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政制事務局提供有關主要官員問責制的立法會文件 (有關的段落數目)
|
I. | 一般事項
|
| 1. | 符合《基本法》的問題
| 8(a)
|
| 2. | 推行擬議制度的時間安排
| 2、3、附件一及附件二
|
| 3. | 就擬議制度制定主體法例的需要
| -
|
| 4. | 行政長官/主要官員/常任秘書長/立法會之間的憲制關係
| -
|
| 5. | 行政長官的權力和職能及其問責性
| -
|
| 6. | 中央人民政府與主要官員之間的關係
| -
|
II. | 擬議制度下聘用的主要官員
|
| 1. | 主要官員的人數及其政策範疇
| 11至13
|
| 2. | 把律政司司長一職納入擬議制度
| 14及17
|
| 3. |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一職
| 18至19
|
| 4. | 主要官員在行政會議的職能和角色
| 13
|
| 5. | 政務司司長的職能和角色
| 14及15
|
| 6. | 財政司司長的職能和角色
| 14及16
|
| 7. | 制定類似英國《大臣守則》的守則以訂明主要官員的職能並規管其操守
| -
|
III. | 行政會議的職能、組成方式及運作
| 13
|
IV. | 各個政策局的分拆、合併及保留
| 24至25
|
| 1. | 公務員事務局
| 25
|
| 2. | 政制事務局
| 25
|
| 3. | 民政事務局
| 25
|
| 4. | 保安局
| 25
|
| 5. | 工商及人力的政策範疇
| 24(a)
|
| 6. | 經濟事務及資訊科技的政策範疇
| 24(b)
|
| 7. | 財經事務及庫務的政策範疇
| 24(c)
|
| 8. | 環境食物及衞生福利的政策範疇
| 24(d)
|
| 9. | 房屋及規劃地政的政策範疇
| 24(e)
|
| 10. | 運輸及工務的政策範疇
| 24(f)
|
| 11. | 教育的政策範疇
| -
|
V. | 擬議制度下的公務員體制
|
| 1. | 常任秘書長
| 20至21
|
| 2. | 公務員體制
| 23
|
| 3. | 有否需要制定一套與英國《公務員守則》相若的《公務員守則》
| -
|
| 4. | 有關加強政府架構的McKinsey報告書
| -
|
VI. | 行政長官辦公室
| 26
|
VII. | 局署關係
| 34至37
|
VIII. | 諮詢及法定組織及其他公共機構的檢討;擬議制度對該等組織/機構的角色和職能的影響
| 34至37
|
| 1. | 此等組織/機構的例子包括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電台、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及司法人員推薦委員會
| -
|
IX. | 憲制慣例的發展和制訂
|
X. | 與主要官員的任命、聘用和免職有關的事宜
|
| 1. | 提名、任命及與政府簽訂合約的程序
| 10
|
| 2. | 終止主要官員的合約及主要官員的免職
| 12
|
| 3. | 品格審查及健康檢查
| 46
|
| 4. | 整套聘用條件(包括薪酬)
| 38至44
|
| | (a) | 對行政長官及司法機構內其他可資比較職位(例如終審法院首席法官)的影響
| -
|
| 5. | 聘用條款及條件
| 9至10
|
| 6. | 行政支援
| 45
|
XI. | 利益衝突
| 27至30
|
XII. | 有關公務員在擬議問責制度下獲聘任為主要官員的安排
| 47至48
|
XIII. | 法定職能的移轉
| 31至33
|
| 1. | 根據《釋義及通則條例》(第1章)第54A條提出的決議草擬本
| 附件一
|
| 2. | 《2002年釋義及通則條例(代替附表6)令》草擬本
| 附件二
|
XIV. | 對財政及人手的影響
| 49至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