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E04/17-18
主題: | 民政事務、戶外兒童遊樂場、公共遊樂場 |
康文署管理的戶外兒童遊樂場
(a) | 公共遊樂場的分布並不平均 ── 一如下文圖1所示,截至2017年4月底,康文署管理的遊樂場在全港18區內的分布差異甚大,按每區公共遊樂場的面積及兒童人數計算的兒童人均遊樂場面積,中西區居首(0.55平方米),而葵青區則屬最低(0.16平方米);
圖1 ── 截至2017年4月底康文署管理的公共遊樂場面積
註: (*) 公共遊樂場的面積是指公共遊樂場內兒童遊樂處的總面積。 一個公共遊樂場或設有多於一個兒童遊樂處。 (^) 由於四捨五入的關係,數字加起來未必等於總數。 數據來源:LCSD (2017) 及Census and Statistics Department (2016)。 | |||||||||||||||||||||||||||||||||||||||||||||||||||||||||||||||||||||||||||||||||||||||||||||||||||||||||||||||||||||||||||||||||||||||||||||||||
(b) | 遊樂設施不足 ── 大部分康文署管理的公共遊樂場都採用組合式遊樂設施,包括滑梯、攀爬架及其他組件。然而,截至2017年4月底,18區各區內的組合式遊樂設施數目差異甚大(圖2)。至於獨立式的遊樂設施,康文署管理的公共遊樂場內設有獨立滑梯的百分比為9%,攀爬架的相關百分比亦只達11%,而各地區所提供的獨立式遊樂設施的數目差別亦甚大;
圖2 ── 截至2017年4月底康文署管理的公共遊樂場內遊樂設施的數目@
註: (@) 標示的數字顯示在18區中所提供的滑梯、攀爬架及鞦韆架的最低和最高數目。 (#) 並無設有鞦韆架的組合式兒童遊樂設施。 (*) 有提供相關獨立式或組合式遊樂設施的公共遊樂場在所有公共遊樂場中所佔的百分比。 數據來源:LCSD (2017)。 | |||||||||||||||||||||||||||||||||||||||||||||||||||||||||||||||||||||||||||||||||||||||||||||||||||||||||||||||||||||||||||||||||||||||||||||||||
(c) | 遊樂場設計單調 ── 康文署管理的公共遊樂場的特色,是廣泛採用符合國際認可安全標準的現成組件式遊樂設施(圖3)。雖然這些遊樂場較安全和易於維修保養,但設計千篇一律,不免單調乏味,難以吸引兒童玩樂。8註釋符號代表同上。 舉例而言,在康文署管理的公共遊樂場內,99.2%滑梯的高度都只有兩米或以下。9註釋符號代表截至2017年4月底,康文署管理的公共遊樂場共設有57條獨立滑梯,當中55條滑梯(96.5%)的高度只有兩米或以下。另外,該署轄下公共遊樂場共設有1 241條組合式滑梯,當中的1 233條滑梯(99.4%)只有兩米或不到兩米高。 雖然這類較矮的滑梯方便家長與幼童彼此互動,但較少需要成年人照顧的年長兒童或會覺得滑梯離地太短,溜滑梯的過程缺乏挑戰性。
此外,康文署管理的公共遊樂場的布局配置上大都缺乏大自然元素。舉例而言,在康文署的公共遊樂場中,只有香港公園設有沙池供兒童玩樂。根據多項研究顯示,10註釋符號代表請參閱City of Toronto (2014)、Play England (2008)及Woolley and Lowe (2013)。 兒童一般都樂於親近大自然,與水、植物、石頭和沙等大自然物接觸互動; 圖3 ── 香港柯士甸山遊樂場 資料來源:LCSD (2017)。 | |||||||||||||||||||||||||||||||||||||||||||||||||||||||||||||||||||||||||||||||||||||||||||||||||||||||||||||||||||||||||||||||||||||||||||||||||
(d) | 社區參與設計過程的渠道狹窄 ── 康文署一直以來主要透過與區議會和相關的關注團體溝通,讓社區參與公共遊樂場及場內遊樂設施的設計。直至2016年,康文署利用一個有關在屯門公園設計共融遊樂場的項目,推出一項先導計劃,收集年齡介乎8至15歲的兒童的意見,11註釋符號代表在2016至2017年間,康文署和建築署支持智樂兒童遊樂協會推行"小小遊樂場專員培育計劃@屯門"。計劃是以年齡介乎8至11歲的小三至小六學生和年齡介乎12至15歲的中一至中三學生為對象,透過舉辦工作坊和對話,收集他們對屯門公園兒童遊樂場設計的意見。 以及採用在比賽中獲勝的設計概念。12註釋符號代表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智樂兒童遊樂協會及香港園境師學會在2015年合作舉辦比賽,藉以蒐集學生及專業人士就屯門公園兒童遊樂場提交的創新設計概念。 前者的安排旨在確保遊樂空間在設計和建造上可全面反映兒童的需要;13註釋符號代表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12條保證兒童有機會就所有與他們有關的事務發表意見,這包括讓兒童參與規劃和設計他們的遊樂空間。 及
| |||||||||||||||||||||||||||||||||||||||||||||||||||||||||||||||||||||||||||||||||||||||||||||||||||||||||||||||||||||||||||||||||||||||||||||||||
(e) | 共融設施不足 ── 據康文署所述,該署轄下約 70%公共遊樂場目前設有多元化共融遊樂設施。然而,有意見認為康文署管理的公共遊樂場,在現時設計上或仍未達到真正的"共融",未能提供切合殘疾兒童需要的遊樂空間。舉例而言,兒童使用組合式遊樂設施的滑梯時須上落梯級,這對有肢體傷殘和視障的兒童造成不便。14註釋符號代表請參閱Siu, K.W. et al. (2016)。 此外,遊樂場上亦沒有適合的設施鼓勵不同年齡和能力的兒童一同玩樂。
儘管如此,以嶄新概念興建的屯門公園兒童遊樂場將於2017年年底啟用,是香港首個引入共融遊樂及無障礙設施的公共遊樂場。有別於其他由康文署管理的公共遊樂場,屯門公園兒童遊樂場在設計和建造上加入了趣味性的主題設施,鼓勵不同能力和年齡的兒童共享遊樂空間及彼此交流互動。 |
受歡迎的兒童遊樂場所具備的元素
(a) | 多樣性 ── 優質的遊樂空間應為不同年齡的兒童提供各類的遊樂體驗,例如供年幼兒童玩耍的沙池,年長兒童喜愛的攀爬架,以及讓不同年齡的兒童一同玩樂的蹺蹺板和氹氹轉(圖4);
圖4 ── 英格蘭的Horsham Park* 註: (*) Horsham Park設有混合式遊樂設施、互動空間和沙池。 資料來源:Horsham District Council (undated)。 |
(b) | 接觸自然環境 ── 專家指出在遊樂場中加入大自然物(例如沙、水、樹木)甚為重要,因為接觸自然環境可激發兒童的想像力和促進他們認知能力及感官的發展;
|
(c) | 靈活性 ── 優質的遊樂空間可讓不同年齡的兒童靈活使用,透過提供不設規範的遊樂設施,讓兒童可主導遊戲的方式,從而激發他們的想像力和創意,當中包括兒童利用鬆散靈活的物資(loose parts)自由組合變化出自己的遊戲;
|
(d) | 社區參與 ── 創造優質遊樂空間的過程中,讓未來使用者清楚表達他們的關注、需要和期望尤為重要,如情況許可,應讓兒童有發聲的機會,這樣將有助締造一個既獲社區喜愛,又能滿足他們需要的遊樂場;及
|
(e) | 共融性 ── 優質的遊樂空間應盡可能做到共融遊樂,為不同年齡和能力的兒童提供遊樂機會,以及滿足他們照顧者的需要,使所有人都可以平等使用遊樂空間。除提供共融遊樂設施外,在設計共融遊樂場時可考慮下列一項或多於一項因素:(i)遊樂場的入口和場內行人通道須暢通易達,以照顧活動能力稍遜的兒童;(ii)遊樂活動須涵蓋不同程度的挑戰和規模;及(iii)為兒童照顧者提供合適的設施,滿足他們的需要(圖5)。
圖5 ── 新加坡碧山 ── 宏茂橋公園* 註: (*) 碧山─宏茂橋公園是新加坡的第二個共融遊樂場,場內設有各種設施方便有特別需要的兒童使用(例如輪椅鞦韆架)。 資料來源:Singapore National Council of Social Service (2015)。 |
結語
立法會秘書處
資訊服務部
資料研究組
劉奕君
2017年12月12日
1. | Architectural Services Department. (2007) Universal Accessibility for External Areas, Open Spaces and Green Spaces.
|
2. | Atmakur, S. (2013) Focus: Playgrounds of inclusion.
|
3. | Australian Institute of Landscape Architects. (2011) Play in the Urban Landscape.
|
4. | City of Burnside. (2014) Playground Strategy 2014-2024.
|
5. | City of Toronto. (2014) Playground: Early Learning and Care Assessment for Quality Improvement.
|
6. | City of Wollongong. (2014) Play Wollongong Strategy.
|
7. | Greater London Authority. (2016) The London Plan 2016.
|
8. | Kelly, M. (2016) Building dynamic playgrounds.
|
9. | Leisure and Cultural Services Department. (2017) Play equipment for all children.
|
10. | Ontario Ministry of Education. (2014) How Does Learning Happened.
|
11. | Play England. (2008) Design for Play: A guide to creating successful play spaces.
|
12. | Play England. (2012) Managing Risk in Play Provision: Implementation Guide.
|
13. | Playright Children's Play Association. (2015) Press Release: Local Playgrounds unvisited for ¼ of the time during peak hours reflects the lack of fun and challenge of the facilities. Experts announce observation report on Hong Kong playgrounds and call for "better playgrounds".
|
14. | Singapore National Council of Social Service. (2017) Inclusive playground.
|
15. | Siu, K.W. et al. (2016) Inclusive play in urban cities: A pilot study of the inclusive playgrounds in Hong Kong.
|
16. | Street, C. (2001) The Value of Children's Play and Play Provi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
17. | Wardle, F. (2000) Support constructive play in the wild: Guidelines for learning outdoors. Child Care Information Exchange, vol.133, pp.26-30.
|
18. | Woolley, H. and Lowe, A. (2013)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sign Approach and Play Value of Outdoor Play Space. Landscape Research, vol.38, no.1, pp.53-74.
|
19. | 《最緊要好玩》,《鏗鏘集》,電視節目,香港電台,2017年8月21日。
|
20. | 《遊樂場 不快樂》,《都市流行》,2017年6月22日。
|
21. | 《遊樂場設施》,《視點31》,電視節目,香港電台,2015年7月21日。
|
22. | 香港小童群益會:《新聞發報:第八屆香港小特首兒童公共遊樂設施調查發佈會》,2016年11月6日。
|
23. | 香港保護兒童會:《新聞發報:兒童遊樂場太悶蛋 無沙池又無水玩》,2017年10月2日。
|
24. | 香港遊樂場協會:《新聞發報:香港家長對本港免費公共遊樂場的期望》,2014年4月1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