟于接获其辞职通知后的第三次立法会会议上举行。在任立法会主席除非已正式离任,否则须决定改选的日期及主持选举;如在任立法会主席已正式离任,则由立法会代理主席决定改选的日期及主持选举。如立法会代理主席获提名候选立法会主席一职,则出席议员中连续担任立法会议员时间最长者,须主持立法会主席的选举。

(c)如立法会主席在立法会任期內不再担任立法会议员,则立法会代理主席须命令在立法会会议上进行立法会主席的改选。是次改选须在切实可行范围內尽早进行,而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迟于填补因立法会主席不再担任立法会议员而出现的空缺的议员履任后第三次立法会会议上举行,并由在席的立法会代理主席主持。如立法会代理主席获提名候选立法会主席一职,则出席议员中连续担任立法会议员时间最长者,须主持立法会主席的选举。

(d)选举立法会主席的程序载于《议事规则》附表。

(e)在选举立法会主席的会议举行之前,立法会主席一职的候选人须在一个并非立法会会议的特别论坛上,陈述其竞选纲领和回答议员提问。举行该论坛的程序载于附录I。

1B.选举议员主持立法会会议的程序

立法会主席及立法会代理主席如在某次立法会会议上缺席,或认为不能执行主席职务,则出席会议的议员须按附录IA所载程序互选一名议员主持该次会议。

2.就提交立法会省览的附属法例及文件发言

倘议员请求立法会主席准许其根据《议事规则》第21(3)及(5)条就提交立法会省览的附属法例或文件向立法会发言,该议员应在会议前提交其拟发表的演辞,以便立法会主席决定该演辞是否可能引发《议事规则》第21(6)条所不容的辩论。

3.以议员有直接金钱利益为理由著其退席或将其表决作废

(a)以某议员有直接金钱利益为理由而著其退席的议案,可无经预告由任何议员在立法会主席或全体委员会主席提出原议案的待决议题后,及在议员进行表决前动议。动议议员退席的议案的程序载于附录II。

(b)以某议员有直接金钱利益为理由将其表决作废的议案,可无经预告由任何议员在立法会主席、全体委员会主席、委员会主席或小组委员会主席说出按其判断原议案是否获得所需的过半数票后,立即动议;如有命令进行点名表决,有关议案可在立法会主席、全体委员会主席、委员会主席或小组委员会主席说出点名表决所记录的有关议员数目后,立即动议。动议将议员的表决作废的议案的程序亦载于附录II。

4.行政长官答问会

(a)行政长官可酌情决定出席立法会会议,就政府的工作答覆议员向其提出的质询。答问会每次为时约一小时。

(b)议员在答问会上可向行政长官提出的质询,一般限于已事先知会议员的特定事项。

(c)在答问会上,在立法会当届任期內过往各次答问会上发问次数最少的议员可优先提出质询。如有议员的优先质询次序与其他议员相同,立法会主席可酌情决定首先叫喚哪位议员。

(d)提出质询的议员可就其质询提出一项简短的补充质询。就计算质询次数而言,议员就其原有质询提出的补充质询,不会算作一项额外质询,但其他议员提出的补充质询,则当作一项质询计算。

5.在立法会会议上向政府所提质询的登记事宜

(a)立法会秘书处根据接获质询的先后次序,将质询予以登记。

(b)每名议员每周只限登记一项口头质询及一项书面质询,或两项书面质询,每周截算质询登记的时间为星期五午夜12时。当递交质询以作登记时,议员应提供足以说明质询的主题及范围的质询措辞初稿。

(c)倘有两名或以上议员递交了內容相似的质询,有关议员应尝试就由哪位议员提出质询达成协议;若未能达成协议,则由获编配较早时段的议员提出质询。

6.质询的形式

(a)质询措辞应精确切题。

(b)应避免在一项口头质询內附带提出多项质询,否则该项质询或会被裁定为不合乎规程。

(c)应避免提出须进行非常广泛的资料搜集工作始能作答的质询,例如要就一段很长的期间搜集数据。如有需要,要求提供统计数字的质询较宜以书面形式提出。

(d)不应就过于广泛的政策事宜提出质询,以免不能一次过作出答覆。

7.质询的数目及编配

(a)会议上若不会就不拟具立法效力的议案进行辩论,可提出的口头质询不得多于10项。如立法会主席认为某次会议将会就不拟具立法效力的议案进行辩论,可提出的口头质询不得多于6项,而时限通常为一小时至一个半小时,视乎该次会议的议程而定。若有10项口头质询在会议上提出,质询时限为两个半小时。

(b)根据《议事规则》第24(3)条,在任何一次立法会会议中,每名议员通常只限提出一项口头质询及一项书面质询,或两项书面质询。但如有20名或更多议员拟于一次会议上提出质询,则每名议员只限提出一项质询。

(c)在会议上提出的质询通常是根据各项质询在秘书处登记的先后次序编配。若无法将议员拟提出的所有质询编配在同一次会议,在符合上文(b)段的规定下,在同一会期內分别获编配提出口头质询或书面质询次数最少的议员,将可较其他议员优先提出质询。

(d)若经內务委员会同意,议员可优先提出质询。內务委员会就此作出决定时,会考虑质询的內容是否与时事有关、当中所涉事项是否公众关注的事项,以及该等质询的性质是否急切。

(e)立法会在会议上辩论拨款法案和施政报告时,不会安排议员向政府提出口头质询。

8.补充质询

(a)在立法会会议上提出质询的议员,通常可就该项质询提出第一项补充质询。

(b)补充质询应简短切题。

(c)每项补充质询不应包含多于一项质询。

(d)补充质询应以质询形式提出,当中不应包含陈述或推论、隐含答案,或要求证实传言或报章的报道。

(e)为方便准确传译补充质询,尤其是內容难免复杂的质询,议员在提出补充质询时应放慢说话速度。

9.跟进口头质询

议员倘认为其质询未获全面答覆,应就会议规程问题起立,并说:"主席,请批准提出跟进质询。"然后由立法会主席决定是否批准提出跟进质询。就厘定质询次序而言,跟进质询并不视作补充质询。

10.急切质询

议员若要求无经所需预告而提出急切质询,应在切实可行范围內先征得內务委员会同意,然后才向立法会秘书提交急切质询,并附上一份声明,载列提出该项要求的理由,以协助立法会主席考虑是否接纳其要求。声明样本载于附录III。

11.议员未能按原定安排在立法会会议上提出的质询

根据《议事规则》第26(6)条,若议员不在席提出其口头质询,则该质询经其事先同意可由另一名议员提出,否则该质询须作为要求书面答覆的质询处理。就质询轮候制度而言,该缺席的议员将视作已提出一项要求口头答覆的质询。

12.议员提出质询时官员不在场

若官员未能及时到场答覆质询,立法会主席可行使其酌情权,将该质询押后至质询时间末段。

13.由议员提出的辩论数目

(a)立法会每次例会不应举行超过两项由议员提出的辩论,该等辩论可以是两项议案辩论、两项休会辩论,或一项议案辩论及一项休会辩论。然而,在特殊情况下,立法会主席可按內务委员会的建议,准许在立法会例会上提出超过两项该等辩论。

(b)上文(a)段所述的辩论不包括就下列各类议案进行的辩论 --

(i)特定议案(《议事规则》JA部);

(ii)有关法案的议案(《议事规则》K部);

(iii)有关委任专责委员会及向专责委员会交付事宜的议案(《议事规则》第78及79条);

(iv)有关修订或暂停执行《议事规则》的议案;

(v)根据某条例动议的议案(例如《释义及通则条例》第34或35条(有关立法会在附属法例方面的权力));及

(vi)任何其他议案,倘获得通过,会赋权立法会、某委员会、立法会主席或其他人士作出某些作为者,或援用法例或《议事规则》的某些条文者。

14.辩论时段编配予个别议员

(a)每名议员通常在每一会期內只会获编配一个时段,以动议一项议案辩论或提出一项休会辩论。

(b)议员若拟在某次立法会会议上动议议案辩论,须预先申请编配辩论时段。某次会议辩论时段的申请应连同议案措辞,须不迟于该次会议日期前14整天提交秘书处。

(c)秘书处在上文(b)段所载截止日期过后不会接受任何申请,即使当时还有时段尚未编配。如有多于一位议员提交的拟议议案的主题实质相同,首位获编配辩论时段的议员可优先动议辩论有关主题。

(d)在上文(b)段所载截止日期时,同一次立法会会议的辩论时段如有多于两项申请,內务委员会主席会抽签决定时段的编配。在会期內曾获编配辩论时段的议员不包括在抽签之列。

(e)在会期內从未获编配辩论时段并曾在两次或以上抽签中连续失利次数最多的议员,将获优先编配一个在随后一次立法会会议的辩论时段。如情况相同的议员不只一位,內务委员会主席会抽签决定其中一位可获编配该时段。仍未被抽中的议员的申请其后会连同那些失利次数较少的议员及其他在会期內从未获编配辩论时段的议员的申请,由內务委员会主席抽签决定是否获编配余下的一个辩论时段。

(f)倘获內务委员会同意,议员可不按上述编配办法获优先编配时段,以便就急切和重要的事项以及时事问题进行辩论。

(g)经预告的议案在动议之前,可随时由议案动议人指示立法会秘书将其撤回。除非议案是在作出议案预告的限期前(即会议日期12整天前)撤回,否则有关议员会被当作曾获编配辩论时段。

(h)议案动议人如在立法会会议期间撤回议案,该辩论时段将按下列其中一种方式处理 --

(i)有关议员被视作已使用该辩论时段;或

(ii)有关议员倘获內务委员会同意,可在随后一次立法会会议上首个可供编配的时段动议已撤回的议案,惟在该次立法会会议上进行的议案辩论不得因此而多于两项。

(i)若內务委员会事先向议案动议人建议押后进行议案辩论,而有关动议人接纳建议,该辩论时段将按上文(h)(ii)段所述方式处理。若有关动议人不接纳建议,而在立法会会议期间才撤回议案,该辩论时段将按上文(h)(i)段所述方式处理。

14A.辩论时段编配予立法会辖下委员会的主席

(a)辩论时段会自动编配予事务委员会主席,以便其按照事务委员会的决定,在立法会会议上动议议案辩论,但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i)有关议案与政府发表的咨询文件有关,并会在咨询期届满之前进行辩论;

(ii)有关议案采用中性措辞,不表明任何立场;及

(iii)不会对有关议案提出修正案。

(b)在此情况下编配的时段,不会算作议案动议人本人以个别议员身份获编配的时段。

(c)每次立法会会议只会为此编配一个时段。

(d)事务委员会如要求编配某次立法会会议的辩论时段,其申请应连同议案措辞,在有关的辩论时段申请截止日期前提交秘书处。

(e)除非得到內务委员会同意,每个事务委员会在一个会期內获编配的此类时段,数目通常不会多于一个。

(f)若有超过一个事务委员会就同一立法会会议申请辩论时段,会优先就咨询期最早结束的咨询文件进行辩论。若咨询限期相同,便会抽签决定辩论时段的编配。根据本款未获编配时段的事务委员会,可获编配下次或随后立法会会议的时段,视乎要求编配时段的事务委员会数目,以及抽签决定的编配时段优先次序而定。

(g)倘某事务委员会要求编配辩论时段予该事务委员会的主席,以便就上文(a)(i)段所述者以外的事项动议议案,或要求将辩论时段编配予內务委员会主席(即使议案与政府发表的咨询文件有关),上文(a)段所述自动编配时段的程序并不适用。

(h)事务委员会如有上文(g)段所述的要求,以及立法会其他委员会及小组委员会如有类似的优先编配辩论时段要求,须向內务委员会提出,由內务委员会按个别情况予以考虑。若內务委员会答允此项要求,有关辩论时段不会算作议案动议人本人获编配的辩论时段。

(i)经预告的议案在动议之前,可随时由在此情况下获编配时段的事务委员会、委员会或小组委员会主席指示立法会秘书将其撤回。除非议案是在作出议案预告的限期前(即会议日期 12整天前)撤回,否则,就本条而言,有关事务委员会、委员会或小组委员会的主席会被当作曾获编配辩论时段。

(j)事务委员会、委员会或小组委员会的主席如在立法会会议期间撤回议案,该辩论时段将按下列其中一种方式处理 --

(i) 就本条而言,有关事务委员会、委员会或小组委员会的主席被视作已使用该辩论时段;或

(ii) 有关事务委员会、委员会或小组委员会的主席倘获內务委员会同意,可在随后一次立法会会议上首个可供编配的时段动议已撤回的议案,惟在该次立法会会议上进行的议案辩论不得因此而多于两项。

(k)若內务委员会事先向事务委员会、委员会或小组委员会的主席建议押后进行议案辩论,而有关动议人接纳建议,该辩论时段将按上文(j)(ii)段所述方式处理。若有关动议人不接纳建议,而在立法会会议期间才撤回议案,该辩论时段将按上文(j)(i)段所述方式处理。

15.议案辩论的次序

(a)上文守则第13(b)(i)至(v)条所列的议案应首先进行辩论,然后才就个别议员动议的议案进行辩论。

(b)在同一次立法会会议上,若安排就两名议员分别动议的议案进行辩论,除非该两名议员已商定辩论该等议案的先后次序,否则会抽签决定议案辩论的次序。

(c)按照上文守则第14A条获编配辩论时段的事务委员会、委员会或小组委员会主席所动议的议案,应在立法会会议上首先进行辩论,然后才就同一次会议上另一由个别议员动议的议案进行辩论。

16.在辩论中缺席的议员的意见

议员若有意参与某项辩论但未能出席进行该辩论的立法会会议,可请一名会在辩论中发言的议员代其表达意见。答允在辩论中代某名缺席议员表达意见的议员,在发言时应先行表达其个人意见,然后才说明该名缺席议员亦有相同意见。发言的议员不应宣读由缺席议员预撰的演辞,亦不应缕述缺席议员的意见,而最后只表示自己亦赞同该等意见。

17.议案辩论

(a)就议案及议案修正案作出正式预告的最短预告期如下 --

规定的最短预告期《议事规则》
议案的预告12整天第29(1)条

议案修正案的预告5整天第29(6)(a)条

修正某议案的修正案的预告3整天,并由立法会
主席酌情决定
-



(b)除非內务委员会另有决定,否则下列的议案辩论发言时限须当作已获內务委员会同意,并须根据《议事规则》第37条向立法会主席建议予以采纳 --



发言时间上限

议案动议人
- 动议议案发言及答辩15分钟(总计)
- 就拟议修正案发言5分钟(总计)

议案修正案动议人10分钟

修正某议案的修正案动议人7分钟

发言的其他议员每人7分钟

获准重订其原有的拟议修正案措辞以修正某项较早时经修正的议案的议员

另加3分钟
(c)倘议员动议将议案辩论中止待续的议案,而內务委员会已根据《议事规则》第37条向立法会主席作出建议,则就该议案发言的议员,每人发言的时间不得超过立法会主席所接纳的建议指定时限,而议员应就该议案(而非原议案)发言。

18.休会辩论

(a)在申请进行休会辩论时,必须具体说明辩论的主题及范围。提出休会辩论的议员其后不得要求更改辩论的主题。

(b)除非立法会主席延长辩论时间,否则每次立法会会议的休会辩论会以一小时为限(45分钟供议员发言,15分钟供政府官员答辩)。

(c)拟于休会辩论中发言的议员,应在举行有关会议两整天前知会秘书处,以便秘书处编订一份发言者名单,并建议有关议员获分配若干发言时间。提出休会辩论的议员有权发言最少5分钟。

19.动议议案以缩短点名表决钟声的时间

(a)若预期在某次立法会会议上需经常进行点名表决,內务委员会可决定是否动议议案,藉以把就该次会议上某些事项进行点名表决的响钟时间缩短至一分钟。倘內务委员会同意,內务委员会主席会代表议员动议该议案。

(b)个别议员若有意动议上述议案,应预先通知內务委员会,以免立法会在议员动议该议案时须就此进行辩论。

19A.议案的修正案

(a)议员可作出预告就议案或法案提出相同修正案,但须符合《议事规则》第29(6)及57(2)条所订的适用预告规定。

(b)若有超过一位议员就相同修正案作出预告,有关修正案会载于作出修正案预告的议员名单之下发出,而名单上议员会按照立法会秘书接获其修正案预告的先后次序排列。

(c)名单上的首位议员须被叫喚动议有关修正案。如该议员已撤回修正案预告或决定不动议修正案,名单上的下一位议员将被叫喚动议有关修正案;如该议员亦已撤回修正案预告或决定不动议修正案,下一位议员将被叫喚,直至名单上的最后一位议员为止。

委员会

20.內务委员会

(a)內务委员会的正副主席须在公开会议中由该委员会的委员互选产生,任期直至下一会期的委员会正副主席在该下一会期分别选出为止;若下一会期的委员会正副主席选举是在下一会期开始前进行,现任正副主席的任期直至该下一会期开始为止。

(b)立法会每届任期首个会期的內务委员会正副主席选举,须在委员会于该会期內举行的首次会议上进行。內务委员会在每届任期的首次会议,由立法会议员中排名最先者负责召开。

(c)至于每届任期第二个或其后各个会期的內务委员会正副主席选举,可在该会期开始前举行的会议上进行。是次会议须由在任的內务委员会主席召开。若选举前在任的正副主席均获提名候选主席一职,出席委员中排名最先者须主持选举。

(d)选举內务委员会正副主席的程序载于附录IV。委员倘提名缺席的委员候选主席或副主席一职,必须表明已获得该名缺席委员接受提名。

(e)立法会会期內,內务委员会通常在每个星期五下午2时30分举行会议。遇有财务委员会会议安排于同一下午较早时间举行,內务委员会会议将于下午4时30分开始。其他委员会如需在星期五下午举行会议,应安排在內务委员会会议结束后举行。秘书处会发出书面预告通知委员有关会议的日期、时间及地点。

(f)提出每次会议议程项目的限期通常为该次会议举行前的星期二下午5时。委员如欲在截止限期后提出急切议程项目,可向內务委员会主席提出要求,以便于会议上在"其他事项"下加以讨论。主席须决定是否批准该项要求。

(g)內务委员会会考虑政府当局提供的资料、法律顾问的意见、法案委员会的数目及法案的急切程度等,决定是否成立法案委员会,以及法案委员会展开工作的先后次序。当某法案已准备就绪,可在立法会恢复二读辩论时,內务委员会主席会安排知会负责该法案的议员或官员。

(h)并非所有法案均须成立法案委员会进行研究。內务委员会可以 --

(i)在审阅法律顾问就法案所涉及的法律范畴提交的报告(及在有需要时进一步提交的报告)后,通过支持恢复对法案进行二读辩论;或

(ii)因应个别委员要求就法案若干方面提供资料或作出澄清,向法律顾问或秘书处其他有关职员发出指示,由他们与政府当局商讨该等问题,然后向有关的委员及內务委员会进一步提交关于该法案的报告。

(i)內务委员会就须设立的事务委员会数目、名称及职权范围提出建议。委员会亦可将与立法会事务有关的任何政策事宜交付相关的事务委员会研究,并可要求事务委员会就与其职权范围有关的事宜提交报告和听取有关报告。

(j)內务委员会可委任小组委员会,协助研究某些特定附属法例及不属事务委员会职权范围而备受公众关注的事项。

21.法案委员会

(a)法案委员会及研究附属法例的小组委员会在同一时间运作的数目最多应只限16个。限额中有一特定名额拨予研究附属法例的小组委员会。尽管在同一时间运作的法案委员会数目最多为15个,但若确有需要,则可有超过一个小组委员会在同一时间运作。当成立的法案委员会数目超过15个,轮候制度便会自动实施。

(b)每一法案委员会须由不少于3名委员组成,其中包括主席在內。

(c)当內务委员会在其会议席上将某法案交付法案委员会时,议员可于席上以举手方式表示参加该法案委员会,而该等议员中排名最先者,负责召开法案委员会的首次会议。议员亦可于该法案委员会的秘书所订限期內,将回条交回秘书处,以示参加法案委员会。除特别情况外,该限期通常为法案委员会首次会议日期的一整天前。

(d)在某一会期开始后才加入立法会的议员,应在宣布其当选为立法会议员之日起计的一个月內,表明拟加入哪些法案委员会。

(e)法案委员会的主席须由该委员会的委员互选产生。委员会亦可选出一名副主席。正副主席的任期至法案委员会结束运作为止。选举正副主席的程序载于附录IV。委员倘提名缺席的委员候选主席或副主席一职,必须表明已获得该名缺席委员接受提名。

(f)轮候名单上的法案委员会按有关法案提交立法会的先后次序排列。在应政府当局的要求让研究某政府法案的法案委员会优先展开工作时,研究议员法案的法案委员会次序不应因此而受影响。同一道理,若某议员法案须较其他法案优先处理,政府法案的次序亦不应改变。某法案的性质急切与否,须由內务委员会决定。

(g)法案委员会倘决定暂时搁置法案的研究工作(可藉传阅文件方式要求委员作出此项决定,并以书面示明),应通知內务委员会,由內务委员会决定轮候中的下一个法案委员会应否展开工作。至于暂时搁置工作的法案委员会,通常须待另有名额腾空时,方可重新展开其研究工作。

(h)法案的研究工作应从速进行,并尽可能在展开工作后3个月內完成。若法案委员会需要较多时间进行研究,则该委员会的主席应向內务委员会报告,要求将期限延长。

(i)处理法案的工作应按下述指引进行 --

(i)在可行情况下,委员会应经常举行会议;

(ii)委员会的委员应尽量出席所有会议,并避免提早退席;

(iii)已充分商议的事项不应重新展开讨论;

(iv)主席应密切监察所负责的法案的研究进度。若需暂时搁置法案的研究工作,应向內务委员会提交报告;

(v)当某法案的研究工作已达提交报告的阶段,在法律顾问及有关委员会建议下,內务委员会可决定将名额腾空,以便展开轮候中下一条法案的研究工作。

(j)法案委员会在完成研究所获交付的法案后,须尽快通知內务委员会及以书面知会该委员会法案委员会商议的结果,并在有需要时说明其多数委员及少数委员的意见,以及法案委员会是否支持该法案。法案委员会其后须再向立法会作出报告。

(k)凡法案委员会主席或任何委员就法案委员会的工作向立法会作出报告,应在有关法案恢复二读辩论时向立法会发言。作出报告的法案委员会主席或委员获立法会主席许可后,可在辩论中首先发言,而不受15分钟的发言时限所规限。

(l)倘法案委员会决定向立法会提交书面报告,该报告须在有关法案恢复二读辩论的同一次会议上提交;而提交报告的法案委员会主席或委员须在辩论开始之时,就该报告向立法会发言。

(m)若无迹象显示某法案将在有关的法案委员会完成工作后的一段合理时间內恢复二读辩论,而法案委员会倘有此决定,法案委员会主席或代表法案委员会的任何委员须向立法会提交书面报告,并根据《议事规则》第21(3)条请求立法会主席批准其就该报告向立法会发言。

(n)经法案委员会研究的法案一旦获立法会通过,或內务委员会决定解散有关的法案委员会时,该法案委员会即告解散。

22.事务委员会

(a)事务委员会的数目、名称及职权范围由內务委员会建议,再交立法会通过。

(b)每一事务委员会须由不少于6名委员组成,其中包括主席在內。

(c)议员可在紧随新一届任期首次立法会会议之后的星期六正午或该限期前,将回条交回秘书处,以示加入某事务委员会。除非议员退出某事务委员会,否则其事务委员会委员的身份至整届任期结束时终止。就应届任期余下各个会期而言,议员如拟加入已参加的事务委员会以外的其他事务委员会,可在紧接有关会期首次立法会会议之前的星期六正午或该限期前,将回条交回秘书处,以示参加;将回条交回秘书处的限期,须视为有关议员作为上述其他事务委员会委员的身份开始生效的时间。

(d)在某一会期开始后才加入立法会的议员可在宣布其当选为立法会议员之日起计的一个月內,将回条交回秘书处,以示加入某事务委员会。有关议员的事务委员会委员身份由秘书处接获其回条之时开始生效。

(e)在立法会每届任期的首个会期內,事务委员会的首次会议由已加入事务委员会的立法会议员中排名最先者负责召开,以便选出事务委员会的主席。其后所有会议均由在任的主席召开。

(f)事务委员会的正副主席须由该事务委员会的委员互选产生,任期直至事务委员会在他们获选后的下一会期选出正副主席为止。选举正副主席的程序载于附录IV。委员倘提名缺席的委员候选主席或副主席一职,必须表明已获得该名缺席委员接受提名。

(g)一般而言,事务委员会正副主席的选举应在会期內首次举行的事务委员会会议上进行。

(h)凡出任事务委员会认为与其职权范围直接相关的政府咨询团体的主席或副主席的议员,不得成为该事务委员会的正副主席。

(i)每名议员不得同时兼任多于一个事务委员会的主席或副主席职务。

(j)如主席及副主席暂时缺席,事务委员会可在他们缺席期间另选一委员代行主席之职。

(k)当某事务委员会与任何其他事务委员会举行联席会议,以研究共同关注的事宜时,有关的事务委员会须决定该次会议应由当中哪一个事务委员会的主席主持。

(l)若两个事务委员会的主席无法就如何处理同时涉及该两个事务委员会工作范围的事项取得一致意见,应咨询內务委员会主席,或当主席缺席时,征询副主席的意见,以决定应否由其中一个事务委员会著手处理有关事项,或该两个事务委员会应否举行联席会议。

(m)若有超过两个事务委员会就一项共同关注的议题举行联席会议,如有需要可咨询內务委员会主席,或当主席缺席时,征询副主席的意见,以决定应否由对该议题最感关注的事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并邀请其他关注该议题的事务委员会的委员出席,又或应否为所有关注该议题的议员举行非正式简报会。若采纳后一种做法,出席简报会的议员应互选召集人,而在简报会开始时,议员应获提醒,他们在该等简报会上不受《立法会(权力及特权)条例》保障,与议员在事务委员会会议中受该条例保障的情况不同。

(n)就计算联席会议的会议法定人数而言,在联席会议上同时隶属两个事务委员会的议员,应算作联席会议的一名委员。会议法定人数为联席会议的委员人数的三分之一(整数后的分数不计),包括主席在內。換言之,就委员人数及会议法定人数而言,每名议员只会被点算一次。

(o)所有须由事务委员会联席会议决定的事宜,须以参与表决的委员赞成者及反对者的过半数决定。各有关事务委员会的委员所表达的不同意见应记录在案。

(p)在事务委员会会议中,如委员拟提出议案,在事务委员会主席认为该议案与该次会议的议程项目直接相关而予以批准后,有关委员可提出该议案;若过半数参与表决的委员同意,即可处理该议案。委员拟提出的任何议案或议案修正案应以书面形式提交事务委员会。

(q)凡属重要及/或可能引起爭议的立法或财务建议,在提交立法会或财务委员会前,应先咨询有关的事务委员会。倘未咨询有关的事务委员会,內务委员会或财务委员会须决定是否把该建议交付有关的事务委员会研究。

(r)事务委员会通常不应处理立法会申诉制度之下的个别个案,但可研究该等个案所涉及的政策事宜。

(s)事务委员会可成立小组委员会,负责研究特定事宜及向事务委员会作出报告。小组委员会的委员应来自该事务委员会。

(t)倘事务委员会认为需以立法会辖下事务委员会的名义在香港以外的地方进行任何活动,须先征求內务委员会批准。內务委员会的决定须提交立法会行政管理委员会参考。

(u)事务委员会须在会期內向立法会最少提交一次工作报告。如事务委员会获委以研究某项特定事宜,或获授权传召有关人士出席作证和提供证据,该事务委员会须在完成研究工作后向立法会提交报告。提交报告的方式载于守则第2条。如有需要,事务委员会亦可就特定事宜征询內务委员会的意见,或告知內务委员会其研究报告的內容。

23.逾期参加委员会的申请

(a)逾期参加法案委员会、事务委员会、法案委员会或事务委员会辖下的小组委员会,或研究附属法例的小组委员会(有关委员会)的申请,须在有关委员会选出主席及副主席(如有的话)之后,按照本条予以考虑。凡在议员应示明加入委员会的期限过后,提出关于示明加入有关委员会的问题,须当作为逾期参加委员会的申请。

(b)如逾期参加委员会的申请,是以议员在应示明加入委员会的期间身体不适或不在香港为理由,该项申请应否获接纳,由有关委员会的主席决定。

(c)如逾期参加委员会的申请,是基于(b)段所述者以外的理由,该项申请应否获接纳,由有关委员会决定,而只有在具备充分理由的情况下,该项申请才可获接纳。

(d)根据本条获准加入有关委员会的议员,不得只因其获准加入该委员会,而要求重选该委员会的主席或副主席。

(e)任何议员如未能根据本条获准加入有关委员会,可要求內务委员会就此事作出决定。

24.举行会议事宜的指引

(a)在一般情况下,应按以下时段编定会议,每个时段为两小时:

    上午8时30分至上午10时30分
    上午10时45分至下午12时45分
    下午2时30分至下午4时30分
    下午4时30分至下午6时30分

[一般而言,星期六下午、星期日及公众假期不会安排会议。]

(b)为使议员能参与其加入的委员会(包括常设委员会、事务委员会、法案委员会、小组委员会及专责委员会等)的所有会议,应在切实可行范围內尽量避免编排两个会议在同一时段內举行。

(c)委员会的会议预告须以书面作出,说明举行会议的日期、时间及地点;每次会议的书面预告,须由委员会秘书于会议日期最少3天前发给各委员,但主席可视个别情况指示作出较短时间的预告。

(d)所有立法会议员,不论是否有关委员会的委员,均可出席该委员会的会议,其意见可获收录于有关的委员会会议纪要內。出席委员会会议的议员若非该委员会的委员,在该委员会的事务上沒有表决权。

(e)委员会秘书须在会议前尽早发出会议议程及与席上考虑事项有关的文件。

(f)在会议前,委员应将覆实是否出席会议的回条交回委员会秘书,否则委员会秘书在会议前计算出席者是否达到会议法定人数时,会假定未有交回回条的委员将会缺席。凡参加会议的委员,均应准时出席会议;若未能准时到场,应尽早通知秘书处。

(g)除非在指定开会时间起计15分钟內,出席会议的委员达到会议法定人数,否则会议不会举行。

(h)在委员会会议进行时,如出席会议的委员不足法定人数,而有人向委员会主席提出此事,委员会主席即须指示传召委员到场。15分钟后,如仍不足法定人数,委员会主席即无须付诸表决而结束会议。

(i)在委员会会议进行时,如需命令进行点名表决,委员会主席须先确定出席会议的委员达到法定人数,才进行点名表决。

(j)在委员会首次会议上,委员会主席会预计日后所需的开会次数,并订出该等会议的暂定日期,以便委员可即时存记会议日期,预留时间出席会议。在一般情况下,每个委员会不应一次过预订超过3个时段。事务委员会可于其首次会议上订出在会期內各次会议的暂定日期。

(k)委员会主席会在切实可行范围內,尽量事先决定每次会议各议项进行讨论的时限,并会预早知会所有与会者。会上将按所订时限进行讨论。应邀出席会议的外界人士亦会预先获通知所订的讨论时限,以便有关各方作出部署。

(l)除非获得委员会批准,否则委员会已决定的事项不应重新展开讨论。

(m)在有需要时,委员会主席应提醒议员、政府官员及团体代表在委员会会议上发言时避免中英语夹杂,以方便即时传译员工作。

(n)委员会倘根据《议事规则》第80条传召有关人士出席作证和提供证据,应参照先前个案所采用的程序,决定处理当前个案的程序。附录V列明就任何人应讯出席立法会辖下委员会会议时所提出"基于公众利益而享有特权"的要求作出裁定的常习及惯例。

(o)会议场地若可容纳旁听者,除非《议事规则》另有规定,否则公众人士得准进入会场旁听委员会所有公开会议,惟该等人士须遵守规管旁听会议人士的行为的行政指令中各项规定。若决定举行闭门会议,则应尽可能事先作出预告。

(p)关于公开举行的会议,秘书处会向旁听会议的新闻界/公众人士提供该次会议的议程及有关文件,但就提供文件而言,必须获得文件撰写人的同意。

(q)委员会举行会议期间,若主席察觉某公众人士行为不检或相当可能有不检行为,则主席有权征求委员会同意将该人士驱离会场,或在急切情况下,命令将该人士驱离会场。

(r)主席可在委员会同意下,在若干程度上灵活应用上述指引。

25.会议纪要

(a)委员会秘书须按委员会决定的方式拟备委员会会议纪要。在一般情况下,秘书处不会为委员会的会议过程制备逐字记录本,但根据《议事规则》第80条进行的研讯除外。

(b)至于与公众人士会晤以听取其意见的会议,则会要求有关人士尽可能在会议前提交意见书,否则亦会在会议完结时请他们用书面载述其希望议员注意的要点。至于在会前曾提交意见书的人士,在会后亦有机会以书面补述其意见书未有提及的事项。该等书面意见其后会送交委员参阅。

(c)在一般情况下,与政府当局及外界人士举行会议的会议纪要无须送交政府当局及有关的外界人士核正。

(d)虽然上文(b)及(c)段已作出规定,但委员会主席倘认为将会议纪要或其中任何部分送交曾与议员开会的人士参阅会有助委员会的工作,则可酌情决定采取此做法。

(e)每次会议的纪要拟稿会在随后一次会议上确认通过,或于会议后送交委员审阅,如委员在指定限期前未有对会议纪要拟稿作任何修订,该拟稿即视为获得确认通过。

(f)委员会所有会议均会录音。除非有关委员会另有指示,否则录音可于一年后抹掉。

(g)公开举行会议的会议纪要存放于立法会图书馆或秘书处,供公众人士查阅。

26.內务委员会、法案委员会或事务委员会辖下小组委员会

在适当情况下,守则第20至25条所载的行事方式及程序,将适用于內务委员会、法案委员会或事务委员会辖下的小组委员会。

27.在委员会会议后举行的新闻简报会

(a)一般而言,秘书处不会为公开举行的会议安排新闻简报会。至于闭门会议,若个别委员会决定在会议后举行新闻简报会,可由主席联同其他委员进行简报。在举行简报会前,主席应尽量与出席委员会会议的委员商定将会发表的简报內容。

(b)秘书处会安排举行新闻简报会的地点。在简报会进行期间,新闻界可自由发问、拍照或录影。

28.热带气旋及黑色暴雨警告生效期间的安排

(a)当悬挂1号戒备信号或3号强风信号,或当黃色或红色暴雨警告生效时,所有会议将继续如期举行。

(b)若8号暴风信号或黑色暴雨警告在会议的原定时间两小时前悬挂及/或仍然有效,则除非有关会议的主席另有指示,否则所有会议将予取消。若8号暴风信号在委员会或小组委员会会议进行期间悬挂,有关的委员会或小组委员会主席应结束该次会议。倘为黑色暴雨警告,则主席应决定结束会议还是继续举行会议。

29.在香港进行的访问活动

(a)各委员会可不时进行访问活动,让议员能就他们所关注与立法会事务有关的事项或机构,取得第一手资料。

(b)访问的日期及程序,由个别委员会的主席与有关的委员会委员及接待机构商议后订定。访问时间应尽可能不超过3小时。

(c)议员应在指定限期前表明是否参与某项访问活动。

(d)若在截止限期前报名的议员不足3人,或临出发前有议员退出,以致访问议员人数不足3人,主席会征询其他议员或接待机构的意见,以决定应否将原定访问取消或押后。

(e)秘书处应将退出有关访问活动的议员姓名记录在案。

整体联系活动

30.与政务司司长及财政司司长举行会议

议员定期听取政务司司长或财政司司长就时事问题及公众关注的事宜作出简报。

31.各政策局局长就行政长官施政报告举行简报会

在立法会会期內,各政策局局长就行政长官施政报告为议员而设的各次简报会,一般会于施政报告发表后的一星期內举行。所有议员均可参加此等简报会。

32.与区议会举行会议

(a)立法会议员不时与区议会议员举行闭门会议及共进午餐,以便就彼此关注的事项进行讨论及交換意见。

(b)会议日期可预早暂订,但会议的确实日期可由有关的区议会与立法会秘书处双方议定,惟立法会议员与区议会议员须获得足够时间的预告。

(c)会议时间通常由上午10时45分至下午12时45分,然后共进午餐,直至下午2时。

(d)立法会议员分成若干组,轮流与区议会议员举行会议。

(e)议员须轮流担任会议的召集人。

(f)倘区议会提出要求,个别议员可能获邀请出席某次会议。

(g)每次会议应有最少5名立法会议员出席,当值的议员应尽量出席此等会议/午餐聚会。

(h)倘报名参加某次会议的议员不足5人,则秘书处联络的其他议员应设法抽空出席该次会议,以确保达到会议的最低规定人数。

(i)在会议前应咨询有关的区议会,为会议拟备正式议程。

(j)在会议后须向区议会发出会议纪要。

(k)在会议上讨论的事项会视乎情况交由负责研究有关政策的事务委员会或申诉部跟进处理。

(l)秘书处会就席上所提事项及所需的跟进工作与政府当局联络,而有关会议/午餐聚会的召集人则会代表出席的立法会议员,亲自向区议会汇报结果。

33.议员会晤访港外宾

(a)议员轮流接待访港外宾,大部分外宾为其他立法机关的议会人员。轮值名册与议员处理市民申诉及请愿事宜的轮值表相同。

(b)全体议员均获通知此等会晤安排,以便感兴趣的非当值议员亦可参与。

(c)此等会晤并非公开进行。

34.议会联络小组委员会

內务委员会辖下议会联络小组委员会负责统筹立法会与香港以外地区其他议会组织的一切议会联络活动、研究有关与该等议会组织成立友好组织的建议,并向內务委员会作出建议。

附录I
(守则第1A条)

立法会主席一职的候选人
陈述竞选纲领和回答提问的
特别论坛的程序

该特别论坛是一个公开论坛,为时不超过两小时。

主持论坛的议员

2.出席会议的议员中根据《议事规则》第1A条而定为连续担任议员时间最长者,须主持该特别论坛。

3. 如根据上文第2段连续担任议员时间最长的该名议员获提名候选立法会主席一职,则未获提名为候选人的议员中排名最先者,须主持论坛。

候选人陈述竞选纲领和回答议员提问

4. 主持论坛的议员就位后,随即邀请每名候选人发言,限时5分钟。凡有超过一位候选人,发言次序会按照由立法会秘书发出的立法会主席一职有效提名名单上所示的次序而定。

5. 在所有候选人发言后,主持论坛的议员须邀请出席论坛并有意向候选人提问的议员示明其意愿。

6.提问的先后次序由主持论坛的议员决定。

7. 议员被主持论坛的议员叫喚后,可提出一项问题,要求一位或多于一位候选人回答。

8.在特别论坛上发言和提问的內容,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a)凡对立法会议员使用冒犯性及侮辱性言词,即属不合乎规程;

(b)议员发言的內容不得意指另一议员有不正当动机;

(c)向候选人提出的问题须精简切题;及

(d)每位议员每次只可提出一项问题。

附录IA
(守则第1B条)

在立法会主席及立法会代理主席缺席时
选举议员主持立法会会议的程序

如立法会主席及立法会代理主席未能主持某次立法会会议或当中某部分会议,应按下列程序选举一名议员主持该次会议。

2.如立法会主席或立法会代理主席事前已知道他们均未能主持某次会议或当中某部分会议,则立法会主席或(在立法会主席缺席时)立法会代理主席将在紧接有关会议之前的立法会会议上,邀请议员提名主持会议的议员人选。有效的提名须由一名议员口头作出,由最少另外一名未获提名的议员口头附议,并为获提名的议员接纳。

3.如只有一名议员获提名主持会议,则立法会主席或立法会代理主席须如是宣布,并宣布该名议员当选为主持有关会议或当中某部分会议的议员。

4.如有两项或更多提名,则立法会主席或立法会代理主席须宣布以不记名方式进行投票,并由立法会秘书安排向每名出席会议的议员发给一张选票,选票的格式如附件所示。

5.出席会议并有意投票的议员须在选票上清楚写上其属意的候选人姓名,并将选票放进投票箱。

6.所有出席会议并有意投票的议员投票后,立法会秘书须安排点算选票,并向立法会主席或立法会代理主席(视属何情况而定)报告点票结果。任何议员均可要求核对点票结果,予以确认。

7.立法会主席或立法会代理主席须宣布点票结果,并宣布各候选人之中获最高票数的一名候选人当选为主持有关会议或当中某部分会议的议员。

8.如两名或以上候选人获得相同的最高有效票数,则立法会主席或立法会代理主席须宣布其将以抽签方式决定其中一名候选人当选为主持会议的议员。

9.立法会主席或立法会代理主席须随即进行抽签,并按结果随即宣布该名候选人当选为主持有关会议或当中某部分会议的议员。

10.如立法会主席、立法会代理主席及根据上述程序选出的主持会议的议员(如有的话)在某次立法会会议上均缺席,主持会议的议员的选举须由出席议员中连续担任立法会议员时间最长者主持,并按上文所载的程序进行。

附录II
(守则第3条)

以议员有直接金钱利益为理由动议
著其退席或将其表决作废的议案的程序

动议议员退席的议案

1.议员如拟根据《议事规则》第84(3A)条,以另一位议员有直接金钱利益为理由动议著其退席的议案,可在辩论进行期间而原议案的待决议题未付诸表决时,向立法会主席或全体委员会主席递交字条,表明其有意动议此项议案。他应写明他将在议案中提议著其退席的议员的姓名,以及说明动议有关议案的理由。

2.拟动议另一位议员退席的议案的议员,亦可同时通知有关议员,说明动议该议案的理由。后者若打算澄清有关事项,可藉此机会作出澄清。有意动议该议案的议员如在有关事项获澄清后决定不动议议案,应告知立法会主席或全体委员会主席其决定。

3.议员如拟动议某议员须退席的议案,应在立法会主席或全体委员会主席提出原议案的待决议题后,立即示意发言。

4.立法会主席或全体委员会主席继而须叫喚该议员动议另一位议员退席的议案。

5.立法会主席或全体委员会主席须根据《议事规则》第84(5)条,决定是否就议员退席的议案提出待议议题。

6.某议员须退席的待议议题提出后,该议员可根据《议事规则》第84(5A)条,在立法会或全体委员会会议上在其席位发言解释,但随后须于该议题进行表决时退席。

7.某议员须退席的议案如被否决,该议员可回来参加会议。

8.某议员须退席的议案如获通过,在立法会或全体委员会将原议题提出待决及进行表决时,该议员须退席。

动议将议员的表决作废的议案

9.在原议案进行表决后而表决结果未宣布时,议员可根据《议事规则》第84(4)条无经预告而动议议案,以某议员有直接金钱利益为理由将其表决作废。该议员应在切实可行范围內尽早向立法会主席、全体委员会主席、委员会主席或小组委员会主席递交字条,表明其有意动议此项议案,并尽可能通知有关议员。

10.(a)如沒有命令就原议案进行点名表决,议员如拟动议将另一位议员的表决作废的议案,应在立法会主席、全体委员会主席、委员会主席或小组委员会主席说出按其判断原议题是否获得所需的过半数票后,立即示意发言。

(b)如有命令就原议案进行点名表决,议员如拟动议将另一位议员的表决作废的议案,应在立法会主席、全体委员会主席、委员会主席或小组委员会主席说出点名表决所记录的议员数目后,立即示意发言。

11.立法会主席、全体委员会主席、委员会主席或小组委员会主席继而须叫喚该议员动议将另一位议员的表决作废的议案。

12.立法会主席、全体委员会主席、委员会主席或小组委员会主席须根据《议事规则》第84(5)条,决定是否就将某议员的表决作废的议案提出待议议题。

13.将某议员的表决作废的待议议题提出后,该议员可根据《议事规则》第84(6)条,在立法会、全体委员会、委员会或小组委员会会议上在其原位发言解释,但随后须于该议题进行表决时退席。

14.将某议员的表决作废的议案如被否决,该议员可回来参加会议。立法会主席、全体委员会主席、委员会主席或小组委员会主席继而须宣布就原议案作出的决定。

15.将某议员的表决作废的议案如获通过,

(a)如沒有命令就原议案进行点名表决,立法会主席、全体委员会主席、委员会主席或小组委员会主席须重新说出按其判断原议题是否获得所需的过半数票;或

(b)如有命令就原议案进行点名表决,立法会主席、全体委员会主席、委员会主席或小组委员会主席须指示立法会秘书、委员会秘书或小组委员会秘书据此将原来的点名表决赞成者及反对者数目更改;如属立法会或全体委员会的会议,亦一并更改有关议员在席的影响。


附录IV
(守则第20(d)条)

选举委员会主席及副主席的程序

委员会主席及副主席的选举须在委员会会议上进行。

委员会主席的选举

主持选举的委员

2.就內务委员会及事务委员会而言 --

(a)如选举在立法会每届任期的內务委员会或事务委员会首次会议上举行,出席委员中排名最先者须主持选举。如他获提名候选主席一职,在未获提名的出席委员中排名最先者须主持选举;

(b)在其他任何一次的主席选举中,在选举前担任內务委员会或事务委员会主席的委员须主持选举。如他缺席或获提名候选该职位,在选举前担任內务委员会或事务委员会副主席的委员须主持选举。如该两名在选举前担任正副主席的委员均缺席或获提名候选该职位,出席的其他委员中排名最先者须主持选举。如他获提名候选该职位,在未获提名的出席委员中排名最先者须主持选举。

3.就法案委员会及小组委员会而言 --

(a)凡在有关委员会首次会议上选举主席,出席委员中排名最先者须主持选举。如他获提名候选主席一职,在未获提名的出席委员中排名最先者须主持选举;

(b)凡进行选举填补主席一职的空缺,副主席(如有的话)须主持选举。如有关委员会沒有副主席,又或副主席缺席或获提名候选该职位,出席的其他委员中排名最先者须主持选举。如他获提名候选该职位,在未获提名的出席委员中排名最先者须主持选举。

选举程序

4.在选举开始时,主持选举的委员须即席邀请委员提名委员会主席一职的人选。有效的提名须由一名委员口头作出,由最少另外一名未获提名的委员口头附议,并为获提名的委员接纳。委员倘提名缺席的委员候选该职位,必须表明已获得该名缺席委员接受提名。

5.如主持选举的委员获提名候选主席一职,除非委员会另有决定,否则须按上文第2段或第3段所述,由其他委员代替他主持选举。

6.如只有一项提名,则主持选举的委员须宣布该名候选人当选为委员会主席。

7.如有两项或更多提名,则主持选举的委员须宣布以不记名的方式进行投票,并指示委员会秘书发给每名出席会议的委员(包括主持选举的委员)一张选票。

8.出席会议并有意投票的委员须在选票上清楚写上其属意的候选人姓名,并将选票放进投票箱。

9.所有出席会议并有意投票的委员投票后,委员会秘书须在全体出席会议的委员面前点算选票,并向主持选举的委员报告点票结果;该名主持选举的委员须核对点票结果,予以确认。

10.主持选举的委员须宣布各候选人之中获最高有效票数的一名候选人当选为委员会主席。

11.如两名或以上候选人获得相同的最高有效票数,则主持选举的委员须宣布其将以抽签方式决定如何对该等候选人投决定性的一票。

12.主持选举的委员须随即进行抽签,按结果对其中一名候选人投决定性的一票,并随即宣布该名候选人当选为委员会主席。

委员会副主席的选举

主持选举的委员

13.主持委员会副主席的选举的委员是该委员会主席。如他缺席,现任委员会副主席(如有的话)须主持选举。如选举时沒有副主席,或副主席获提名候选该职位,出席的其他委员中排名最先者须主持选举。如这位委员获提名候选该职位,在未获提名的出席委员中排名最先者须主持选举。

选举程序

14.主持选举的委员须即席邀请委员提名委员会副主席一职的人选。有效的提名须由一名委员口头作出,由最少另外一名未获提名的委员口头附议,并为获提名的委员接纳。委员倘提名缺席的委员候选该职位,必须表明已获得该名缺席委员接受提名。

15.如只有一项提名,则主持选举的委员须宣布该名候选人当选为委员会副主席。

16.如有两项或更多提名,则主持选举的委员须宣布以不记名的方式进行投票,并指示委员会秘书发给每名出席会议的委员(包括主席)一张选票。

17.出席会议并有意投票的委员须在选票上清楚写上其属意的候选人姓名,并将选票放进投票箱。

18.所有出席会议并有意投票的委员投票后,委员会秘书须在全体出席会议的委员面前点算选票,并向主持选举的委员报告点票结果;主持选举的委员须核对点票结果,予以确认。

19.主持选举的委员须宣布各候选人之中获最高有效票数的一名候选人当选为委员会副主席。

20.如两名或以上候选人获得相同的最高有效票数,则主持选举的委员须宣布其将以抽签方式决定如何对该等候选人投决定性的一票。

21.主持选举的委员须随即进行抽签,按结果对其中一名候选人投决定性的一票,并随即宣布该名候选人当选为委员会副主席。


附录V

就基于公众利益而享有特权的要求
作出裁定的常习及惯例



凡任何人应讯出席立法会辖下委员会会议时提出"基于公众利益而享有特权"的要求,就该等要求作出裁定的常习及惯例将如附表所载述。


附表

  1. 在此附表 --

    "有关方面",(relevant body)就有证人须出席作证或出示任何文据、簿册、纪录或文件的委员会而言,

    (a)如委员会的主席及副主席均出席,即指该会的主席及副主席(在正副主席意见出现分歧的情况下,凡提述有关方面作出的裁定,须理解为主席的裁定);

    (b)如副主席缺席,即指主席;

    (c)如主席缺席,即指副主席;

    (d)如主席及副主席均缺席,即指在正副主席缺席期间委员会所选出代行主席的委员。

    "证人"(witness)指 --

    (a)被合法地命令到委员会席前作证或出示任何文据、簿册、纪录或文件的人士;及

    (b)行政长官为出席委员会会议事宜而指定的任何官员。

  2. 倘在委员会的公开会议上,证人拒绝公开或闭门回答任何可能向他提出的问题,或拒绝出示任何文据、簿册、纪录或文件,并要求享有特权,所称原因是作答或出示有关文据、簿册、纪录或文件将有违公众利益,则下列程序适用 --

    (a)主席须告知证人,他可以向有关方面在保密情况下解释其理由,而该有关方面将向委员会作出裁定,但却不会透露证人声称他应有特权不透露的任何资料或文据、簿册、纪录或文件。

    (b)倘证人同意向有关方面解释其理由,则该有关方面须作出安排考虑此等理由,并告知委员会其裁定。

    (c)倘有关方面裁定,证人要求享有特权,毋须回答某一问题或出示某份文据、簿册、纪录或文件的理由充分,则委员会须免证人回覆此问题或出示此份文据、簿册、纪录或文件。

    (d)倘有关方面裁定,证人要求享有特权,毋须回答某一问题或出示某份文据、簿册、纪录或文件的理由不充分,则委员会可命令证人回答有关问题或出示有关文据、簿册、纪录或文件。

    (e)倘证人继续拒绝回答某一问题或出示某份文据、簿册、纪录或文件,则委员会可采取其认为合适并在其权力范围內的行动。

    (f)倘证人不同意根据第(b)分段的安排向有关方面解释其理由,则委员会可采取其认为合适并在其权力范围內的行动。

  3. 倘证人在委员会公开会议上,以基于公众利益而享有特权为理由,拒绝公开回答任何可能向其提出的问题,或拒绝公开出示任何文据、簿册、纪录或文件,但却要求在委员会的闭门会议上回答此等问题或出示此等文据、簿册、纪录或文件,则下列程序适用 --

    (a)委员会闭门商议是否接纳证人的要求。

    (b)委员会须正式表决以作决定。

    (c)倘委员会决定接纳证人的要求,则证人在闭门会议所作的答覆或所出示的文据、簿册、纪录或文件一律不得公开。除非委员会在有关闭门会议决定证人要求保密的理由不充分,则作别论。在作出此等决定前,委员会须让证人有机会就某项答问或某份文据、簿册、纪录或文件而说明其基于公众利益,要求享有特权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