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局会议过程正式纪录

一九九五年十月二十六日星期四
下午二时三十分会议开始


出席议员:

    主席黃宏发议员,O.B.E., J.P.
    李鹏飞议员,C.B.E., J.P.
    周梁淑怡议员,O.B.E., J.P.
    李柱铭议员,Q.C., J.P.
    李国宝议员,O.B.E., LL.D. (CANTAB), J.P.
    倪少杰议员,O.B.E., J.P.
    司徒华议员
    何承天议员,O.B.E., J.P.
    夏佳理议员,O.B.E., J.P.
    刘健仪议员,O.B.E., J.P.
    梁智鸿议员,O.B.E., J.P.
    陈伟业议员
    张文光议员
    詹培忠议员
    冯检基议员
    何敏嘉议员
    黃震遐议员,M.B.E.
    刘慧卿议员
    李永达议员
    李家祥议员,J.P.
    李华明议员
    涂谨申议员
    黃秉槐议员,M.B.E., F.Eng., J.P.
    黃宜弘议员
    杨 森议员
    杨孝华议员,J.P.
    黃伟贤议员
    陆恭蕙议员
    田北俊议员,O.B.E., J.P.
    李卓人议员
    陈鉴林议员
    陈荣灿议员
    陈婉娴议员
    郑家富议员
    郑明训议员
    郑耀棠议员
    张炳良议员
    张汉忠议员
    蔡根培议员,J.P.
    朱幼麟议员
    何俊仁议员
    叶国谦议员
    刘千石议员
    刘汉铨议员,J.P.
    罗祥国议员
    罗致光议员
    李启明议员
    梁耀忠议员
    廖成利议员
    罗叔清议员
    莫应帆议员
    吴霭仪议员
    顏锦全议员
    单仲偕议员
    曾健成议员
    谢永龄议员
    黃钱其濂议员,C.B.E., I.S.O., J.P.
    任善宁议员

缺席议员:

    刘皇发议员,O.B.E., J.P.
    唐英年议员,J.P.

出席公职人员:

布政司
陈方安生议员,C.B.E., J.P.
财政司
曾荫权议员,O.B.E., J.P.
律政司
马富善议员,C.M.G., J.P.
政务司
孙明扬先生,C.B.E., J.P.
经济司
关永华先生,J.P.

列席秘书:

    秘书长冯载祥先生
    副秘书长罗锦生先生
    助理秘书长吴文华女士
    助理秘书长陈钦茂先生



议员议案

致谢议案

恢复辩论于一九九五年十月二十五日动议的议案

主席(译文):本局现在恢复会议。在恢复辩论致谢议案之
前,我想提醒各位议员,《会议常规》第27(1)条规定,议员发
言时须将其意见向立法局主席或全体委员会主席陈述。換言之,
各位议员不应将意见直接互相陈述,而应向立法局主席或当时
主持会议的议员陈述。本局现继续辩论致谢议案。

黃秉槐议员致辞:主席先生,总督施政报告关注失业问题,但
对雇员再培训计划着墨不多。本人身为雇员再培训局主席,虽
然还有三、四天便卸任,但现仍谨就该计划在这三年来的进度,
作一简介。

香港在再培训方面的成就,深受其他国家注目及重视,主要原
因是发展迅速、灵活而富创意,单位成本低而成效大,成绩比
大多数欧美国家为佳。

雇员再培训局的指导思想,可以归纳为三点:

第一:巿场导向;

第二:以服务对象意愿为依归;及

第三:严格控制成本效益。

三年来(实际运作只有两年半),曾接受再培训学员的名额接
近十万,积极求职者的就业成功率超过七成,单位成本约为一
九九二年当年的两成,所节省的资源,数以亿计。

雇员再培训局无法独力解决本港的失业问题,但仍能为最需要
帮助的失业人士提供帮助,使能尽快就业。本年六月六日由总
督主持的第一次就业高峰会议中,再培训局曾作出承诺,在未
来12个月內为不少于10 000名再培训学员找到职业,我相信这
目标将会超额完成。

雇员再培训局无意取代职业训练局在技术培训上的角色。急
于找工作的失业人士需要的是重点培训,使能早日就业;再
培训局最近正进行一项新尝试,将部分课程重组,将日间课
程浓缩,而以时间较长的晚间延续课程作为辅助,根据学员
就业后工作上所需要的技术,提供针对性的训练。我作为职
业训练局新一届的主席,将加强与再培训局的合作,以满足
再培训学员在技术培训上的需要。

雇员再培训局将加强与劳工处的合作,为有需要求助的失业人
士提供一个安全网,为久经挫折的求职人士重建自信,为无法
适应巿场变化的人士提供辅导,为茫无头绪的求职者提供方向。
再培训课程着重于学员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舍短取长,建
基于其本身的长处而接受重点训练,并鼓励及资助其入职后的
公余进修。

雇员再培训局非常注重与雇主的联系和合作,互相提供准确的
巿场讯息及提高人力资源的运用。

希望有更多失业人士,懂得利用再培训局所提供的安全网,特
别是“转业锦囊”的五天课程。这需要社会人士对再培训计划
作出客观的评价和推介,一些片面、未经核对的肆意批评,虽
然往往能够因“出位”而吸引传媒的报导,但所提供的错误讯
息,使最需要援助的失业人士,不愿意报读再培训课程,不懂
得使用这个安全网,整日困锁愁城,压力无法纾解,失业问题
长期未能得到解决,甚至自寻短见。

至于财政方面,雇员再培训基金的收入来源,完全是依赖输入
外劳计划向雇主的征款,日后将需要寻找新的征款来源或从一
般稅项拨款来解决。

面对21世纪的来临,雇员再培训局对于需要协助的失业人士和
招聘上出现困难的雇主,以及对于边际人力资源的更好运用,
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均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雇员
再培训局同仁过去三年以来辛勤工作,正为将来的发展奠定了
稳固的基础。

我非常高兴,雇员再培训局找到一位非常合适的人选担任下一
届主席 ─ 本局旧同事谭耀宗先生已经答应出任,而本局李
卓人议员亦“勉为其难”加入为委员,我相信在他们两位领导
下,雇员再培训局定会有一番新景象、新作为,以为本港失业
人士服务。谢谢主席。

司徒华议员致辞:主席先生,香港已经踏入过渡期的最后阶段。

第一阶段,是由八二年的中英谈判开始,直至八四年底《中英
联合声明》的签署。中国的对港政策,表面上强调“一国两制、
高度自治”,实质上是国內的一个中心两个基点的变相 ─ 
以有利于中国经济为中心,一个基点是在经济上保持资本主义
的运作,另一个基点是在政治上加强控制、反对民主。在这阶
段的策略重点,是“投资者放心”。于是,中英谈判的结果 
─ 《中英联合声明》是受到欢迎的。

第二阶段,是《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后,直至九零年《基本法》
的颁布。在这段期间,中国已让投资者看到,中国的经济开放
改革已经不可逆转,大可放心,于是从《中英联合声明》倒退,
在《基本法》制订政治控制的条文,例如立法会和行政长官的
选举、立法的最后否决权、全国性法律的实施、关于紧急状态
和颠覆的规定等等。

第三阶段,是从《基本法》颁布,直至今年的“九.一七”选
举。在这期间,着手具体落实政治上的加强控制,更从《基本
法》再倒退几大步。例如拆毀直通车、成立预委会和临时立法
会,达成背离《中英联合声明》和《基本法》的《终审法院协
议》,对高级公务员施压等等。

最后阶段,其实是第三阶段的下集,落实政治上的加强控制,
将会加剧和更为明显。最近,预委会已建议要阉割《人权法》,
要“度身订造”一套使民主力量获选最少议席的新选举法。筹
委会、临时立法会、候任行政长官将陆续登台,更丑恶的闹剧
连场上演。大家且拭目以待更具震撼性的倒退。

整个过渡期,是不断的、一步一步的、越来越大的倒退。九七
后的香港,将会怎样呢?

香港的未来,寄托于中国的进步与否,尤其是政治上的进步。
中国要的是进步,香港要的是不倒退。中国进步得快,香港才
会不倒退或不会倒退得那么快。只要香港能够抵受得了倒退,
对中国的进步也有积极的影响。

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在政治上是一定会有所进步的,但不会
很快,而且即使有所进步,也要在一段时间后,才反映到香港
来。所以,香港要爭取的是不倒退,或不要大倒退,或不要倒
退得那么快,让中国的进步慢慢赶上来,然后一同进步。

从目前情况来看,九七年后的香港,将会出现怎样的倒退呢?

第一,限制、削弱、最后肃清建制內的民主力量。透过临时立
法会,制订新选举法。在区议会和两个市政局,恢复委任制,
用以制衡民选议席。在立法会,剝夺某些人候选资格,直选改
为比例代表制,或多议席单票制,甚至双议席单票制;取消九
个新功能组别,改为类似现有21个旧功能组别中,从来都是自
动当选的议席;选举委员会的十个议席,将会采取推选委员会
产生临时立法会的近似模式。这样,民主力量在立法会內最多
只能取得十个左右的议席。此外,在众多的咨询委员会內,民
主力量不是受到排斥,就是聊作点缀而已。

第二,压制新闻自由。通过收购股权,对报馆老板在大陆经营
的生意施加压力,进行广告抵制,收买高级行政人员,派遣人
员渗透,恫吓前线记者(如席扬事件)等等。渐渐地,社会便
只有一种扩音器播出的最强音。三权分立以外的第四种制衡 
─ 新闻自由受到压制。接着,各种自由就都会受到越来越肆
无忌惮的粗暴践踏。

第三,司法难于维持独立、公正。列宁主义从来都把司法看作
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工具,沒有甚么独立、公正可言。
所以,中英达成的《终审法院协议》,不惜明目张胆违背《中
英联合声明》和《基本法》。最初,会在政治事件、人权问题
上“开刀”。最后,由于金权勾结,经济案件也难幸免。

第四,贪污腐败。中国严重的贪污腐败、金权勾结,九七年后
不会不感染香港,由于沒有高度民主自治的制衡,香港也不能
有很强的抗疫能力。贪污腐败,不但会制造越来越多的社会不
公,同时必然会侵蚀整个公务员队伍,削弱了自由经济的公平
竞爭,影响到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五,各种人权和自由,逐步受到限制,甚至发展至个别的人
身迫害。

最后,治安也是很值得忧虑的。

香港能否抵受得了这样的倒退、这样的大倒退和急剧倒退呢?
假如中国有所进步;假如我们能够调动所有可能调动的反对倒
退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反对倒退的力量,我们还
不致于绝望的。

本届的立法局,只开始了两个星期,但经过“九.一七”选举
的民主洗礼,香港社会的健康力量有所增长,这已经反映到本
局里面来。第一,內务会议无异议通过派遣代表团出席日內瓦
的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会议,在上届是被否决的。第二,“开张
大吉”,第一个动议只有一票赞成 ─ 相信这是一个永不会
打破的纪录,因为将来恐怕也不会有连动议人自己也反对的议
案。第三,昨天以压倒性的多数,通过了冻结加价的议案。

施政报告发表后,许多评论都用上了“夕阳”这两个字。本局
虽然已被宣判,只剩下20个月的生命,但我觉得在本局內并
沒有甚么“夕阳”的气氛,反而颇有生气,这是很可喜的。我
想起了近代学者和作家朱自清的两句诗:“但得夕阳无限好,
何须惆怅近黃昏”。即使只剩下20个月,我认为我们仍然能够
为香港的未来,做出不少好事的。

主席先生,我谨此陈辞!

田北俊议员致辞的译文:主席先生,现在距离主权移交只有仅
仅二十多个月。在这个敏感时刻,投资者必须小心衡量将来的
投资策略,部分更会作出两手准备,以防损失。这只是谨慎人
性使然。我们很高兴见到中英双方大致上已化解了他们之间的
分歧。双方能心平气和给我们带来希望,因为我们要埋头处理
问题多多的本港经济,而这正是我们最关注的。

工商界人士大都是先务实,后乐观。我们感到忧虑,是因为一
度生机蓬勃的私营部门现正面对挫折。一九九五年第一季的本
地生产总值增长率为5.9%,其后,港府将这项乐观的预测调低
至5.5%,最近,总督更把这项预测调低至5%。由于统计数字反
映的都是过去的情况,所以这向下的调整可能会较已十分暗淡
的数字所反映的还要差。

过去十年,本港的本地生产总值持续上升,失业率从未超过
2.5%。部分人士会觉得,经过这辉煌的十年,现在本港的经济
进入衰退期也是无可避免的。一九八五年至一九九五年间经济
蓬勃发展,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高通胀便是其一。另外,就
是一群给宠坏了的劳动人口,他们选择工作时诸多挑剔,而且
工资高昂,要求多多。

投资者担心,在这瞬息万变的期间,我们的经济正在失去动力。
我们恐怕碰巧在过渡期的最后阶段,经济持续衰退,会令外界
产生错觉,认为我们商界对经济已失去信心,只会被区內的竞
爭对手取代,而且我们太投入政治。

对依赖贸易、信贷和国外利率的香港,多种因素结合令经济增
长受到窒碍。导致我们现时所面对的困境最根本的原因可能非
常复杂,但时间却很明确。大约于去年三月,我们感觉到经济
开始放缓。当时正值政府干预物业市场,强迫银行界实施七成
按揭上限,并劝谕买家等待。后果是突然而强烈的。好的方面,
就是需求放缓,炒风得以遏止,而一个典型住宅单位的价格亦
回落达三分之一。至于坏的方面,是有目共睹的。

当时政府并未预见,但商界却早已料到的,就是由此产生的连
锁反应。由于物业市道呆滞,连带所有依赖地产业生存的行业
如发展商、物业代理、建筑工人、水电工人、贷款人等无不身
受其害。由于入息减少,工作缺乏安全感,业主亦感到手头拮
据,市民开始积榖防饥而不再花费。

这一切所带来的悲惨结果,就是店铺相继结业,商品贱价而沽,
甚或根本无利可图,投资下降,雇员遭遣散,小雇主自己也沦
为失业大军的一员。有些公司在无计可施下,惟有孤注一掷,
割价倾销,迫使大公司也只好爭相效尤。今天,只要随便到街
上逛逛,或者找位店员谈谈,相信即使是工会人士,也得承认
有60%由消费带动的本港经济正处于十分疲弱的境况之中。

主席先生,究竟谁要对现时全面的经济衰退负上部分责任?大
多数人都会认为是政府。过去十年,政府坐享工商界的辉煌成
就,征收财富,但却从未想过要制订一套连贯的经济策略。港
府在过去20年对工商界不闻不问,时常美其名为“积极不干预
政策”,实际上却是“袖手旁观”的另一种说法。结果,香港
在工业发展方面落后于亚洲四小龙中的其他三个国家,即新加
坡、台湾和南韩。这些国家与香港不同之处,在于他们不会觉
得政府与商界携手合作有任何错误。他们均仿效日本强而有力
的通商产业省的做法,教导某些公司成为某专门行业的翘楚,
甚至垄断整个行业,使国家得蒙其利。

我们的竞爭对手从来都不会让制造业随意迁移,更不要说鼓励
他们这样做。这些国家都明白到,一旦挖空了工业,只依赖单
一方面,例如金融服务业的话,后果可能致命。且以新加坡为
例。这城邦在某些方面与香港相同,致力于保持经济多元化发
展,生气蓬勃,并且以高科技行业带动经济。

今天,新加坡不单止成功吸引了极大多数跨国企业到当地投资,
同时更吸纳了不少国外人才,当中不乏来自香港的人士。多家
从事先进科技业务的公司现时都在新加坡制造其最精密的设备。
为了让工厂保持全面运作,新加坡大量招聘外地工人,现时在
新加坡工作的外地工人约有10万名。

虽然新加坡的人均本地生产总值与香港相若,但制造业占新加
坡整体经济的27%,而香港今天则只占11%。更值得我们深思的,
是新加坡在一九九五年的本地生产总值增长率为本港的一倍,
而通胀率则只有本港的一半。

港府在致力改善环境之余,却毫不理解有关的措施会令工商界
百上加斤。举例来说,港府官员严重错估了污水附加费对饮食
业造成的影响。他们估计额外征收的费用只会令饮食业的经营
成本增加10%左右,但实际上却较预期的高出一倍以上。此外,
再加上消费者信心疲弱,消费下降,饮食业大受打击,一蹶不
振。本年度首六个月已有大约600间食肆结业,这不过是开始
而已。预计到本年底,无法继续经营的食肆数目会达800间,
约占全港食肆数目的10%。

更重要的,是港府花了大量时间和精神处理政治问题,以及应
付政治活跃分子的要求。商人们现在不禁要问,“更多面包或
更多选票,应以何者为重”?

政府亦夸口我们今天大学生的人数是十年前的一倍以上。当然,
我们应为此而感到自豪。但我们有否想过要将这些雄心万丈的
大学毕业生安置在甚么岗位?我们是否以为,他们会满足于一
些沉闷而沒有前途的工作?社会在教育他们心智的同时,为他
们提供前景光明的工作机会亦同样重要。假如我们的经济发展
未能与他们的才干配合,以致他们不能一展所长,我们不单对
他们不起,也对我们自己不起。

主席先生,当局承诺兴建科学园,实在值得赞赏。但这个承诺
早在十年前已经作出,而有关的进度却慢得叫人难以接受。新
加坡和台湾正仿效美国兴建矽谷。甚至上海浦东亦正准备仿效。
香港向以果敢的高效率驰名,但港府在兴建科学园的问题上却
迟疑不决。在这方面我们实在不容再落后。我们要让下一代最
优秀卓越的人才能够公平地竞爭。

主席先生,本港的第一号公敌并非失业问题,而是职位空缺与
雇员技能错配的问题。我们有职位空缺,但沒有人做,却有人
沒有工做。不过,这种怪现象只是病征,不是病源。我们需要
一套刺激经济的方案。其他政府会主动采取措施,振兴经济。
至于我们的政府,向来奉行审慎的理财之道,他们这种做法是
正确的,我亦赞许他们这样做。不过,政府其实无须偏离其长
远理财纪律原则,亦能放宽其自设的限制。将公司利得稅和个
人薪俸稅的稅率减低1.5%,并冻结其他征费,会是最适切的补
剂。港府坐拥1,500亿元的储备和4,000亿元的外汇基金,有能
力还富于民,而可收到最大的益处。

主席先生,我们工商界反对港府把输入劳工计划下的外地劳工
数目上限减至5 000名。当局实在不应随便修改现行计划,在
现行计划下,名额上限为25 000名。劳工处也知道,现行计划
的规模正自行逐步缩小。现时只有一万五千多名外地劳工根据
这个计划受聘在港工作,而这个数目还会继续减少。如果经济
继续吹淡风,失业率持续攀升,雇主们自然会减少聘用外地劳
工。

坦白说,本地的工会领袖和多个政党已将外地劳工作为代罪羔
羊。这是出于他们的政治目的。即使解雇所有外地劳工,我们
亦不能代之以本地工人。

且让我们客观地看看现时的就业情况。本港300万劳动人口中,
约有11万失业人士,而那15 000名外地劳工不过占工作人口的
0.5%。即使辞退所有根据输入劳工计划聘请的雇员,对3.5%的
失业率也起不了多大作用。撤销外劳配额后,某些公司会将其
余下在港的工序迁到别的地方,或甚至因此而结束营业,导致
失业率更加上升。劳工处已登记了6万个职位空缺,请容许政
府推展其就业选配计划。请不要激起市民的狂热情绪。

主席先生,过去十年的经济成就,令工资的升幅远远超过生产
力的升幅,经常转工的情况过去也甚为普遍。在这种情况下,
部分雇员被成功沖昏了头脑。我们作为雇主的,只好眼看着雇
员离去。有些雇员在刚受训后不久,甚至未正式投入工作前已
经转工。在这段期间內,我们经常听到要求加工资、加福利、
多些假期和改善工作环境的声音,但雇员的责任和承担更少。
我们尽量迎合雇员的要求,但有时候我们实在应付不了。本港
的竞爭能力已大打折扣。我们是否言过其实?且看以下的例子:
最近电视一个时事节目报道了一位声称已失业数月的木匠找工
作的经过。这位木匠表示,但求不需领取综援金,他不会计较
做任何工作。后来他有机会面试,并获录用。但他却以雇主所
给予的450元工资较他在失业前所赚取的600元低为理由,拒
绝受雇。

我们作为雇主却沒有这样的选择。我们能够接到甚么生意,便
做甚么生意。我们被海外的买家压榨,除非我们的商品较廉宜,
否则海外买家定必另觅供应商。我们更需承担风险和责任。也
许,有部分工人开始从我们的角度来衡量整件事情。雇主不会
视雇员为敌人;相反,劳资双方是同在一条船上,实在应同舟
共济。

主席先生,经常会有人问:究竟怎样才是一个好雇主?是否员
工要甚么便给甚么,向他们提供数不尽的福利、较高的花红,
每年的预算案都大幅增加工资,以致公司只好关门大吉,雇员
惟有自谋出路,这样便是一位好雇主?抑或是一位公平但不会
过分慷慨,并有能力保持盈利使公司继续生存和给予员工安全
感及长远就业前景的雇主?

我们恳请各位立法局议员从整体经济的角度来作出衡量,并设
身处地从雇主所面对的处境来考虑。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劳工福
利可谓多不胜数,强制性公积金、老年退休金计划、增加遣散
费及长期服务金、延长分娩假、招聘和升方面要达致男女平
等,呼吁设立失业援助金等。

毫无疑问,工会人士和他们在局內的盟友都是为了工人的利益
着想。我们身为雇主的,也同样以为香港缔造繁荣为目标,尽
管我们在达致这个目标的策略方面会有不同意见。我们希望雇
主和雇员代表能互相谅解、和衷共济。

一九九七年的不明朗因素和目前不景的经济,已令不少投资者
采取观望态度。假如立法局坚持要使到不同阶层的人处于对立
状态之下,则立法局亦不能向投资者保证些甚么。

各位当然可以要求更多,但同时,也请紧记,一旦经济枯萎,
工作机会也会随之而消失,最终有亦等于无。沒有人可通过立
法创造工作岗位,只有商业才能创造就业机会,确保更美好的
将来。我们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使香港更为稳定、更有利商
业发展,并致力促进经济增长、维持法治,最终为每一个人带
来更高的生活水平。谢谢主席先生。

李卓人议员致辞:谢谢主席先生。今天我会特别集中评论施政
报告中“经济与就业”的部分。当大家听的时候,可能会觉得
有部分我是将刚才田北俊议员的演辞变成中译本,因为我发现
我在“经济政策”部分和他的很相似,甚至可以说是完全一样。
另外由失业、输入外劳开始的那部分,你们将他“赞成”两字
改做“反对”,将“反对”两字改做“赞成”,便是我今天想
要说的话。现在我开始进入主题。

在九十年代的香港,当施政报告吹噓香港经济成就受到世界各
地高度评价的时候,一名长期失业的中年苦力,因饥饥难耐,
无米问炊的情况下,用刀开米袋偷米充饥而被警方拘捕。一
名中年制造业工人抵受不了失业欠债,与妻女一起集体自杀。
劳工失业问题已跃升为市民关注的社会问题。

但整份施政报告在这方面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符碌千差、
严重近视”。职工会联盟认为整份施政报告在解决就业这主科
项目中完全不及格,需要重考,必须重新厘定策略。

现时香港上上下下都在担忧自己的“饭碗”,市面上一片淡风,
市民“勒紧裤头”时,总督却表示香港经济增长强劲,说到好
像香港甚么问题也沒有,甚么事情也不用做,总督是否想别人
说他“符碌”?这简直是鸵鸟政策。鸵鸟行为可能是夕阳政府
的必然表现,亦可能是因为港府官僚只将自己的头埋藏在经济
数据的沙丘中,看不见市民在现实环境中的苦况,尤其看不见
的,是社会最低层市民在受到失业困扰时的徬徨无助,而部分
人简直可说已被生活压力逼疯了。

我在此严正警告港府,香港经济结构转型已使香港出现失业危
机及严重贫富悬殊的危机。造成这些危机,是因为政府在整个
转型过程中沒有完整的人力政策配合而让工人自生自灭,沒有
收入再分配的政策而将贫富悬殊拉近;更令人担忧的是经济继
续转型,朝向完全依赖中港贸易的方向,将使香港经济体系陷
入危机。完全依赖中港贸易使香港经济体系处于非常被动的位
置,中国经济变化势将严重影响香港。再者,中国亦会发展自
己的港口、贸易服务及金融市场,香港的重要性对中国来说将
逐渐减退。再加上香港地价、租金、经营成本昂贵,并正在腐
蚀我们的竞爭力,现时香港经济前景实不容乐观。

要避免香港陷入失业及经济危机的深渊,一定要制订对未来具
展望性的经济政策。所以工盟认为政府应全面检讨不断转变的
香港经济结构,从而制订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方案。首先,经
济方向要走向发展高科技、高生产力的制造业及服务业。当我
参考南韩、日本、台湾、新加坡和德国的具体经济发展轨迹时,
我们发现香港要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便要仿效他们,在我们的
经济结构中,调升制造业所占经济的比重,并朝向高科技、资
本密集、高增值的生产。虽然港府近年已投资了数亿元作科研
经费和资助工业科技发展,但与香港的整个经济规模和发展步
伐比较,便显得微不足道。在港府鼓吹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
构出现了科技发展的断层。与亚洲其他三小龙相比,在科技方
面香港已起步得太迟。九五至九六年港府的科研拨款,占本地
生产总值不到0.1%,实在少得可怜。相对南韩的2.33%、台湾
的1.79%、泰国的0.2%。有一段很远的距离。我们应加快步伐,
使科研开支目标逐步增至生产总值的0.5%。工盟认为日后成立
的科学园应不单只强调科技的生产转移,同时要顾及基本研究
和中下层科技和科技管理人员的培训,使之与成人教育政策挂
钩。

其次,财政司辖下的专责小组应尽速完成对本港服务业经营前
景的全面检讨。这项工作不应局限于修订条例,例如《公司条
例》、商业法例等;而应诱导服务业的发展方向,例如是国际
会计、金融、银行实务、教育、工业设计和旅游业方面的发展
方向。服务业雇员的能力,特别是语文能力、商业实用知识、
基本技能方面亦需要相应提升。这样才能将高增值的职位留给
香港人,藉此纾缓服务行业北移的危机。同时租金负担的问题
亦需要解决。要实行以上的经济政策,并不是要控制市场和支
配经济。自由市场运作不等于任由其自然发展或任由其自生自
灭。在经济发展变得繁荣之后,接着我们就可厘定人力及就业
政策,使两者互相配合。但目前的人力及就业政策显得凌乱和
缺乏长远方向,而更令人不满的是,港府人力政策偏重工商界,
因而制定了输入外劳政策。

今年失业率飇升,这固然是有多种原因的,但我们不能否认一
个事实,输入外劳政策对失业问题产生恶化的作用,是对找不
到工作的工人落井下石,亦是压抑工资的元凶。请大家想想失
业工人对外劳政策的感受。他们目睹自己可以从事的工作岗位
被外劳取替,难道会不感到愤怒?整个外劳政策的核心问题正
是这取替效果。如果进来的外劳所从事的工作不会造成取替效
果,相信香港工人是不会这样愤怒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外劳
只是做一般人会做、能做、想做的工作,所谓香港人不愿做厌
恶性的行业,因而需要输入外劳,只是天大的谎言。香港人不
会厌恶任何行业,香港工人厌恶的只是不人道的工资水平,而
不是工作本身。现时政府建议程序繁复的补充外劳计划,虽然
程序复杂了,但这不代表新计划会不产生取替效果,既然就业
统计数据显示除专才外,各种职业类别皆出现劳工过剩问题,
港府为何还要坚持输入外劳,使一般外劳在港工作数目维持在
15 000的水平?再加上机场外劳已达25 000之数,难道港府真
是相信这不会令失业情况恶化?刚才田北俊议员说在经济不景
下,工商界自然会减少雇用外劳,但我不相信;我相信在经济
不景情况下,他们只会减少雇用本地工人,因为外劳始终“好
使好用”,且较便宜,虽然未必好,但至少是廉宜。所以我们
觉得在此情况下,总督需要再检讨整个输入外劳的政策。总督
在施政报告强调要有新的补充计划,是要保留选择,以便日后
一旦本地工人供应出现短缺时,可借助外劳纾缓紧绌情况。大
家要留意,他用的字眼是“日后”。既然是“日后”的问题,
为何现在已说明要输入?这个“日后”的问题是否沒有别的方
法解决?例如现在雇主可以开始提高生产力,港府培训人才政
策有所改善,使雇主根本不需要输入外劳也是可行的。现在向
雇主说明可以输入外劳,反而使雇主在生产力的提高和培训方
面撒手不理,这是会损害香港的长远利益的。

施政报告亦提及打击非法劳工及再培训计划,并以此作为港府
积极回应失业问题的行动例证,但这两方面成效非常有限。

非法劳工的问题,即使现在保安司说要提高罚则,但最大的问
题是入罪率偏低。九四年九百多个雇主只有九十多个被入罪,
这样怎能有阻吓作用呢?假若不朝着要对雇主收阻吓作用的这
个方向走,我们相信非法劳工的问题是不能杜绝的。

再培训计划方面,最大问题是现时的再培训计划过于急功近利,
犯了重量不重质的毛病,从技术培训变为另一个就业辅导计划,
只求介绍工作来制造解决失业的假象。我希望在此提醒政府,
短视的再培训计划只会造成长期的失业。我们今天不能提高工
人的技术水平,明天这些工人一样会继续失业。因此,今天政
府的责任是将整个社会的技术水平提高,而要肩负这个责任,
不但是要对再培训计划作长远投资,更是要重新调整政府对成
人教育及培训的政策。施政报告虽然企图以数字表示政府重视
人才培训,但政府只是重视大专的再教育,而沒有重视中下教
育程度的“打工仔”接受再教育的需要。政府在这方面的投资
只限于职训局和再培训,相对于社会的需要,这些投资可说是
沧海一粟。我建议政府重新厘定成人教育的需要,并将成教与
经济政策挂钩,使我们的技术人才供应能配合经济发展策略,
这才是长远解决失业问题的方法。

除了人力和就业政策需要完全调整外,港府亦应推行收入再分
配政策。听见收入再分配政策,可能财政司又说我妖言惑众。
港府一直只强调经济增长而不顾分配,只会引导香港走向不安。
只有全民安居乐业,才能有安稳的环境发展经济,而收入再分
配政策正是稳定社会的有效方法。我们不能容忍社会不断贫困
化,失业问题、老人问题、高楼价、高租金、高通胀正在将香
港低下层推向更贫困的处境。推行收入再分配的政策,希望可
以达致一个较公义、更有人情味的社会。具体的表现则是推行
一个更累进的稅制、老人退休金计划、打击楼价及通胀的措施
期提出全面检讨的结果及要求,希望政府到时可以接纳。

总括来说,职工盟不满港府一直沿用的“放软手脚”的政策。
我们要求港府成立由劳资官三方组成的“经济发展委员会”,
厘定香港经济发展策略,为下一个人力培训政策为配合,推行
全民的再培训及教育计划,短期內,则应完全撤销一般输入外
劳政策及机场输入外劳计划,并推行失业援助金制度,使市民
可以在高失业率下松一口气,恢复对未来的信心。

李家祥议员致辞:主席先生,

一、歌声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

一出舞台剧的成功演出,有赖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同心协
力”。总督亲自监制的施政报告,亦像一幕好剧,但能否将剧
情节奏分明的演出,便要视乎整个剧班的合作。

总督监制的舞台剧,是出历史经典之作。不少香港人都相信,
总督自远道赴港之时,剧本亦早已准备好。此剧长约五年,由
他看着情况,凭着殖民地长官的无上权威,高超的政治技巧,
去“自编、自导、自演”。最后当然是希望可以让英国政府在
香港人掌声中“谢幕回乡”。

现时这剧已在本港的政治舞台上演出到第四幕,但评论却是毀
誉不一。经常尤其出问题的,是本地的配角尽皆不按剧本演出,
至于演员“出位”、“抢镜”,更是家常便饭。

总督本身的角色,就有点儿像名剧“歌声魅影”中的主角。魅
影歌手(Phantom)虽然歌声洪亮,才智过人,但却因环境所限,
要屈居于地下室,大多数时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不过这却
沒有妨碍他继续在幕后操纵整个剧班,他又会时常不甘寂寞,
挂着面具,以震撼性的行动去现身台前,为剧情平添刺激。

根据剧份,总督现时应逐渐退居幕后,策划协调港人在幕前的
演出,但事实发展是否如此呢?首先,总督虽然明知未来必须
以“港人治港”终局,但仍坚持将行政大权独揽一身,并一再
坚守行政立法两局分家的信念,令本局议员沦为治港“配角”,
为他“和唱”。不但如此,总督更将剧本不断删减,由一九九
二年的五年大计,九三年开拓明天,至九四年剩下的掌握千日,
再到今年“只顾目前”的“同心协力”,并在结论中加上注明:
未来一年的要务只是“如何可以有条不紊地,将一个安定繁荣
依旧的香港顺利移交”,末代总督如何理解历史任务,已不用
再猜测了。

这种“沒有明天”的角色,当然不会是本局议员乐于扮演的,
难怪各人亦自备各式私人草案、动议辩论等另类剧本轮候上台。
可惜的是,无论配角演技怎样出众,只要带着面具的主角一拿
出《英皇制诰》这把“尚方宝剑”,他在幕后操纵的能力和地
位,就立刻显而易见。

另一中方版本的“魅影”歌手,就是先为“一国两制”、“高
度自治”作出预演的预委会。预委会的工作,虽然只是将剧本
的初稿公开示范,并强调有修改的余地,但这预演依然影响深
远,尤其是通过预委会的言行,演绎出来的剧本初稿,如果被
香港人普遍地认定为只是一出“一国一制”、“幕后操纵”的
版本,而非名实相符的“一国两制”、“高度自治”,则港人
对顺利过渡的信心,必会受到极难弥补的打击,甚至其他很有
条件参与未来“临时立法会”的一线好演员,都有可能因此望
而却步,以保留一点公义和尊严。

本港政治,向来就是以意见多元为特色。是否各人都必须完全
依照同一版本的剧本,固定台前幕后的角色安排,接受导演的
全盘摆布去“同心协力”演出,这些似乎并不重要。只要各演
员都不戴假面具,以真情去尽力表演,观众仍然会欣赏。舞台
本来就是大家的,掌声亦可以分享,但“九七回归,平稳过渡”
的结局,只可能有一个;不论时间有多少,我们必须要爭取去
共商剧本,加强合作意识去协商桥段,务求达致最后结局完满
才是中英政府、本局议员、政党人士、预委会委员等现时最主
要同心协力的工作。

二、恢复商界信心

本人昨天在本局的发言,提及政府面对经济已出现不景气时,
应带头节约公营部门的开支,将减省下来的有限社会资源,有
计划地投向本港有发展潜力人士和工商金融项目上,让他们带
领本港走出经济闷局,制造就业机会。

其实本港具有投资潜力的项目仍然俯拾皆是,只要政府抱着开
放态度,稍为在政策上施行弹性配合,工商界必定会主动与政
府高层、本局议员加强沟通,由他们提出可行意见,共商对付
经济不景的良方妙药。缔造这种“同心协力”的气氛和讯息,
应由总督商务委员会开始,直达社会各阶层。

就本人所知,只要政府批地政策、稅务的折旧率稍为放宽的话,
现在房间甚为紧张的酒店业,仍极具投资吸引力。酒店业的发
展,在中长期可配合本港新机场的建设,进一步开拓本港旅游
业的巨大潜力。

本港的财经金融事业亦有充裕资金,发展方兴未艾。虽然本身
具备优厚条件,但在现时竞爭剧烈的国际环境中,仍要注重刻
意包装及有计划地向外推介,以维持甚至进一步拓展市场。例
如,本港沒有资产增值稅、沒有股息稅、享有自由和稳定汇率
的流通货币、具尖端的通讯设备、有良好信誉的国际联系网络、
大量高知识密集的专业人才供应、具双语能力的劳工市场等这
么多优点,因沒有适当机构向国际推介,这些优点在海外并未
广为人知。

本人期望贸易发展局在此经济困难时刻,当机立断,配合经济
转型,从速扩阔职权范围,充分利用现有人力、经验、网络和
架构,协助本港金融事务的拓展。香港会计师公会亦正在策划
一连串的稅项及其他建议,帮助提高本港金融服务行业的竞爭
能力,估计将可在下月初公布。至于本港股票期货等交易成本
可否降低,亦可同时检讨。适量和有策略性的优惠,加上积极
的宣传,都是政府绝对有能力推行的有效措施。

楼市方面,由于人为管制措施,价格已有颇为明显及相当幅度
的调整,估计已累积了相当数量的正等待入市的真正用家。在
地产商方面,据闻因少了买卖楼花的安排,在集资方面少了一
个很重要的途径,而必须在整个发展期间筹足“真金白银”,
先应付庞大的地价及建筑费用。这个禁止买卖楼花的副作用,
令小型地产商因缺乏足够现金周转而大幅减低投资,大地产商
就要坐拥巨资,长期将资金不作其他积极投资用途。地产业的
活动估计间接或直接占了本地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业內的现
金流转出现这种情况,将会直接影响本港整体经济增长的速度。
本人期望政府深入研究这个现象,看一看是否属于实情。若是
的话,能否考虑及早向用家(不是炒家)放宽买卖楼宇管制,
包括现在来说已是名存实亡的楼花形式的买卖管制,让受影响
而被迫囤积大量不能动用资金的地产商,可以“松绑”,将资
金回流入市场,再创造新的财富及就业机会。

三、取易舍难,高举民生

在施政报告发表前,政界人士一致期望港府能够多照顾民生。
总督亦似顺应民情,花了不少篇幅去订定一些改善民生的短期
服务目标,其中不乏新意,如改善一些人士可领取的综合援助
金,应付青少年吸毒问题等措施。但是,平铺直述式的“政策
简报”虽谨慎有余,但面对期望殷切的今届立法局,将势难讨
好。不过,无论本局是否同意政府的做法,我们都应该承认,
在“政策大纲”內是已经有非常详细的交代。我相信本局未来
仍然有大量机会作深入讨论,我今天只是希望提出在改善综合
援助方面,既然我们已经立刻确认了已经有一批人是生活在低
于我们认为最基本的水平,我们为何仍要等到四月一日才为他
们改善生活呢?即使现在立刻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政府所需
要的费用只是很少,并且更加明确表达一个讯息,就是这个立
刻的检讨回应与其他整体检讨回应是有区别的。我今天的发言
旨在提出在施政报告中,他最为回避的政治和经济问题,我希
望能在这两方面特别得到政府积极的回应。

本人谨此陈辞,支持议案。

张文光议员致辞:主席先生,今年的施政报告,大抵是总
督彭定康先生任內最后一份自由撰写的报告。到了明年,当特
区首长和其领导班子成立之后,香港政府将会变成一个等待接
收的看守政府,总督的施政报告,恐怕会成为大英帝国光荣撤
退的一份报告书。

日薄西山,是英国殖民地政府的现实写照,这是任何一个有民
族感的中国人都应该欢迎的。但是,面对九七,面对一个自六
四之后,在香港实行着左倾政策,去扼杀不同政见的中国政府,
面对着一群狐假虎威,连一些正直的亲中人士都看不过眼的政
治新贵,以及他们那些卖港求荣的言论,使大部分香港人既感
受不到回归的喜悦,反而有着失去自由的悲哀。最近,预委会
提出一个只有400人自编、自导、自演的推选委员会,去选出
临时立法会,和修改人权法,还原六条有关集会、结社和新闻
自由的法例,公然剝夺港人的选举权和人权,就可以看出,后
过渡期和九七年之后,自由的空间已越来越小。

在这种情况下,彭定康先生所拥有的自由,和四年前相比较,
已经是今非昔比了。今天,连“倒泥落海”都要中国政府的预
委批准,又何况是社会和民生的重大兴革呢?因此,今天在我
们批评夕阳政府无所作为的时候,不去批评不断用箭射向夕阳
的后羿,是不全面的,甚至是助纣为虐。其实,九七年对于香
港人来说,不应该成为一个人为的限制,去阻碍社会、民生和
法律的进步和改革。

主席先生,教育正如生活,不应因九七年而停步。在今年的施
政报告中,教育界的感觉是四大皆空。四个当前最重大的教育
问题,包括母语教学、特殊教育、幼稚园资助和小学学位教师,
如果不是交白卷,就是进展缓慢,杯水车薪。这反映出总督和
教署,对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期望毫不敏感,空枪上阵,使教育
界深深地失望。

总督在施政报告中,提出优质教育的理想。优质教育,对当前
教育质素大幅下降,有着针对性的作用。但是,我们要提出的,
不单是一个美丽的理想,而是要有实现这理想的措施和方法。
当前,政府对基础教育的投资少得可怜,彷如扎脚妇女一样,
自幼双脚就缺乏正常发育,结果是步履不稳,行动缓慢。今天,
当我们的储备总数高达1,500亿元时,我们的基础教育仍要忍
受扎脚之苦,是多么荒谬,多么落后!

追求优质,就必须让基础教育不再病态地存在。请看一看我们
的基础教育现况:学校环境局促挤迫,上课时间紧迫,使教学
不全面,每班人数众多难以个别照顾,课程死板落后不合时宜,
教师工作繁重喘不过气,学生行为和自杀使人震惊。经过九年
免费教育之后,我们反而失去了,或挫折了多少年轻人的心呢?
我们消磨了多少教育工作者的热情和士气呢?

追求优质,就必须进取而勇敢地大幅增加基础教育的投资,包
括兴建足够的、多元的、具特色的中小学校舍,全面取消中学
浮动班和实现小学全日制,令教学的空间和时间更为充裕,令
教师有更多机会接触学生,并要增加社工、辅导教师、书记和
校工,让学童得到学业和行为的辅导。面对经济的转型,我们
的教育应摒弃一些落后的、脫离社会需要的知识和训练,而应
该增加现代化的科技、商业和服务的课程,令学生能学以致用,
适应时代和经济的转变。

主席先生,扎脚教育是香港社会的耻辱,也是对学童,对人的
侵犯。扎脚教育下的儿童,是不能继续创造经济的繁荣和美好
的明天,而明天正是由优质教育开始。

主席先生,今天,香港社会正面临着近年来最严重的失业危机,
即使从政府最保守的数字显示,也有近20万总督的施政报告
中,竟然对失业问题采取一个自相矛盾的政策,在旧的外劳仍
有10 000人尚未撤走的情况下,又开展了一个输入5 000外劳
的新计划,新旧交替,双剑合璧,本地工人,更难“搵食”。
总督在输入劳工的问题上,剪不断,理还乱,举棋不定,完全
缺乏处理失业危机的魄力和勇气,这是施政报告最大的败笔。

处理危机,必须当机立断,尽管停止输入劳工未必可以立即解
决失业的问题,但却是纾缓失业的起点,并向社会传递一个坚
定的信息:政府决心遏止失业的恶化,让工人对政府重拾信心。
今年,香港已接连发生多宗工人因失业而自杀的悲剧,但在自
杀的背后,有多少的家庭为着失业而愁苦、掙扎和哭泣呢?有
多少工人因为失业而走向暴烈、愤怒和反抗呢?无论是辛酸的
泪,还是愤怒的火,集结起来,就足以引起社会的不安和震荡,
足以动搖社会稳定的根基。

使人忧虑的是,政府在失业的危机面前,缺乏足够的政治警觉。
但对于政党和工会提出的终止外劳输入的私人条例草案,却如
临大敌,要全面封杀。总督在施政报告中说,他会利用殖民地
赋予的宪制权力,拒绝批准他认为对香港不利的草案。主席先
生,这是恐吓,将殖民地的“尚方宝剑”在立法局耀武扬威。
最使人失望的是:彭定康先生对于民选的立法局,就像“叶公
好龙”般虛伪,当真的龙,即是民选的立法局行使其反映民意
的立法权力时,他就以一人的特权否决代表近100万选民的意
志,去维持港府行政主导的官威。主席先生,行政主导不是永
恒的金科玉律,也不应是维护官僚错失的免死金牌。其实,所
谓行政主导、立法主导,都是自我膨胀,归根结柢,在一个民
主的社会里,应该是民意主导,让人民的意志凌驾行政和立法
机关,成为我们社会稳定、进步和改革的方向。

从这个角度去看行政和立法的关系,我们就会豁然开朗。今天,
一个由全民选产生的立法局已经形成,政府再不能像过去一样,
利用民选和委任议员之间的矛盾和分歧,将立法局玩弄于股掌
之上,以推行它的既定政策。面对未来,任何政府的政策和措
施,都不可避免地放在立法局这一面民意的天秤中去接受挑战。
立法局的挑战,不应是为了要攫取更大的权力,而是为了民意
的伸张。如果立法局议员和党派,误用和滥用了它的权力,必
然会招致舆论和市民的抨击,这足以使议员和党派小心行事,
步步为营,因为我们正身处一个民主社会权力制衡的大循环当
中,剃人头者,人亦剃其头,是天公地道的事。因此,行政机
关对立法局,既不应抗拒,也无须敌视,让真诚和理智成为我
们合作的基础,创造一个双赢的局面,而最终得益的,应该是
市民大众。

主席先生,在后过渡期,公务员队伍面对着新的內忧外患。內
忧,是贪污重新萌芽。九四年涉及政府部门的贪污举报是一千
三百多宗,其中涉及警队的超过一半,当中有23宗已正式检控,
而今年的数目更有上升的趋势。上述的数字,可能只是冰山一
角,何况,当中竟然出现了一些集团性的贪污。无论贪污的成
因是甚么,是“搵快钱”还是好赌,都足以使我们正视,要打
击贪污于萌芽状态,防止公务员队伍的腐蚀。

至于外忧,自然是中英双方后过渡期极有可能出现的,两个权
力中心的问题。旧老板余威犹在,新老板盛气凌人,处在夹缝
中的公务员,尤其是要面对筹委会的高级公务员,即使不致出
现双重效忠的困难,也难免有一人难事二主的感觉。唯一的解
决办法,是中英双方严格按照《基本法》,明确限制筹委会的
权力,只在于决定第一届政府和立法会的产生办法,而不会像
预委会一样,无事不管,无权不纳,像一只有着权力亢奋症的
八爪鱼,以亲中开始,以乱港收场。

当然,要中国政府放弃操控香港的政策,要预委筹委停止攫取
权力,简直是与虎谋皮,近乎幻想。作为代表全港民意的立法
局,不应妄自菲薄,要在这历史关头,勇敢而坚定地维护香港
的利益,反映港人在后过渡期中的忧虑和希望。我深信,在立
法局、在香港,甚至即使是在亲中朋友当中,也应还有冷靜、
理智、开明和务实的人,为甚么我们不可以合作?为甚么我们
不可以共同发出香港人真实的声音,抗衡极左的言论?时间已
经不多了,让我们现在就开始,给香港一个机会,还一国两制
以成功。

主席先生,本人谨此陈辞。

郑明训议员致辞的译文:主席先生,总督在本局发表施政
报告一个星期后,在一个由九间主要商会(包括我所代表的香
港总商会)合办的午宴上再次发言。

总督在这两个场合一共发表了三个多小时的演说,但我们每个
人只有15分钟作出回应。因此,我决定今天集中就三项广泛的
问题提出意见,我相信这些问题对香港紧接着来临的日子至为
重要。我要说的
是:

─ 竞爭力;

─ 信心;及

─ 合作。

作为引言,我首先要说的是鉴于香港持续的经济成就,所以,
将成功的果实更多回馈给香港人,继续致力改善整个社会的生
活质素,是再正确不过的做法。

我们必须继续加强健康护理计划,让所有人都可以得到高素质
的健康护理服务。

我们必须为市民提供安居之所,现代化和高效率的公共交通设
施。

我们必须保持最高的治安水平。

我们必须努力爭取更清洁的环境。

我们必须在教育发展方面保持优势 ─ 从而帮助人们尽展所
能,确保继续为香港的未来,培育所需的人才和领袖。

上述各方面,对于维持一个安定、健全和高生产力的社会,都
是极其重要的。而商界人士在这方面,亦肯定有重大和固有的
利益。

不过,我们必须紧记,我们的成功主要有赖市民的勤劳苦干和
商界投资意欲的结合。商界人士决定投资与否,大部分取决于
市场和经济的整体条件和气氛。现在让我转谈我今天希望讨论
的三个范畴。

竞爭力

香港总商会在总督发表施政报告前,曾向总督提交意见书,特
别指出商界所关注的几项重要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经营成本飞
涨及对香港竞爭力造成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小型公司造成的影
响;加上政府本身因增加收费而加速通胀。

这些问题只被轻轻带过或甚至沒有提及,遑论提出积极行动的
建议,实在令人失望。不过,有一个范畴却是总督花了不少唇
舌的 ─ 那就是已变得非常政治化的失业和输入外劳问题。

失业是一个非常容易激动情绪的问题。如果说以世界标准来看,
香港的3.5%失业率仍然偏低;或者说十年前我们在香港会认为
3.5%的失业率已算是“全面就业”,都沒有甚么不对,但亦不
会令失业人士好过些。

我们明白工人和他们的工会领袖关注这个令人忧心的趋势,我
们大家也是一样。面对这情绪化的情况,我们很容易会作出条
件反射的反应,随便找个犯错的人并且迅速采取行动,以期解
决问题。不过,我们必须避免受到这速战速决办法的诱惑。

我们要退后一步,扩阔视野,从香港的长远需要考虑。不过,
这并不表示我们可以慢条斯理。当市民的生活受到威胁的时候,
我们负担不起这奢侈之举。因此,下个月举行的就业高峯会不
但非常重要,而且正合时宜。

就业选配已谈论得太多,政府在这方面也下了不少工夫,并且
取得了一些进展。不过,即使政府尽了最大努力,但简单的事
实是,香港可能仍会有职位空缺找不到能够或愿意胜任的本地
工人这种明显的错配。我们只须看看昨天由劳工处举办的求职
广场,在736个职位空缺中,只有10%找到工人。毕竟,你不
能将方形栓子,硬塞进圆孔里。事实上,有一些工作是沒有香
港人能够或愿意做的。所以我们仍须下点工夫。

因此,香港必须维持更灵活的劳工政策,以确保本港拥有所需
的劳动力,其体积和技术,都足可保持香港经济继续蓬勃增长。
換句话说,我们要有自由和弹性,有时甚至可以在短时间內为
某些特选的工作输入工人。

打击在这里非法受雇的外地工人是对的;政府加强再培训和职
位选配计划,也是对的。

不过,撤销一般输入劳工计划的25 000个配额,而以远较这项
计划繁苛及限制更大的补充输入劳工计划替代,完全是门面功
夫。政府只不过在玩弄数字,以求取悦所有人。

我虽然同意政府应将职位优先给予本地工人,但不认为收紧输
入劳工的配额,便可以解决问题。这做法也肯定不能解决最重
要的问题,就是寻求办法,制造更多就业机会。

很多评论员和经济学家似乎一早便为香港的制造业敲响了丧钟。
他们都相信香港将来会差不多完全成为中国和亚洲大部分地区
的服务中心。虽然这是一项规模极大的工作,而且或许只有香
港才特别胜任,但我们不应孤注一掷。这是我们承担不了的高
风险策略。反之,我们应该爭取发展一个更为平衡的经济体系。

香港有极佳的机会,发展为一个极优越的制造业中心,以及将
中国和世界各地联系起来的增值技术转口港。政府已开始察觉
到香港在这方面的潜质,所以不应在提出重振本港制造业的建
议上,却步不前。

这些建议应包括:

兴建更多指定为增值工业使用的工业;
以一个目标更为集中及针对个别公司的
方法特别设计一些“激励计划”,吸引跨
国公司发展增值的高科技工业;
提高研究和发展计划的资助;
为技术训练及再培训增加投资;及
加强与中国协调,确保中港两地的工业
发展计划可以相辅相成、彼此补益。

这些政策有助吸引更多公司来港开设新的制造业职位,和配合
政府在培训更高技术劳工方面的投资。

我们目前要面对的挑战,不是马马虎虎的推出输入劳工计划,
而是为香港的未来增长制订一套考虑周详的长远策略。输入劳
工的数目只不过是象征式的,对于整体情况实在沒有重大的实
际影响。我们要成立一个策略性经济发展委员会,代表政府、
工人和雇主去计划未来的路向,缔造一个更平衡的经济。直至
目前为止,总督对这个构思,极其量都只是反应冷淡,但希望
预定在下月举行的就业高峰会上,这项构思会得到进一步的支
持。

就总督在施政报告中对竞爭力所发表的意见来说,似乎他对于
香港本土行业的竞爭力的侧重,较大于香港在亚太区及全世界
的竞爭地位。

根据最近一项国际调查,香港被列为全世界其中一个最具竞爭
力的市场。虽然我们可以因此而舒一口气,可是这些调查本质
上只会反映昨天,而不是今天,更肯定不会是明天的情况。在
亚洲这个充满活力、瞬息万变的地区,不消多久便会落后于其
他竞爭对手。

政府指出,如果把在香港成立的公司,与那些连根拔起迁册往
他处的公司比较,香港仍然享有净收益,这也是另一件令我们
稍为安心的事情,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预防胜于治疗。
当我们发觉这些数字倒转的时候,便为时已晚了。届时,在纽
约、东京、伦敦和其他地方的公司总部将会作出决定,将业务
迁离香港。

我们须以积极进取的态度推介香港不仅是通往中国的服务通道,
而且是亚太地区总部的基地和增值制造业中心。我已呼吁了好
一段日子,希望各界能够寻求更协调的方法,促进本港的投资,
我们目前的力量仍过于零散。

对于香港人来说,似乎我们都相当清楚香港贸易发展局负责推
广贸易和出口服务;工业署则负责推广投资本土制造业的事宜。
但对于海外人士来说,这个分别有时会变得模糊不清。到底哪
个部门负责推广香港作为亚太地区总部的基地?在哪里配合呢?

我们须要急切考虑成立一个单一、有实权而且高度集中的机关,
全面推广在香港进行投资的事宜,并且在这竞爭日趋激烈的亚
太区和世界,为香港的“市场占有率”爭一席位。

信心

总督向九个商会发表演说时说,商界人士对施政报告的反应,
令他感到惊讶;而令他感到惊讶的是一些商界人士建议政府应
用“反冲式起动”来启动经济。

总督说由于恐怕引致通胀攀升,他难以接受这个“反冲式起动
哲学”。此外,他说政府若试图指导或管理经济,便会破坏自
由放任原则 ─ 这个一直令香港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

我赞同总督在这方面的见解。香港经济并沒有停滞不前,虽然
遇到一些短暂的困难,但基础仍是稳健的。导致消费者消费意
欲低沉及影响很多行业的主要问题却纯粹是信心,或者应该说
缺乏信心。

我们需要的是一支信心强心针。正如我们的股市和物业市场,
香港的信心指数也非常敏感多变,经常随着港人的情绪起落而
大起大跌。不幸地,港人近期情绪低落,主要是因为我们现在
都患了严重的九七前抑郁症。关于过渡九七这个问题,香港确
实需要一些好消息。

可是,最近每当我们刚刚看到一些正面的迹象,便会有人在某
场合说一些话,使港人信心尽毀;每当我们好像刚刚重拾信心,
便会有人把我们打回原状。与其呼吁政府用“反冲式起动”促
进经济,我们倒不如促请与过渡事宜有关的各方人士,不要以
那些不合时宜而且毫无裨益的言论打击香港。

合作

影响信心的一项重要原因是合作,或至少在近几年可以说是缺
乏合作。谈到香港的合作问题,可分为两方面:

─ 中英合作及

─ 我们自己的合作。

对于总督承诺在未来600天加强合作一事,我表示欢迎。但开
始令我更感忧虑的是我们自己与港人之间的合作问题 ─ 不
论是本局或其他与过渡有关的组织,包括预备工作委员会(和
即将成立的筹备委员会)。

为了香港的利益,我们所有人都必须通力合作,而非针锋相对,
以期提高港人本身及海外人士对香港的信心。将香港和香港的
问题过分政治化,只会令全世界的人都觉得香港存在着对抗、
冲突和不稳定,而且会令本地和国际的投资者采取观望态度,
因而拖慢香港的增长,导致失业率进一步上升,并且令香港卷
入倒退漩涡的真正危险。

主席先生,我谨此陈辞。

郑家富议员致辞:主席先生,我是民主党的文康广播发言人,
亦是第八组金融、保险、地产及商业服务界的代表。因此,主
席先生,我想在讲辞中,就施政报告的广播、资讯及金融政策
提出意见。首先,我想谈论与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同时又与
言论自由、民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广播政策。民主社会需要
多元化的言论,讲求资讯自由,故此广播事业的发展,就要循
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施政报告中强调“广播多元化政策”,但事实上并未完善。港
台在本港的广播环境,扮演着平衡商营广播机构的利益的同类
机构,而制作一些有别于商营广播机构,但却有教育意义和益
智的节目。但港台公司化计划胎死腹中后,一直沒有长远的发
展计划。此外,港台每年所得的资源,少之又少。可笑的是,
今年施政报告却认为香港电台制作了20套节目,这个小数目竟
成为“工作重点”!港台曾爭取在有线电视设一条独立的“公
营频道”,又遭到港府否决,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究竟港台
在九七年前后去向如何,我们大家也不知道。虽然港台是一个
官方的广播机构,但在本港市民心目中,主席先生,我相信港
台这个机构却是深入民心的公营广播机构,是为公众服务的。
故此,港台在九七年前的发展方向、九七年后的去向,应该在
施政报告中得到交代!

传播自由是民主社会一个重要基石。只有在多元化的广播环境
下,不同的意见和资讯才会广泛地流通,市民会按自己判别事
非的标准,吸收不同的讯息。爭取多元化的广播环境,正是本
港广播政策必须落实的目标。政府早在一九九四年的施政报告,
已承诺收费电视市场会在一九九六年中开放,但过去政府的准
备工作,可谓交白卷。若以现时的步伐,要真正达到多元化的
广播环境,相信只是空谈而已。

主席先生,广播事业同时是一项促进刺激经济发展的活动,有
利本港经济的发展。本港多间电视广播机构,投资动辄数以十
亿元计。就以两间无线电视台为例,亚洲电视在一九八九至九
三年间,资本投资共达3.5亿元,并且雇用了约一千八百七十多
人;无线电视在一九九三年的资产总值已达9.1亿元;有线电视
的总投资额估计更达30亿元以上,至于其他驻足香港的卫星广
播机构,例如卫星电视、TVBS、华娛电视,投资由数亿元至
数十亿元计。这些投资,不单有助本港经济发展,而且更会提
供更多就业机会,对刺激经济有积极作用。

广播事业的发展既然是一种有利本港经济发展的活动,就应该
定下“发展目标”!但可惜的是,港府在施政报告中,往往重
弹旧调,口口声声说要吸引外资来港投资广播事业,发展香港
成为一个亚洲广播中心。不过,政府并沒有认真落实这个目标,
推动广播业的发展。要发展广播事业,不单只需要完善的法律
框架,还需要人才、科研、服务推介、配套工业的支援和配合。
故此推动广播工业的发展,需要多方的配合,绝不能看作是某
一部门的个别工作!

主席先生,今年施政报告中的广播政策,既未能洞悉广播是一
项经济建设,亦未能提出长远发展广播事业及改善广播环境的
计划。检讨收费电视市场及本港的广播政策根本是去年施政报
告已作出的承诺,政府今次竟把有关工作,又当作“新承诺”,
我认为这是完全荒谬的做法。综合广播法例一再延误,拖延改
善现行广播法规的进度,而且更令本港的广播法规显得不合时
宜,有碍投资者投资广播工业。虽然政府再次承诺在九五至九
六立法年度将法例呈交立法局,但迄今未能保证何时会真正呈
交,日后又会否遭否决、搁置或拖延?这问题相信是对政府诚
信的考验。

广播工业现在或未来的发展,已不限于制作电视节目的范围,
随着数码技术、电脑技术、电讯设备以及其他科技的互相配合,
电讯广播势将合流而成为新的媒介。文康广播科对这个发展趋
势,只从监管“色情內容”节目着眼,对如何促进、发展这种
新媒体,完全未有新计划。推动广播工业,应认识到广播电讯
的合流,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动力。要赶上这个趋势,
政府不单要在法规方面作出改善,还须要与其他部门作出长远
的策划,包括人力培训、科技研究、推动服务的计划、制定优
惠政策鼓励投资和技术开发、以至制订发展策略等,都是促进
广播事业发展的方法。

事实上,公众对广播业发展前景曾提出了不少意见,例如改革
广播事务管理局、制订促进广播业发展策略、设立公营频道及
公众频道等建议。可惜政府不单沒有接纳过去一年公众对文康
广播科所提的意见,反而却原地踏步,把过去一两年间承诺进
行的工作反覆重提,这种施政方针实在令我们民主党极之失望!

另外,我们民主党亦希望就施政报告中关于新闻自由的工作,
在此提出小小意见。政府检讨有碍新闻自由法例的工作进度,
实在未能令人满意,特别是有关叛国、煽动叛乱、国家机密等
敏感问题的《官方保密法》、《有组织及严重罪行条例》等等,
涉及阻截电讯的《电讯条例》及有碍新闻自由的《防止贿赂条
例》第30条,均有必要从速修订。政府在施政报告简报会中,
已承诺将这些法例中一小部分在今年呈交立法局,我们希望这
些承诺能如期兌现;至于那些未获检讨、或政府拒绝修订的修
例,例如《防止贿赂条例》第30条,我们亦希望政府能改变初
衷,尽快修订,以保障本港的言论和新闻自由。

主席先生,让我转谈一下与我界别有关的问题。虽然詹培忠议
员并不在会议厅內,但我亦希望他能够了解到,他昨日谈及欢
迎民协的罗祥国博士,希望日后本局能够有更多有利于香港的
经济发展的专才。我记得第一次在本局內遇到詹培忠议员的时
候,他叫我一声“细佬”,又说“你以后跟随我‘搵食’”;
这可能是由于我与金融界别有着一定的关系,亦可能我是潮州
人的缘故。但我希望詹培忠议员在日后与我一起时,除了关注
香港的经济以及怎样巩固金融中心的地位外,也希望他不要忽
视超过36万为香港经济繁荣而不断努力的金融、保险、地产及
商业服务界的雇员。所以,我们要保障商业服务雇员的工作权
益,有关的项目包括例如超时工作、对五天工作的要求,以及
我们往往忽略白领雇员在工作上所接触到的危险,电脑、空气
所传染的疾病等,这一切都缺乏工作安全法例及指引。因此,
主席先生,我们希望本局或政府日后亦多关心白领雇员的工作
权益。

在地产方面,港府的遏抑楼价措施,已略见成效,令楼价逐步
回落。我们赞成政府继续维持楼价稳定,以协助更多用家置业。
但民主党认为在遏抑楼价之余,政府亦应尽力协助真正的用家
置业,真正做到居者有屋。因此民主党在昨日会晤财政司曾荫
权时,提出“首次置业家庭免稅额”的建议。该项免稅额的目
的是尽力纾减夹心阶层的供楼负担,由于设有入息限额,以及
只限于给予首次置业作自住用途的人士和家庭,因此增设该项
免稅额绝不会掀起炒风。同时,该项免稅额并非向置业人士提
供资金,对原来首期不足的人士帮助不大,所以亦不会令楼价
大幅攀升。

在金融、商业服务方面,财经事务司在施政报告简报会中,提
到鼓励债券市场为工作重点,这是值得高兴的。但可惜的是,
我们看不到政府会如何落实建议,施政报告中沒有提及怎样投
入资源,也沒有列出时间表,令人怀疑政府只是流于空谈;希
望政府能在此方面向本局透露更详细的计划。

最后,更令人担心的是,我们怎样继续保持香港作为金融、商
业中心,克服将要面对的严竣挑战。但政府在施政报告中,却
沒有制订长远发展的蓝图。过去港府的“见步行步”、“不干
预”政策,已令香港工业辙。试想若政府在早期提出工业政策,
并对科研给予支援,香港的工业会否如斯萎缩?假若港府在早
两年已接受我们的意见,制定服务业政策(我们强调是“商业
服务业政策”),当我们今天面对服务业北移时,相信不会手
足无措,政府亦不致需要现时才“临急抱佛脚”成立服务业小
组,开始研究服务业长远发展的讨论议程。事实上,金管局在
今年八月曾提出将会成立小组,这个小组会否与近期成立的小
组一起研究香港金融中心的长远发展策略呢?我们希望服务业
小组会将金融业列为整体服务业之一,然后对香港整体服务业
发展作全盘考虑。同时该小组的运作亦应增加透明度,以便接
受公众监察及提出意见。

主席先生,本人谨此陈辞。

杨孝华议员致辞:主席先生,今年的施政报告好像一份对过去
三年的工作总结多于报告,给人的印象只是一笔流水帐,是英
国政府似乎已经作好了心理准备,撤出香港,所以沒有甚么心
情来为余下的六百多天作更长远的计划,更谈不上建设香港。
香港回归中国之前,我们是须要继续进行建设的,本人对总督
的施政报告內只有比较多的旧政策,少有新意这一点而感到失
望。

我谈的第一个问题是有关有待解决的事项。施政报告第17段提
到旅游证件和免签证入境的问题时,将其视作一个遗留下来仍
然有待解决的问题,但事实上,这是我代表的旅游界最关心的
问题之一。不久之前,总督曾经在英国、香港两地提及向英国
政府爭取给香港三百多万人居英权的问题,这两天的报导亦说
他拜访英国的內政部长,要向英国政府提倡和支持英国政府将
来让特区护照的持有人,免签证进入英国。我领教过英国內政
部长的固执态度,他们的态度对我来说并不新鲜,我记得两年
前我和刘慧卿议员、夏佳理议员、涂谨申议员、叶锡安议员为
有关护照、国籍等问题进行游说时,差不多每件事他都不肯落
实承诺;但是最后我们还是成功爭取得到一个项目,虽然那是
在我们爭取的项目表內是最微少的一项。所以,这次我希望总
督见到英国內政部长时,继续在更高层利用他的魅力也好,或
者施用他过去的政治影响力也好,能够为香港人爭取到将来可
以免签证进入英国这项应有的权利。

大家期望已久的特区护照于上周正式亮相,其防伪措施据报是
一流的,并会由特区政府于九七年后开始正式签发。不少旅游
界人士与我持同一意见 ─ 与其大谈几百万人的居英权,我
觉得较实际地有希望爭取到的、同时也是英国政府轻而易举可
以做到的,不如由刚才说的英国政府带头批准包括身份证明书
持有人及未来特区护照持有人在內的香港人,免签证进入英国。
如果英国政府真的如他们在国际上所声称,会维护香港人利益,
维护人权的话(我也顺带提一下,人权也包括出入境自由),
则英国政府不应拒绝这个要求,以保持及维护香港人一向拥有
的出入境自由。

英国政府有义务让所有香港人于九七年后免签证入境公干或旅
游,并且要及早宣布,以成为对其他国家,例如英联邦及欧共
体国家的一个好榜样。主席先生,中英关系近来似乎有一些改
善,双方应趁此机会携手合作,为香港人谋求福利,共同向国
际推介,同时推介英国国民(海外)护照及特区护照。我觉得
共同合作的效果,总会比各自单独游说好。我想再提一提(因
为我见到保安司回来)签证问题,虽然不是关乎香港人的出入
境自由,但有一件事情我觉得是要推荐要做的。昨天澳门有一
宗报导说澳门机场开放,可能会影响香港的旅游业。现在最多
旅客来香港的地方之一是台湾,很多台湾人会经澳门返回大陆,
因为香港的签证手续繁复,虽然这两年已在保安事务委员会就
此提及很多次,但英国政府老是说与台湾沒有外交,所以不能
让台湾旅客免签证来香港,但事实上,当局对于只要持有前往
第三地的有效签证和机票的中国公民,应可以免签证便让他停
留七天。我觉得如果台湾同胞拿着一个中国大陆的所谓旅行证
件,他是真的准备往中国大陆的,为何我们不可让他更方便的
在香港停留,花多些金钱呢?这对香港是有利的。

第二个我要说的问题是关于输入劳工,施政报告第29段提出以
新的“补充劳工计划”来代替“一般输入劳工计划”。我认为
这对于我代表的酒店业来说确实是沒好处的,因为这会威胁酒
店的服务水平,可以说影响甚大。新的配额上限为5 000人,大
大削减了原有的数目。政府亦沒有清楚解释5 000名这个数目是
怎样计算出来的。这个决定似乎只表示出政府向某些大声疾呼
的政客及社会领袖低头,而沖击了工商业的一环,即包括旅游
业在內的酒店业。

刚才李家祥议员亦提及酒店业是本港旅游界中极重要的一环。
每年,旅客在香港的消费中,有三分之一的金钱是花在酒店房
租上的。酒店业虽然全力支持劳工处的雇员再培训计划,但仍
然经常有一千五百多个空缺,而且员工流失率亦十分高。很多
再培训计划学员受雇于酒店內,他们之中不少人对工作技术是
可以掌握的,但他们亦有辞工的现象。原因不是他们达不到工
作本身的要求,亦不是薪金偏低;相反地,酒店业现在主要输
入劳工的部门是房管部,其中房口部服务员月薪至少七千多元,
某些五星级酒店的更高达八千五百多元,加上酒店其他福利,
例如免费午餐、免费点,或者受津贴早餐、午餐或晚餐、有薪
假期、花红、双粮、体育及文娛康乐、员工联欢节目等。有些
福利是非常好的,薪金比较其他行业也高;但他们不干的最主
要原因为何呢?是他们不愿意做?这是由于他们发觉香港的酒
店是一年服务365天的,职员(连总经理在內)都是须要轮班工
作及有需要于周末及假日当值上班。

本港失业率确实较以往为高,但我认为并不是因为输入外劳所
致。本港不少厂家把工厂北移往中国大陆,确实使本港很多制
造业工人找不到工作,加上也许他们的学历未必能适应新的工
作,因此转业比较困难有关。但酒店业却不同。他们不曾因
“一般输入劳工计划”而得到特别大的好处,亦不曾因为这个
问题而令失业现象存在。去年香港酒店业协会提出2 100宗外劳
申请,成功批准的只有160至170宗左右,占已经输入的外地劳
工整体人数百分之一以下,远远低于酒店的实际需要。而上月
在酒店服务的房口管理员方面,输入的外地劳工只有93名,比
现有的15 000服务人数只是占半个百分点多一点。

香港经济重心由制造业转为服务性行业,使不少制造业岗位减
少,但酒店业却一如以往,需要大量人手,以保持高水准的服
务。当本地工人人数不敷应付需求时,或者酒店沒有办法聘请
足够的员工时,他们确实须要输入部分员工,以解决问题。工
厂招请不到人手便北移,但酒店却不可以北移,如何处理呢?
唯有减少服务人员和房间比例,如此就会令旅游业的服务水准
下降,这样做的话,香港作为旅游胜地,与其他地区如曼谷、
或者菲律宾等相比之下,服务水准便会下降,一旦如此就会令
到游客沒有那么愿意来港,这样对零售业、运输业都会相应地
有负面影响。所以,我提议将来的雇员再培训计划,除了在提
供技术性训练之余,亦应同时给予学员心理准备,例如就业酒
店业,工作应该比许多行业稳定,但大多数人确实未有心理准
备此行业內各级人员均须要担任轮班工作的。

现在,我想转谈机场的第二条跑道。

新机场落成后,可以24小时运作,如果每小时有30班机升降的
话,理论上每天可以比现时多180班机升降。

然而,这个数字其实并不很准确。目前来港旅客超过半数是来
自日本、台湾及东南亚国家的,飞行航程只需一至四小时,但
环顾这些国家的机场,24小时运作的很少,所以增加航班升降
容量并不代表可以增加旅客流量。大多数乘客都不希望于凌晨
或清早时离开本港或抵港,特别是一些初到贵境的,对于半夜
时分第一次来港,可能会令他们觉得这地方很陌生,所以这些
班次不是很受欢迎的。

事实上,为何施政报告內未有提及赤𫚭角机场第二条跑道的长
远计划呢?在《中英机场备忘录》內有十项工程,却沒有包括
第二条跑道,不过,亦有一条说到这十项工程以外的事,中英
是可以商议的。我觉得如果施政报告內说眼光要长远一点,而
且是真的要跨越九七年的话,根本就应该趁现在中英关系似乎
(尤其是机场问题方面)有所缓和的这个时候,主动提出来;
这样可以令九七年新机场落成后,便大量增加旅客的流量。这
样做其实不单对旅游业有利,本港市民也是全面受益的 ─ 
不论是零售业、运输业或者其他行业;服务行业亦可以制造更
多的就业机会。如果我们不是这样做的话,便会发觉在赤𫚭角
机场落成后,情况会与现在启德机场一样,在开始启用那天便
已经饱和了。

主席先生,我看见施政报告的标题是“同心协力建香港”,但
老实说,看下去我只觉得其中的心态似乎是不如“同心协力等
待过渡”,我在这方面是比较失望。谨此陈辞。

黃钱其濂议员致辞:主席先生,首先,我要谢谢总督及协助总
督准备这份施政报告并在幕后默默耕耘的各位政府官员。这不
是挖苦的说话,更不是“擦鞋”,而是应赞的就赞,应“弹”
的就“弹”。

我们都知道,六百多万香港人将迈进新纪元。我们前路崎岖,
充满各种隐忧。此时此地,我们对自己一定要诚实、要讲真话,
即使明知是他人不爱听的说话,都应该说出来以维护香港人各
方面的利益。

有远见的人,都希望香港继续成为一个繁盛的国际大都会,社
会融洽、机会平等、汇聚中西文化精华。我们欢迎各种新机会
和新挑战。我们要平稳过渡。我们要《中英联合声明》得以落
实。我们要高度自治。我们要将来得到保障。我们想要的东西
实在是很多和都是很需要的。

问题是,总督本年的施政报告是否可以帮助我们达到我们的目
的呢?我并不以为然。

总督施政报告列出多种值得赞赏的事项,包括给有需要的人更
多的照顾,如关怀单身人士、改善病人护理服务、多建公共房
屋,并且致力令香港变得更具服务文化、更清洁、更绿化。

加速进行斜坡稳固工程,大力推行肃贪倡廉等精神,使香港成
为一个更安全、更廉洁、更健康的城市。

但是我刚才说过,只是赞美是不健康的,因为这样对需改善的
工作不会有任何帮助。所以我以下想说的都是负面的。

令我失望的,是施政报告內未有提及许多事项。让我举些简单
例子:

第一,香港有一支良好的公务员队伍,这是香港人之福,这不
一定是理所当然的,我们还要尽力去维持公务人员士气和清廉;
否则于事无补,只会打击整体士气。公务员的处境相当困难,
他们既要面对政治上的改变,还受到工作上的各种压力。

我们要细心聆听公务员的心声,任何与他们工作有关的决定,
都不应黑箱作业、不应把他们蒙在鼓里,若然这样,他们很难
有归属感和认同感。我不是偏袒他们,而是明白和体会他们的
处境。

第二,文化发展方面;在一九九二年第一份施政报告里,总督
对艺术发展局寄以厚望,但今年的施政报告却只字不提,是不
是总督对艺术已失去兴趣?还是他期望艺术发展局在这方面负
起全责呢?或是他认为香港在文化上已做得很足够呢?正如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望今天,卿卿我我,扑朔迷
离。翻译成英文则为“All golden spears and charging steed in the
days of yore, now all sweetness and light, tete-a-tete and such a bore.”
在整份“同心协力建香港”的施政报告中,我觉得最莫名其妙
的措施就是对外地劳工的看法,本人觉得推行一项新的补充劳
工计划是有点儿“不三不四”。把新配额定作5 000,亦不敢恭
维,大家知道失业问题是非常重要,我们都是十分关注的,但
是是否现在已找到一条可行的路呢?未必。主席先生,我们需
要一个自称为行政主导而有领导能力的政府,假如政府沒有目
标,随意办事,是不能解决甚么大问题的。我认为假如要解决
失业问题,提出的方案是应该给予所有香港人工作的权利;其
实总督在他的施政报告中亦有提及。我们要的是工作而不是福
利,我们要采取迅速而实际的措施,我们要回应社会人士的要
求,给人们平等机会、人人就业、人人参与,我亦希望可早日
和政务司商讨这个问题,希望政府不会阻止我们,引进胡红玉
女士全面反歧视的法案;在这方面,我肯定是会积极跟进的,
我也和许多位本局同事一样,希望政府尽早同意成立经济发展
局,以便策划经济长远发展路向和策略,同心协力地去制造新
的就业机会给所有人。

令我更加失望的,是所有福利措施对本港老人的需要都显得麻
木不仁。这些老人自战后以来,含辛茹苦、克勤克俭的养活了
我们这一代。当年他们入息微薄,社会又沒福利设施,他们那
里有余钱储蓄呢?今天他们“人又老,钱又冇”,处境之困难,
可想而知。政府是否要从新考虑老年退休金计划呢?或者透过
综合保障社会计划,去加强对老人的援助,政府究竟想怎样做
呢?我觉得应该尽快清楚地向公众作出交代。

我本人支持强制性公积金计划,同时我也呼吁政府透过综合社
会保障计划,尽快和更加慷慨地帮助有需要的老年人。这是他
们应得的福利,也是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的福利。

谨此陈辞,支持议案,谢谢主席先生。

陈婉娴议员致辞:主席先生,本人就总督施政报告对几方面作
出回应,其中一点为有关政府责任,第二点为关乎普罗大众的
房屋、医疗、弱势社群等问题。至于本人一直从事爭取劳工就
业权益问题,由于已由我同事郑耀棠议员及其他同事讲过,本
人不再重复。

总督所公布的施政报告是一份令人十分失望的施政报告。虽然
总督对我们作出一些承诺,对某些社会福利项目作出一些改善,
但是,我们绝对感受不到他是真心真意地去改善基层巿民的处
境,更加感受不到他会促进社会公义。

这些并不是我个人的感受和意见。过去两星期內,我在黃大仙
区就总督施政报告举行了多次居民咨询大会。区內居民对施政
报告的想法与我的相同。

政府的责任

作为一个来自基层的议员,我认为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
必须促进社会公义,追求平等,从而使到社会上人人安居乐业,
弱势社群的生活得到保障。換言之,政府的责任在于发展经济
和使社会的发展合理化。

可惜的是,总督并沒有照顾基层利益,并沒有实践应有的责任。
让我们看看总督的施政方针。施政报告第三页引用外国组织对
香港的称许,盛赞香港为世界上最自由的地区,以及世界上第
三个最具竞爭力的经济地区。第二页则说:“如果我们要得到
更佳的服务,就必须创造新财富,以应付所需的开支。”

前者反映总督引述外国赞许,以此夸耀成绩,但总督并沒有指
出或根本不承认在香港繁荣背后,是政府政策牺牲了中下阶层
的利益而取得的。众所周知,香港的竞爭力,正正是基于中下
阶层的权益严重受剝削、受遏抑。沒有基层的牺性,那会有香
港的所谓竞爭性?我们岂能为此而骄傲?我们实在应该感到惭
愧。后者,是总督所扬言治理香港的基本原则,反映了甚么?
反映了总督只偏重工商界利益,反映了政府不会使用公共收支
政策和社会政策来促进社会财富更合理的分配。总督根本仍在
虛构“水涨船高”的神话,仍在欺骗世人,但是,事实告诉我
们,香港千疮百孔的社会制度,在水涨的情况下,船只会沉,
而不会高。換句话说,饼大了,但分到的饼更不平均,若果真
是水涨船高,请总督先生告诉我:为何香港有骄人的经济增长
时,贫富悬殊却越来越恶化,为何社会财富的分配越来越不平
等?

总督先生,我们香港人在等候你的答案,若你不能解答到我的
问题,请不要奢言香港有所谓成就。

总督先生,你牺牲中下层权益,漠视我们的权利,加剧香港的
社会矛盾,为此,我深感遗憾,亦希望总督先生在英国能听到
我的说话。

主席(译文):陈议员,我想提醒一下各位议员,所有评语及
意见须向立法局主席陈述。

施政报告表示,尽可能迅速和有效地处理与过渡有关的重要事
务。我认为最重要的过渡事项是:拉近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
义,减少社会矛盾。因此,政府必须改变其施政方针。

怎样才是合理的施政方针?

为求社会公义,为使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符合人道要求,我认
为政府的施政方针应作出如下三点原则性的改变:

  1. 由“先创造财富,然后才动用其中部分来改善
    公共服务。”改为“先改善公共服务,达致财
    富更合理的分配,然后促进经济健康地发展。”

  2. 由“公共开支所占的比例维持在本地生产总值
    的20% 以下”改为“视社会发展需要,公共开
    支所占的比例可以高于本地生产总值的20%。”

  3. 或许有人会问,增加公共开支,钱从何来?我
    建议港府应改革稅制,发挥稅收这工具,使社
    会财富得以更合理分配,达到缩窄贫富差距。

为劳工基层巿民服务多年的经验告诉我,香港这个资本主义社
会要能健康地发展,政府必须积极地扮演财再分配的角色。施
政方针要变,具体社会政策也要改变,才能使社会健康发展。

除政府责任外,就具体民生政策,我有以下观点:

房屋政策

为甚么名列轮候公屋总登记册上的家庭仍有15万个?为甚么一
个家庭现时平均须轮候七年,才能获编配单位?为甚么政府要
使用富戶政策及建议资产审查来迫使或者是诱使公屋居民交还
出租公屋?为甚么临屋不临,居住在超龄临时房屋的居民迟迟
未能上楼入住租住公屋?为甚么私人楼价远超巿民的负担?为
甚么“有屋无人住,有人无屋住”?

连串为甚么的答案是甚么?归根究柢,在香港政府所订下的长
远房屋策略下,正如不少学者都指出,政府正慢慢地由一个以
公营房屋(包括出租公屋及居者有其屋)为主导的房屋政策,
转化以私营房屋为主导。这种策略美其名是肯定公私营房屋的
平衡发展,实质上是保障私人地产商的垄断性利益,推却政府
的社会责任,漠视巿民的居住权。

限制出租公屋的兴建量,使巿民要捱贵租、捱超龄临屋、捱天
台屋,还要在轮候册上苦候多年。限制居者有其屋的兴建量,
使到有意自置物业的夹心阶层迫着要在私营房屋巿场买贵楼。
可惜,他们往往处于夹缝中,因为楼价远超他们负担能力。楼
价高涨,受益的是地产发展商、大炒家;受苦的是小巿民、夹
心阶层。

我认为只有在房屋总供应量上,肯定“公屋为主,居屋为辅,
私营为补助”,增加出租公屋及居者有其屋的供应量,我们才
能解决房屋发展的核心问题。因此,我完全欢迎政府就长远房
屋策略作出检讨。我更要求政府将公营房屋在总供应量上的比
例列为首要检讨项目。短期而言,政府仍应采取控制私人楼宇
措施,使私人楼价是在巿民的负担能力以內。

医疗服务

医疗服务关系着巿民生老病死的问题,是我们不能掉以轻心的。
不过,随着医院管理局的设立,政府看来在这方面实在是掉以
轻心。

医管局的成立,据了解是为了善用资源,为了更有效地满足巿
民的医疗需求。但是,医管局为我们做了甚么?好的部分,不
用我说了,医管局的负责人和政府自然会四处宣传。坏的部分,
便让我讲一讲。

据说,医管局的总支出有86%(接近九成)是用在职员工资上,
据说医管局职员所享有的附带福利,比政府部门还要好,每年
跟工资调整。据说,医管局的高级行政人员若能达到所谓指标,
还可以分花红;据说,各部门买药、买仪器的钱减少;据说,
医管局內各部门竞相利用资源加开高级医生或主任医生职位,
但却不拨用资源于服务上。又据说,医管局內,基层的服务人
员如护士等面对很大很大的压力...。

很多很多有关医管局的怀疑与批评,都令人联想到医院管理局
的运作,必须公开,必须予以检讨;这些批评也反映出政府推
卸其在医疗服务的责任的恶果。

坦白说,医疗逐项收费的出现,正是医管局自负盈亏政策,以
及运作神秘化的恶果之一。我强烈反对医疗逐项收费,因为我
不想有人因经济原因而得不到适当的医疗服务。

面对医疗服务上各种难题,我要求政府全面检讨医院管理局的
运作,加强立法局对医管局的监察权力;医管局的帐目要全面
公开,医管局与所有政府部门一样要接受巿民及立法局的监督,
否则,医管局只会沦为独立王国。

实践公义,照顾弱势社群

在香港这个崇尚竞爭、崇拜巿场的社会,不平等的社会关系,
使到弱势社群的处境越趋恶化。我始终相信,我们应当善待所
有同伴,善待社会中每一份子。

贫困者

我们必须肯定,贫困不是个人的问题,贫困实际上是社会问题。
贫困亦不是贫困者的选择。

对于贫困者,我们的社会福利制度太苛刻。现行的综合援助制
度不能使贫困者有尊严地生活下去,更不能鼓励他们脫离贫困。
政府今次虽调整部分综援项目金额,但距离国际标准仍远;因
此,我要求增加综援单身人士的标准金额至工资中位数三成,
及综援家庭金额至家庭工资中位数三成。

老人

老人曾为社会作出贡献,我们应该好好尊敬他们,爱护他们。
首先,我们必须尽快建立一个完善的退休保障制度。工联会于
一九九二年率先提出的退休保障综合方案,是一个合适的制度。
这个方案结合了全面性退休保险及强制性公积金的优点。这优
点是:即时令已退休、将退休的老人、家庭主妇、伤残人士有
一个有尊严的保障制度,及为现在的年青人未雨绸缪,提供一
个为将来退休作准备的公积金制度。我郑重地向政府推荐这方
案。

其次,政府应该撤销领取综援人士离港限制为180天的规定,使
到有需要或在乡间有亲人依靠的老人能安享晚年。政府更应改
变伤残津贴与高龄津贴互相抵销的政策,而老人领取各项社会
援助的年龄资格,也应由65岁降为60岁。

失业者

香港失业率越来越高,明显的,失业者不是因为躲懒不找工作,
而是因为实实在在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令他们感到有尊严、受
尊重的工作。

长期而言,政府必须扶助工业以及加强公共建设,以创造更多
就业机会,并设立就业委员会,解决就业问题。即时而言,政
府应放宽失业者领取综援的限制,并同时进行设立紧急失业援
助,以助失业工人度过难关。我将为此提出议案辩论,故在此
不详述。

妇女

政府不断吹噓本港妇女的处境好像改善了不少。事实又如何呢?
看来并非如此!现时本地不少年过30岁的人已难找工作,特别
是女性,如果是已婚的更难,为何有这情况?不少的女性在找
寻工作遇到困难时,政府所给予的帮助有多少?但时至今天,
政府仍将讨论禁止年龄歧视条例掉在一旁,尚未有时间列入议
程上呢!

我认为政府应该重视妇女面对的问题。

结论

香港要成为一个互相关怀的社会,首先,政府要在施政方针,
公共政策及社会政策方面包含更多人道主义色彩,能够真切地
关怀巿民;其次,政府官员也要有一颗关怀巿民、了解基层的。

请总督及所有政府官员真正以民为本,尊重巿民生存的尊严。

主席先生,我谨此陈辞,谢谢。

罗致光议员致辞:主席先生,我们今年收到一份非常“名副其
实”的“施政报告”。它报告了政府过往数年来施政的工作。
其实,香港市民所希望听到的,却是如英文所称的“Address by
the Governor”,希望总督能多就香港人所关注的问题,提出施
政方向和计划。

对施政报告的期望

作为立法局新丁,我有一个大胆的建议:布政司的“工作进度
报告”可以改为“施政进度报告”,而总督的“施政报告”则
改称为“施政计划”。以上的建议是反映了我心中对总督每年
主要发言的期望。香港的发展不会在九七年七月一日停止,而
是会跨越九七年的。政府应为香港于目前及未来面对的问题订
立策略,并为香港未来的经济发展及社会发展制订蓝图。所以
我在此呼吁总督在明年的施政计划中,根据他在港施政四年的
经验,提出未来施政应朝的方向,而非如他多次所表示,下一
年的发言只着重如何“执包袱”,考虑自己被遣散的问题。

社会福利的发展

施政报告中,社会福利可算是最有跨越九七意味的了。因为种
种失误,不少的服务计划延迟,以致政府的社会福利服务计划
便在“一时唔觉意”间跨越九七。

社会福利界最关心的问题有两个(施政报告中沒有包括,但我
现在此提出,希望政府考虑):服务资源及政府与非政府组织
的合作关系。

注资30亿元入奖券基金

在九三年,政府注资23亿元入奖券基金以发展社会福利服务,
这笔款项在九七年大致上将告用罄。按估计,在九六至九七年
的财政年度,将约有11亿元的一般经常性社会福利服务的资
源预算会来自奖券基金。換言之,如果政府不能在九七至九八
年的财政预算上,于一般帐目中增拨11亿元,到九七年便有值
11亿元的服务要终止了。我希望政府能认真考虑于九六年的财
政年度,从充裕的储备中,注资30亿元入奖券基金,以确保社
会福利服务在九七至九九年的延续性及稳定发展,更避免由政
治可能带来的不明朗因素,影响提供予低下阶层的社会福利服
务。

社会保障与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在帐目上“分家”

此外,从今年政府的政策大纲所见,各项社会福利服务都只有
微不足道的改善,原因是综合援助虽然只是略作象征式的改善,
便已动用了约三亿元,余下能供改善其他社会福利服务的资源
便很有限。故此,我希望政府能考虑将社会保障与其他社会福
利服务在帐目上“分家”,避免日后因改善社会保障所需的资
源增加时,会导致其他社会福利服务的发展因缺少新增资源而
受到阻碍。

维持政府与非政府机构的伙伴关系

第二个社会福利界所关心的问题,是社会福利资助制度检讨。
今年年初,政府委任了顾问公司进行检讨,顾问公司经过数月
的咨询,完成了第一阶段报告。报告书建议将现时政府与非政
府机构之间的“伙伴”(partnership)关系,改变为资助者与提
供服务者(funder/provider)的关系。社会福利界是绝不可能接
受这个建议的。香港政府的行政架构上层并非透过民选产生,
这是有别于顾问公司所参照澳洲或其他西方社会的模式。由于
香港的社会福利政策全由政府官员主导,要加强社会福利政策
的问责性及符合社会需求,政府与非政府机构的伙伴关系是不
能或缺。香港政府虽然经常违反这个伙伴关系的原则,但在政
策上,也可说是口头上仍接受并经常标榜这种关系,这可算是
本港社会福利发展的特色之一。修改政府与非政府机构的伙伴
关系,会逐渐将非政府机构在厘定社会服务政策的角色推到更
次要的地位。我希望政府在日后施政中,仍能强调这个伙伴的
关系,当然,离不开执行这种所谓伙伴关系,而非只是口头上
说说而已。

劳资关系

总督施政报告提到了取消一般输入外劳计划,取而代之的是一
个有5 000名额的补充劳工计划。本局內不少同事都有发表对这
个计划的批评,我在这里不再重复了。我只想提出一个问题,
希望劳资双方都作出认真的考虑。

由于今届立法局加入了更多基层的声音,反映草根阶层的诉求,
却引来商界近乎恐吓的言论,扬言立法局会大派免费午餐,更
指资金及投资者将会撤离香港。这种态度正是我希望讨论的问
题。

不少反对改善劳工及社会福利的人,都会拿英国的福利制度作
为所谓反面教材。他们都是以偏概全。我们试想一下,德国和
其他北欧国家,社会福利制度都比英国为佳,但仍能保持其经
济力量;关键就在于劳资关系。这些国家的劳资关系明显地远
较英国的为佳,而良好的劳资关系正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可惜的是,刚才我所提到近期香港商界的反应,正正对香港的
劳资关系抹上了一个阴影。我希望劳资双方能建立良好的关系,
商界的朋友能拿出诚意,与香港的劳动阶层合力改善劳工权益
及保障,及偏低的法制和政策。

医疗卫生服务发展

民主党对于医疗卫生的政策极为关注。但今年施政报告对于医
疗卫生所交代之少,实在令人担心。民主党的同事亦在这方面
发表过不少意见,我在这里不用重复太多了。不过我希望就两
个问题发表意见。

取消逐项收费

病人权益组织近年努力爭取取消医疗逐项收费,但情况不但未
见改善,问题更有日益恶化的现象。医管局有人升官发财,但
越来越多的病人要到处筹钱做手术。逐项收费不但影响了病人,
更反映到现时医疗架构运作及公众监察的问题。政府除了应取
消逐项收费之外,更要检讨现时监察医院管理局的机制,以及
公立医疗服务与私家医疗服务的关系。

资助复康自助组织及社区复康网络中心

对于施政报告中提到向长期病患者推广自我照顾和互相扶持的
概念,我实在有很大的感概。复康自助组织近年一直向政府爭
取资助,以推广残疾人士的自我照顾和互相扶持,却得不到政
府的支持。就连政府在较早前已承诺于九六至九七年资助三队
社区复康网络中心的计划,在政策大纲中完全沒有交代,真是
令人莫名其妙。我们要推广这两个概念的对象,似乎不是长期
病患者,而是政府本身。

妇女政策

最后,我仍想谈谈施政报告內有关妇女权益与政策的问题。在
施政报告中有不少环节是与妇女权益息息相关的政策,工作橫
跨教统科、卫生福利科及政务科,而涉及的政策项目则包括妇
女劳工权益、医疗健康、托儿、综合援助、平等机会各项目。
但有关的施政承诺,多承袭九三年施政报告的方向,看不到有
新的、发展性的重要改革,而民间团体所爭取的妇女健康中心
及妇女综合服务中心,亦得不到政府积极的回应。这正正反映
出,因政策问题是跨部门,但其中缺乏一个统筹单位所引致的
后果。所以我再次呼吁政府设立妇女政策组,专责研究及关注
港妇女面对的问题,并统筹妇女政策的制定及服务的执行。

本人谨此陈辞。

刘汉铨议员致辞:主席先生,总督今年的施政报告是在中英两
国外长达成四项合作共识情况下发表的,因此公众对其抱有较
高期望,而总督为不负众望,似乎亦已作出努力。但不知是公
众的期望过高,还是总督的“同心协力”有点儿“有心无力”
的意味;本人相信不应是“无心亦无力”。施政报告在整体上
缺乏进取精神,令公众感到失望。特别在如何促进本港工业升
级和解决失业等问题上,总督并无提出任何有效的解决办法,
而在如何促进中英合作方面,总督仍是旧调重弹,我行我素,
意味着总督来年的施政将会是“政治有得玩,经济无力挽”。

总督在谈到本港经济转型时,只是单方面强调了“香港的经济
得以顺利地由以制造业为主转为以服务业为主”,而对经济转
型的另一重要方面,即制造业升级问题,却避而不谈。其实,
健全完善的经济转型不仅包括服务业的充分发展,并且包括制
造业的升级。本港现在面临的种种经济难题,例如经济增长下
降、失业率超升及消费意欲疲弱等,皆源于本港制造业逐趋空
心化、无根化,这种趋势,使本港服务业亦失去支撑。实际情
况是,本港由于忽视支持工业升级,经济发展的结构极不平衡,
导致经济转型陷于困境之中,总督所说“顺利地”转型,乃漠
视本港制造业陷于困境对整个经济转型带来的隐忧。

主席先生,本港工商界普遍希望香港在发展成为服务中心的同
时,能够保持相当比重的具高增值能力、有竞爭力的制造业
“环节”,以遏止本港生产业空心化和经济泡沫化的趋势。可
惜,总督在施政报告中仍然强调所谓“积极不干预”政策。然
而,制造业既因未能升级而陷入困境,政府就有必要加以扶持。

其实“积极不干预”并非政府一成不变的政策,譬如在六十年
代,政府就全力扶持本港小型工业,给予贷款资助,设立工业
徙置大厦,协助产品外销。在七十年代,又曾协助过工业升级,
发展工业教育,培训人才,同时大建廉价房屋,稳定地价,遏
抑成本上升。但到了九十年代,政府的“积极不干预”变成了
“消极不干预”,政府任由通胀高企,并对制造业陷入困境无
动于衷。因为政府忽视长远的生产业政策和人力资源政策,所
以本港在九十年代以来错过了经济全面转型的良机,落后于新
坡、韩国的应变能力。

主席先生,本港背靠华南广阔腹地,在八十年代初期与中期,
本港制造业利用该地区廉价劳力与土地,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但这种区域间的垂直生产分工,不过是把本港劳工密集性的生
产业搬到华南而已,随同出现的是本港制造业的空心化和制造
业工人的失业。

这种“生产成本重视型”的制造业大搬迁,进入九十年代以来,
已向“市场开发型”过渡,即不再单靠低成本竞爭,因为邻近
国家如越南、菲律宾、印度等,亦加入了竞爭,向资本输出国
提供廉价劳力和土地,这趋势,使搬迁到华南地区的香港制造
业,除了一部分依靠低成本竞爭的仍维持现状外,其余部分面
临不开发市场便要逐渐被淘汰的压力,至于开发新市场就要靠
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增值力,因而,香港制造业已走向必须
创立自己的牌子才能顺利升级的阶段。

根据先进国家如日本、美国的经验,它的制造业走过了在本土
创立牌子然后又向全球输出重要零件和服务技术的历程。

名牌产品的创立,是制造业从成熟走向全球化的重要标志。本
人认为,香港制造业要创立自己的牌子,就必须培育一大批具
有开发能力的科技公司,专门从事科技含量和增值能力较高的
产品开发,在香港先确立其名牌地位,然后再向中国和全球输
出重要零件和组装服务。这不仅可使制造业的最重要根基“回
流”香港,而且可以长远地在香港保留一个高技术、高增值和
具国际竞爭力的制造业“环节”。

主席先生,环视占领本港市场的产品,有许多均来自韩国、新
加坡、马来西亚和台湾,这些国家和地区已逐渐为自己的产品
创立牌子。本港市场上,真正Made in Hong Kong的产品极少。
其实,本港完全有条件重振六、七十年代制造业兴旺的雄风,
政府应借鉴那一时期扶植小型工业的经验,培育一大批具有开
发能力的科技公司,继续发扬过去本港制造业快与灵的特点,
而又能在生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保留其在港的根基。

本人曾建议总督考虑成立一个法定机构,可称之为“经济发展
局”,主要的功能是就经济方面的重要事项向政府提供意见,
并透过在海外设立办事处,推销本港产品和吸引外资来港发展
制造业。这一法定机构在促进本港生产业结构平衡,促进本港
制造业升级并且“把根留住”,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主席先生,香港面临九七年的顺利过渡和继续繁荣,这还有赖
于中英的通力合作,而总督在施政报告中对此作出了承诺,这
是令人高兴的,但关键是怎样可以减少中英双方的磨擦和矛盾
,为顺利合作创造良好条件和气氛。但总督的施政报告,只重
述了中英外长的四项合作共识,并无提出有效的落实措施。

政府准备设立一个联络处与筹委会接触和沟通,这是一个好的
建议,但在将来筹委会与联络处的合作关系中,若遇双方有分
歧的时候,应提交中英联合联络小组磋商解决,不要动辄将双
方的分歧公开化、爭吵化,这对港人的信心会造成很大的沖击。
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
于矛戟。”联络处与筹委会的合作,应与人为善,互相信任,
这样才能建立真正的合作关系。

关于香港高级公务员与中国政府的接触沟通问题,总督的构思
是由各科和各部门负责官员率领下属与中国政府官员聚会。本
人认为此种双方官员接触沟通的方式过于单一与呆板,沟通接
触的形式应多元化,例如政府可组织跨部门的高级公务员访问
团,到內地参观访问,亦可让中国官员参观港府各部门的实际
运作,使双方接触形式既多元化,亦能真正达到互相沟通了解
的目的。

此外,有关港府向中方提供公务员资料,以及让中方参与九六
至九七年财政预算案两个问题,总督亦未有作出明确的承诺。
本人认为政府在这两个问题上应与中方尽快取得共识,以便中
方能尽快拟定特区政府主要官员的名单,以及使未来特区的财
政预算案能够顺利衔接。

主席先生,有人问我,“同心协力建香港”这句话似曾相识,
总督会不会特别以此支持“香港协进联盟”以“同心协力,进
步繁荣”为目标的政纲呢?我的答案是“是所望也,不敢希冀”。

主席先生,本人谨此陈辞。

涂谨申议员致辞:主席先生,我谨代表民主党就今年的施政报
告中保安政策提出一些意见。

首先,本人非常失望的是,连续三年的施政报告都沒有提及船
民问题。须知不提及并不一定是好事,而问题重点在于提出解
决方法。

今年的施政报告,沒有片言只字提及这问题,是否代表着不提
出便将此事不当作一个问题来看?须知道,政府曾承诺,希望
能在九五年年底前关闭所有船民营,而且亦曾在进度报告中坦
白承认未能达到此目标。但未能达到目标并不代表已将问题解
决。究竟须待至何时才能解决?政府过往一直以越南政府不合
作,或指其愿意收回的人数甚少,又或是程序十分繁复而不愿
批核为拖延藉口。但现时,明显地经过数月前的日內瓦会议后,
越南看来已同意每月收回最多1 800人,不过港府看来沒法实践
这个目标。若然每月能够遣返1 800人,则十个月后已是18 000
人。因此,我们有希望在九七年前完成此目标。在这方面,政
府至今仍未能作出解释,即使保安司最近声称,现时的有秩序
遣返计划,每月已由一班飞机增至两班飞机,也只不过是数百
人而已,远远落后于每月千多人的数目指标。我希望政府拿出
诚意,不论怎样严重的问题,都要以决心来解决;否则,连我
们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也不做的话,我们还有何顏面指摘美国
有一些议员、一些法案骚扰我们,使香港的越南难民减少自愿
遣返,这并不是一个负责任政府的所为。

香港人在过往已付出了70亿元的代价,我们已是相当人道的了,
联合国现时仍欠我们十亿元。若然在九七年前未能完成,英国
政府有责任将船民及欠款全部承担起来。

近期一连串的贪污事件,如警务人员的操守,以至警务人员受
到检控的事件,以及举报数字的上升等,这些客观的数字实在
使人担心。甚至乎廉政专员亦指出,明确地有一些小集团的贪
污再次出现。最近,廉署对市民的一项调查,亦证实了市民在
这方面感到非常担心。我们所谈及的九七年前途不明朗,有一
些人求赚“快钱”的心态,这点我们并不应针对纪律部队,因
为这是在于人的问题,是市民的问题,是全体公务员的问题,
其中不单涉及纪律部队。因此,我认为只针对纪律部队实属不
当。

但是,为何市民这样担心?这是因为纪律部队拥有的权力,确
实会影响社会秩序。因此,我们十分重视。我并不希望纪律部
队有一个错觉,认为议员或任何社会人士、社会领袖对他们有
偏见。但是,我看到港府、纪律部队的高层或是廉署,以至文
职的高层人士亦相当重视这个问题。我相信这个问题已得到应
有的重视。施政报告內指出,纪律部队內部已成立策略反贪污
委员会,廉署加强前线执法人员数目,以及加强与执法人员合
作及加强情报的搜集。由此可见,他们是有决心去打击贪污的。
但这问题还有其他因素,并不在香港政府及我们的决心范围內,
例如需要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但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內,我们可
以做以下几点:

  1. 最近我知道,政府正考虑推行要求公务员,尤其是纪律
    部队人员,申报內地及海外投资的制度。这措施正针对
    了问题的核心。因为,我们从廉署的情报显示得悉,确
    实有一些纪律部队人员,透过在国內开办一些合资的卡
    拉OK或娛乐场所而变相收受贿款,亦在日常执行职务
    时,予人一些方便。在这方面,我认为此制度是有效的。
    不过,我们要审慎研究私稳、人权等问题。但我认为这
    个方向是正确的。

  2. 我们要加强检控工作,以及检讨我们的法律。例如对欺
    骗罪行如信用卡诈骗,我们曾修改法律,使到一些在境
    外发生的这类犯罪行为,若其后果导致香港某些人有所
    损失的话,亦包括在我们的法律定义中。至于贪污的罪
    行,廉署年前已承诺作出检讨,但至今仍未有任何消息。

  3. 警员互相举报贪污。事实上,在这方面,警队在过往存
    在着一种错误的文化,积习了多年,可能已二、三十年,
    甚至乎数十年 ─ 就是若然一个警员举报另一名同僚
    贪污,该警员将被视为“反骨仔”、“犯众憎”。我认
    为警队內这种存在已久的错误观念应纠正过来。我们不
    是鼓励警队內部“自相残害”,但是任何一位市民,见
    到贪污事件亦应举报,遑论其本人身为警员。因此,我
    希望能尽快扭转这种文化、这种观念。事实上,警员互
    相举报贪污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4. 决心打击贪污。但是,我有所忧虑,就是无论现在的殖
    民地政府或将来的中国政府,都将警察或其他纪律部队
    视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稳定机构,因为我们不能动辄调动
    军队,不能出动英军或解放军。我们必然需要一个起稳
    定作用的机构,如警队,这个最庞大的机构来稳定香港
    社会。所以,任何些微有损士气的行动,也会使这两个
    主权国政府十分担心。因此,在后过渡期中,有否决心
    打击贪污便是一块试金石。我希望政府,尤其是将来的
    中国政府,都不应在这问题上不合作。

另一方面,市民要求廉署大力打击贪污的同时,亦担心廉署的
权力被滥用。在现在我们看到廉署所成立的数个委员会,连一
位立法局议员都沒有,今天,有人笑说会否因徐家杰事件之后,
连原本仅有的立法局同事都被踢出其中的委员会。究竟这是甚
么现象呢?最后,市民也很担心中国驻港的高干会否不受约束
呢?或者现在所谓外交豁免权等等,其中是以何种形式去运作
呢?廉政专员最近很有启示地说:“这是主权国的事,希望中
国政府在这方面予以合作和肯定。”我很高兴廉政专员访问中
国时,港澳办官员王凤超先生亦都再肯定香港廉署会继续用这
个形式去反贪污。我希望能够实践到像广告所说香港之所以不
同,因有ICAC。

数年前,我曾经指出我很担心青年人对于贪污的警觉性会很低,
因为他们并无经历过过往这么多年的贪污的苦况。谁知不幸言
中,最近在廉署一项调查中,加多了一条有关的问题,结果发
现青少年对贪污的警觉性果然非常之低。我希望廉署加强这方
面的教育工作。

另一方面,我认为青少年犯罪和吸毒,已成为我们现在头号的
治安问题,我已是第三年就这方面说话。但这个问题并不像贪
污问题般得到重视。其实远在九十年代初期,中央灭罪委员会
已经意识到这问题的严重性,但经过很多官僚主义、投标、拨
款,一九九五年才推出一份所谓青少年犯罪成因的报告。其实,
政府无须阅读这份报告,其实几年前已可以看到其成因所在,
只不过是决心的问题而已。一直以来,政府不肯投入资源,辅
导人手确实是昂贵的,但不能够不花这些资源。加强宣传教育
并不足够,要切实地干,全方位去做,不停地去做,做到有成
绩,直至扭转形势为止。要喚起家长的醒觉,这些是很重要的。
建几间实用中学也不足以解决问题。

关于青少年吸毒和犯罪问题,让我引述一下过往的数字。一
九九五年首两季的数字,是九二年的三倍。三年之间,升了
三倍,根本需要当作危机来处理。当然,我们欢迎总督拨3.5
亿元成立一个禁毒基金。这是灭罪委员会、禁毒委员会和众
多社会人士,本着过往的醒觉而爭取得到的结果。但是志愿
机构长期埋怨缺乏政府支持,资助非常少,政府仍死抱着一
个原则,不能资助宗教活动,究竟这是否宗教活动呢?既然
有客观量化的指标,康复人数可作证,证明钱是如何运用、
运用公帑会得到结果,为何仍得不到资助呢?我希望日后成
立的禁毒基金,能够较弹性地去处理这个所谓资助宗教活动
的问题。其实,众多志愿机构已广泛被社会人士所接纳,为
何还要抱着这个原则来阻碍我们推行广泛的戒毒和康复工作
呢?青少年的康复和戒毒机构不足,并非总督轻描淡写说增
设一间、两间便能够达得到的。我们的需要庞大的数量,但
供应根本不足。政府一直以来的想法是:这方面是很浪费金
钱的。辅导一个青少年返回正途,戒除毒瘾,需投入的资源
可以用作训练一个大学生,而且也不能保证他以后不会重蹈
覆辙,所以,这种不会创造财富且经常增加支出的工作,还
是不做好了,或者做少些为佳。

总督数月前召开了禁毒高峰会,会上只不过罗列过往已经承
诺了的资源,归纳一起,说已投入多少经费,其实全部是过
往高峰会之前已经承诺做的。高峰会之后虽收集了市民各方
面的意见,但却并不愿意投入额外的资源。我希望政府能够
加强执法,对那些售卖毒品予青少年,或者利用青少年做
“拆家”的坏份子,来个迎头痛击。此外,那项增加刑罚的
条例草案,已经研究了足足大半年,至今仍未见修订条例草
案出现。

至于其他罪行方面,例如有组织罪行,我要称赞一下警方近期
确实“动脑”,智慧增强了许多,灵活了许多。在打击有组织
罪行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段,扮鬼扮马、臥底、预先通风报信,
这些是精明的,不得不赞。其中尤以有组织罪行调查科,确实
做得好。但我们仍要记着,市民仍感受到黑社会的势力所笼罩,
这些势力涉及很多勒索事件,而很多行业根本是受到其垄断的。
我们看一看,如尖东、旺角一带的代客泊车服务,都是由黑社
会所操纵的。我希望政府不要置若罔闻。总督在施政报告中说
严重罪行下跌了多少百分比,但市民仍然感受到黑社会的势力。
总督在过往几年说《有组织及严重罪行条例》未通过,所以未
具备应有的权力,迎头痛击罪犯,但法例通过已经一年,成绩
如何呢?究竟还需多久我们才可以看到警方以果敢、负责任的
态度,运用新赋予的权力,瓦解恶势力呢?

另一方面,我希望政府特别注重打击黑帮和有组织集团的财富。
他们的金钱实在太多,只消拨一个电话,便有几十个律师来保
释,整队兵一般浩荡而来,这并非说笑。此外,他们还有很多
专业人士、会计师等帮他们避稅,开设很多空殼公司,重重叠
叠,使执法者沒办法真正能够找到财富的源头。我希望政府能
够加强与国际的合作,因为国际罪行,一秒钟便能够将金钱汇
出外以至无影无踪。所以我希望政府在打击黑社会财富方面的
调查工作,特别加强人手。同时,黑社会逐渐向北移,有些靠
政治捐献获得礼遇,成为爱国分子,须知共产党若要打击某些
人,必定心狠手辣的。我希望香港政府能够将这讯息反映给中
国政府知道,要立下决心真正打击他们。本人谨此陈辞。

罗叔清议员致辞:主席先生,我很高兴看到总督以“同心协力
建香港”为标题的施政报告,提出加强中英合作,重提最近中
英外长达成的四项共识,承诺港府将成立联络处,积极协助特
区筹委会,为司级官员与中方接触作出安排。这些都会有利于
政权的交接,减少因三级议会不能过渡而引起的社会震荡。

这一届立法局是英国殖民管治下的最后一届立法局,一手结束
英国的殖民统治,另一手和香港市民一起建立特区政府,这是
一项光荣的历史使命。

香港是在一百五十多年前,英国以坚船利炮发动鸦片战爭,以
三条不平等条约强行割让香港岛、九龙及租借新界。一百多年
来在港进行严重的压迫、剝削和掠夺,一九六七年前实施的是
一套老牌的殖民主义统治方式,香港人遭受到种种不平等待遇,
基层生活十分困苦。一九六七年以后,由于香港市民的民族醒
觉和反抗,沖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迫使英国在香港的管治手
法有所改善,设立一些社会福利措施,缓和了社会矛盾。至八
十年代初,中国提出在九七年收回主权,英国才开始部署“光
荣撤退”的准备,实行代议政制,进行一套非殖民化的方案,
重复她在其他殖民地国家撤退的一套手法,在撤退后仍然能够
保持她的影响和延续她的无形统治,为中国收回主权和实现港
人治港设置重重障碍。

中国为了收回香港的主权,提出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
“高度自治”的构想。八二年开始中英谈判解决香港问题,八
四年签署《中英联合声明》,九零年公布《基本法》,至今历
时13年,期间出现风风雨雨。现在还有六百多天便到九七年七
月一日,香港即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这是
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刻,受到世界注目。我们能够适逢其
会,参与其中,推动香港平稳过渡,维持香港的繁荣稳定,是
非常难能可贵的。我们必须同心协力,建设一个更美好的香港,
才无愧于自己的国家和民族。

令人感到不安的,是总督一方面提出中英要合作,另一方面却
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政治梦话,要求在“三违反”政改方案产
生的议员跨越九七,这无助于改善中英关系。众所周知,就香
港主权移交一事,中英双方及全港市民均希望立法局有“直通
车”的安排,而中方在制定《基本法》时,正抱着这个良好愿
望出发。但是,十分遗憾,八九年英国改变了对华政策,推翻
了所作承诺,把“直通车”的路轨拆掉了,今天又何来有“直
通车”呢?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主权易手,终止或解散原有的政
治架构,这是正常的做法,中外古今均属如此。本届立法局的
任期随着港英管治的结束而终止,是理所当然的。

一方面总督承诺协助特区筹委会,另一方面在质询总督时间,
他表明不会协助筹委会成立的临时立法会。筹委会的任务是负
责筹备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有关事宜,其中包括筹备司法、
行政及立法机关。至于成立怎样的立法机关是中国的內政问题,
应由中方与香港市民商讨。在沒有“直通车”的情况下,成立
临时立法会是比较可行的方法。在九七年七月一日至第一届立
法会按《基本法》产生前,由推选委员会选举产生的、由港人
组成的临时立法会进行立法,总比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筹委会
代表行政区进行立法,或由行政长官颁布行政命令更能体现港
人治港的精神。

我们衷心期望港府成立的联络处能够积极地协助筹委会,总督
放手让有关决策科的司级官员与筹委会通力合作,本港公务员
通过与中方涉及香港事务官员的接触和加强了解,加强公务员
对过渡九七的信心。

香港经济问题

过去20年,香港的经济得到重大的发展,除了香港的中国人勤
劳和灵活,结合西方的管理经验之外,更重要的是香港的位置
是背靠中国大陆,提供了充沛的人力资源、低廉的物价和原材
料,近年更提供了庞大的市场。香港经济起飞的20年,是与中
国內地的改革开放有着极其密切关系。近期香港经济放缓,也
是和国內进行宏观调控,紧缩经济有重大关系;其中也跟世界
经济不景,香港缺乏长远的经济规划,未能适应香港经济的转
型有莫大关系。失业率上升是由多方面造成的,输入外劳和存
在大量的黑市劳工也是重要原因。更重要的是,根本上发展香
港经济,制造就业机会才能解决失业问题。要改善香港的经济,
必须加强与中国內地的经济合作,特别是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
的经济发展联系,互补有无,协调发展,香港经济才能进一步
发展。总督施政报告在这方面沒有一个宏伟的规划,这是夕阳
政府的心态。我们应从长远的目标出发,加强与中国內地的经
济合作,发展本港经济。

房屋问题

居住问题是香港市民的首要问题,港府应把房屋问题列为首要
及优先处理的问题,预见未来香港人口因內地移民日益增加、
旧区重建、清拆临屋及清理天台屋等,出租公屋需求更为迫切。
目前,还有15万人轮候公屋。这些大多是基层人士,必须大量
兴建出租公屋才能解决基层人士的居住需求,香港社会才能得
以稳定和发展。

滞港越南船民问题

对滞港越南船民问题,施政报告只字不提。港府曾承诺于九五
年年底解决此问题,可惜遣返进度缓慢,过去一年只遣返了
3 000人。就目前进度,根本无可能于九七年前遣返全部船民。
越南问题是美国错误的越战政策所导致。越南船民滞港问题是
英国政府顺应美国政府所施加的压力而令本港采取第一收容港
政策而引起,美其名是基于人道理由,实际上迫使这个几乎是
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香港采取这项政策,对滞港船民、对本
港市民均是不人道的。这个问题,既然是由英美两国所引起,
应于九七年主权移交前由两国政府解决。英美两国有责任收容
全部九七年前仍滞留本港的越南船民或安排他们离开香港。有
关经费亦应由该两国负担。

此外,英国作为目前香港的宗主国,有责任为本港向联合国追
讨全部欠债。

主席先生,本人谨此陈辞。

李永达议员致辞:主席先生,我代表民主党就施政报告中有关
房屋问题发表意见。这就是总督第四份施政报告,而就房屋政
策部分,这份施政报告提出的內容比过去三年更“乏善可陈”,
更缺乏“前瞻性”。报告中唯一稍有新意的,是希望在二零零
一年时,把平均轮候公屋时间缩短至少于五年。

主席先生,回顾过去四年施政报告的房屋政策部分,可以说缺
乏远见。房屋建设需要最少七年至十年规划及建筑期,而对于
一个只有五年任期的总督,这是不能大展拳脚的地方。所以总
督在过去几年的施政报告中选择具有时间性的目标,多数是短
期、即时及容易做的目标,例如在九六、九七年清拆在市区官
地上的临屋及寮屋,因为拆卸比建造楼宇更容易达到目标。至
于需要有长期规划、困难及一些根本性问题,总督则一筹莫展。

其实,我时常怀疑总督对香港房屋问题的严重性有多少了解,
或者总督只是神台上的“扯线公仔”,倚靠房屋科、房委会及
房屋署提供房屋资料和政策分析,去决定香港房屋发展路向。

主席先生,总督在施政报告第86段批评那些拥有物业的公屋租
戶,并且暗示是这些人令15万轮候册中的人受害。这是一种在
政府房屋政策失败中寻找“代罪羔羊”的既煽情又简单的方法。
这个评论亦反映出总督对这个问题认识片面,以至无知。不过,
这种寻找“代罪羔羊”运动在未来几个月会不断进行及扩大。
其实公屋租戶的自置物业是大部分作自住,而不是总督所说的
用来收租。他们有很多是公屋挤迫戶,又或居住于残旧公屋,
或是老人家以收租过活,或是子女长大结婚准备另觅居所。公
屋供应紧张,令每一个香港市民在生活安稳时,均欲寻求一切
办法,解决自己或自己子女的未来住屋问题。

如果真正要找犯错“羔羊”,这只“羔羊”在哪里?一九八七
年,政府发表长远房屋策略政策文件时,当时政府希望在十年
內,即九七年,完全解决轮候登记册的需要。解决之后,所有
新申请者都能在两至三年內编配公屋单位。在八十年代末、九
十年代初时,因为政府及房委会的错误,政府当时拨地减少,
令房委会在九三至九七年间要经历几年低产量期,而轮候册便
日日延长。轮候册中的居民上不到楼,究竟是谁人的错?

现时15万轮候册中居民要平均等上七年才可获配公屋,这是一
个非常长的轮候时间,加上每年54 000名由国內到港的新移民
及每年因经济及其他原因,如结婚出现的新家庭,出租公屋仍
有极大需求。据保守估计,轮候册每年至少增加二万个新申请
者。以现时编配单位的速度,即使到二零零一年时,轮候册极
有可能最少仍有十万个申请家庭。

解决问题的一个主要方法,便是政府大幅增加拨地及兴建更多
出租单位。房屋司黃星华先生每次谈论到有关政府建屋计划时,
常重复“政府会在五年內兴建141 000个出租单位”,即平均一
年兴建28 200个单位。从轮候册增长,及大批国內到港的新移
民的潜在需求,这个产量显然不能满足需要,所以,我希望房
屋司黃星华先生不要故步自封,亦不要只是建好14万个单位就
交差了事,而是要做得更进取。做一个交差了事的房屋司并不
困难,解决基层市民的住屋问题才是真正的挑战。

租住单位严重不足除了因为产量少之外,另外是政府及房委会
在未来的公营房屋重点,逐步偏向居屋。未来五年,共兴建居
屋和夹心阶层居屋共175 000个,比出租单位多34 000个。这一
种以居屋为主,出租公屋为副的政策,已经是房委会和房屋署
主要领导人的看法。我认为这种看法等于叫那些连吃饭也不可
以的人去吃鱼翅;或将一些羊在冬天剪了毛后,又叫羊披件皮
草保暖。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将大部分楼宇以出租单位照
顾最基本需要。当这个需要大概可获满足时,才大力鼓励自置
居所。如以管理困难,而急于在短时间冻结出租单位总数量,
到几年后,当出租单位需求的压力不断增大,走回头路时又要
花上五年十年时间了。

远水不能救近火。一个肚饿的人不可以靠等“烤全羊”去祭五
臟庙。面对未来两年房屋低产量,我们可以考虑下列四个方法:

  1. 将已计划的居屋变回出租单位;

  2. 保留那些未有即时建屋发展计划的重建区旧楼;

  3. 为那些正开始建筑的楼宇加大地积比例,加建几层;

  4. 考虑为那些在轮候册排队超过七年的居民提供短期租金
    援助。

第四项建议是因为这些居民在轮候册已排队超过了政府所订目
标时间,房委会要津贴的,只是一个“公平市值租金”与公屋
租金的差别。

主席先生,本人继续谈一谈自置居所问题。过去的施政报告曾
提出在九七年时,香港市民自置物业率达60%,但最近,政府
及房委会已公开承认,自置物业率在九七年,最多只可达55%,
离最先目标少了七万业主。自置物业数量减少,明显是与九一
至九四年间,私人物业价格大幅上升有关,令一般市民置业难
上加难,加上这两年私人楼宇单位,尤其由市区重建而来的单
位明显减少,自置物业百分比升幅减少是意料中事。私人物业
价格在九一至九四年之间共升了近一倍,经去年打击楼价措施,
楼价只是回落两成,但对升斗小市民来说,楼价仍不是在负担
水平內。有用家入市买楼,只不过是这些人不符合入住公屋资
格,或等公屋等得不耐烦,居民唯有选择入市买楼这“壮举”。
这只羊牯在20至30年內都要节衣缩食供楼;而且在沒有饭开
时,这些羊可能要食草。财政司曾荫权先生几日前向新闻界说
楼价已经见底。财政司在楼价稍为平稳时发出似乎是促销楼宇
的讯号,好像有“托市”之嫌,或给市民一个印象,是财政司
做了大地产商的代理。政府过往一直重复声称,甚么是合理楼
价应由市场调节,而不是由政府厘定。财政司这次破天荒对有
意置业人士“开绿灯”,是违反了政府坚持不为市场订定楼价
水平的原则。财政司应为此做法作出解释。

去年,政府所公布的打击楼价措施,基本上能将大部分炒家赶
离市场。民主党认为这些措施,尤其七成按揭安排仍应继续,
可以考虑的只是对第一次置业人士提供较优惠安排。我希望政
府对打击楼价措施作出任何更改之前,应先咨询立法局房屋事
务委员会的意见。

除了私人楼宇置业外,一个可以加速置业的方法是重新考虑九
二年被政府否决的出售公屋计划。置业安居是升斗市民的心愿,
价钱便宜,如能较弹性转售限制,适当处理混合管理及维修问
题,相信可以实现基层市民的置业心愿。假如房委会可为住戶
作“以租代供”的安排,即以租客每月租金或稍高数额租金供
楼,相信会有更多租客转为业主。租客减少,可以减少房署人
手编制及不断增加的支出。其实,出售公屋是一个“一家便宜
三家着数”的方法。出售公屋计划,是局內几个政党都赞成的。
民主党会主动与各政党商讨,寻求共识,然后向政府表达我们
的意见。

主席先生,总督在上一个月巡视临屋区时发生冲突,突显出居
民对临屋区的恶劣环境、对房委会破坏承诺及对总督未能监督
房委会的不满。在六十年代作为暂时纾缓房屋短缺措施的临屋,
临时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年。如果市民的生活环境应随经济增长
而改善,木搭临屋实应在这个时候予以取消,改以旧型公屋作
为临屋而替代之。

主席先生,据我了解,房屋科现正就长远房屋策略作出准备。
我希望房屋科能就这项检讨向公众提供更多资料,作全面咨询
及增加透明度,不要“黑箱作业”。我希望黃星华先生了解到,
作一只赤裸羔羊比穿着皮草的羔羊可能更为社会接受。其实房
屋政策未能有效解决市民住屋的问题,除了中央政府政策失误
外,房委会的组成未能反映民意,亦是问题症结所在。多年来,
我们要求政府开放房委会,政府都充耳不闻。本人会在今年代
表民主党提出私人法案,改革房委会的组成,令它更加能向市
民负责。

主席先生,过去一天,发言同事都是批评总督的不是。在民生
政策的问题上,我同意这些批评。但我认为总督在开拓本港政
治运作及政治文化方面,功不可沒。在九二年已是本局同事的
议员请回想一下,至今只经三年,我们政府运作起了百多年来
香港沒有的变化,包括:

  1. 总督在答问大会上直接回答议员及市民问题;

  2. 部门制定政策大纲及工作进度报告;

  3. 部门设立服务承诺及不断改进;

  4. 设立公开资料守则。

这些变化,虽然不是体制改革,但已使政府更为开放及具问责
性,而政府官员亦逐渐建立向市民交代的习惯,况且当这些政
治运作得到市民大众支持及在实际上行之有效、延续,便会为
社会所接受。我认为有些改革是要继续的,其中可以包括:

  1. 改革现时法定机构及咨询委员会的组成,增加其透明度
    及问责性;

  2. 强化议会对政府的监督能力,包括资源提供及研究服务。

主席先生,建立一个参与性政治文化,树立政府透明、开放、
向民众负责的传统,是保障民权、民生不可或缺的要素。

主席先生,我谨此陈辞。

朱幼麟议员致辞的译文:主席先生,我同意总督施政报告的中
心立论。我同意总督所说,我们的公务员克尽厥职,我们的财
政稳健,我们的市民工作勤奋。香港集所有有利条件于一身,
定能在经济上再度起飞,至于能否成功,则要视乎我们了。对
我来说,我们沒有失败的余地,也沒有失败的理由。

布政司的工作进度报告也令人赞叹。任何公平的人士都不能否
认我们的政府表现出色。无论是医疗、社会福利、房屋、以至
教育等各方面的表现,在在都显示这点。虽然我们的政府并非
完美,但有谁能够指出哪个政府比我们的政府更为优秀呢?

今天,我只会讨论三件事情:中港关系、经济和信心问题。我
会尝试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和其他可行办法,而不会单单
作出批评。毕竟,破坏总比建设容易得多,而我做事往往喜欢
向难度挑战。

首先,中港关系。总督在一九九二年发表其首个施政报告时,
曾提到要与中国合作,以确保平稳过渡。三年以来,经过多番
爭拗,到今天,他又旧调重提,但期间却沒有任何重大进展。
两星期前,总督就中港合作提出了三项具体事项。第一,是关
于“香港政府与筹备委员会之间的工作关系”;第二,是关于
本港官员与內地官员进行定期及正式的接触;第三,是关于有
计划的主权移交仪式,让港英的光荣撤退更有光华。

我希望讨论总督的建议,并提出一些方法,以便能够做得更好。
“香港政府与筹备委员会之间的工作关系”应不仅限于一连串
的会议。香港必须在资讯、人力和其他资源上诚恳地支持筹备
委员会,使之能够履行其职责,即成立第一届特别行政区
(“特区”)政府。在这方面的任何缺失,都对香港不利。

本港和內地的官员进行正式接触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对双方都
有利。双方的高级官员应在对方的工作环境,实在地花时间去
深入认识一国內的两种不同制度。

主权移交仪式将由中英双方携手合作进行。中方有责任确保英
国的撤离是一件值得纪念的事情,而英方亦有责任令港人表现
出对主权移交的认受。

对于绝大部分香港人而言,真正精采的仪式并非两个宗主国的
铺张排场,而是全港性的庆祝节目。我建议政府向市政局、区
域市政局尤其是拨款严重不足的区议会提供所需资源,以便他
们可以举办各种可为香港增添光采的庆祝活动。由于筹办这些
活动涉及大量的后勤和策划工作,所以我们必须尽快开始进行
筹备。请紧记,届时香港各大酒店的房间都会被预订一空,全
球各地都会留意着香港,所以我们最好能上演一场精采的表演。

至于香港政府将机密档案移交予中方的问题,我明白总督对此
有一点担心,他宁可香港政府直接将这些档案交予候任特区行
政长官及其班子。不过,中国方面却坚持身为宗主国,必须首
先由它接收这些档案,再由它交给候任特别行政区政府。我认
为这个僵局并非难以打破,双方必定能找到解决办法。

香港政府大可以把档案柜留在原处,而中方则派遣一名官员为
代表,来港接收这些档案。这位官员可以同时间把档案交给候
任行政长官及其班子。我曾经与一些高级公务员谈过,他们都
表示不反对将他们个人的档案移交。他们能有今天的地位,是
因为他们都有骄人的工作记录,而他们亦很渴望能让未来的政
府知道这一点。英国与中国打交道,千万不可过于偏执,因为
香港的成功对双方都有利。

坦白说,三年以来,总督实在沒有努力帮助港人与其未来宗主
国之间的和好。有部分人更指总督反其道而行,只集中于政治
问题而忽略了其他事务,将个人自尊放在公众利益之上,在中
港之间制造矛盾。我认为这些批评未免过于偏激,但亦不无道
理。俗语有云:“一个人吵不起架来”,而总督很投入他扮演
的角色。

主席先生,香港人讲求实际,他们要看成绩,而不仅是承诺。
香港人对此要求必须极为严格,因为他们正是一定要与中国相
处和合作的一群,而中国与香港的成功都有赖于此。

我们与中国的关系基本上是既和洽而又有建设性的。有一点很
明显的,就是香港和中国已学会了互谅互让。我看到凡是不涉
及政治的地方,中港双方都能合作无间。请看看边境方面双方
的合作关系;请看看中国食水供应源源不绝的南来,以及电力
供应的北上。双方的紧密合作关系亦可见于为商讨基建项目而
成立的特别委员会、最近在深圳举行的联合消防演习、每天遣
返中国的非法入境者、本港廉政公署所得到的支援,以及有大
量货物进出及每年要处理约3 000万旅客人次过境的海关和入境
处的边境检查站。中港双方在各方面的联系如此紧密,以至大
家在经济上已连成一体,互惠互利。香港与中国合作是大势所
趋,反其道而行则是偏离常轨。当然,从传媒的报道看来,其
他人的看法不一定是这样。

我要谈的下个题目是经济。香港的经济自由开放,充满活力,
但也很容易受到急遽的变动和外来因素的影响。近日的民意调
查结果证实我的看法是正确的,就是市民最担心的,是生计问
题而非选举问题。

我想我们必须承认,本港正面对经济不景。正如在我之前发言
的议员所说,这次经济危机在主权移交前20个月发生,的确是
最不合时。局外人大概会认为经济不景是由于我们对特别行政
区缺乏信心。是的,这次我们更要努力为香港宣传,因为外国
投资者可能不明白本港的经济衰退是由许多因素引致,而其中
有部分因素是我们所不能控制的。

政府能够做的,就是在不违反其长远的审慎理财及不干预政策
的原则下,提出一些短期的刺激经济方案。第一,财政司应通
过减稅来刺激投资及消费意欲,这正是本港财政储备的用途。
第二,政府当局容许银行放宽借贷政策,提高按揭上限,让更
多年轻家庭有机会置业。第三,政府与中方商讨增加由中国输
入本港的日用必需品的数量,如蔬菜、肉类和榖物等商品。在
计算本港的通胀率时,这些商品的价格所占的比重为40%。我
们也应该说服中国的中央政府,放宽对那些有意来港开展业务
的省市所施加的限制。

我认为港府及中央政策组的经济专家应密切注视区內以至全球
的经济走势,并就此提出有关调整政策的意见。我们现在已进
入了超级电脑的年代,而不再是往日以人手制造塑胶花的日子,
所以我们事事要讲求敏捷和精密。

在就业方面,劳工处致力推行就业选配计划及打击非法劳工。
长远来说,政府应制订一套可嫓美德国的全面职业培训计划,
让本地工人能够从事一些更高层次的工作。我建议劳工处成立
一个监察委员会,监察就业市场的情况,留意供求的变化,并
要未雨绸缪,预早制订应变措施。

如果说有一个公认的世界性趋势,那就是业务走向全球化的趋
势。这个趋势随着电子通讯科技、电脑以及珍宝客机的出现而
加速形成。今天,我们实际上是与所有的人直接竞爭,以爭取
投资,如果要维持领先地位,我们必须不断增强我们的竞爭优
势。

我们将来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我们有沒有能力提升到高档市场,
因为低档市场竞爭者众,而且我们的成本太过高昂。这一切都
说明我们要有一流的教育、最好的基建设施、高效率的政府和
优越的环境。要实践我们的万丈雄心,要掌握我们的命运,我
们需要投资的资金,加上自信以吸引更多生意。这一点把我领
到我要说的最后一个题目,就是信心问题。

我发觉预测香港前景暗淡是本港的最新行业。然而,香港显然
有其可取之处,否则,我们如何解释数以万计已移居海外的人
士要涌回香港,其中包括我一位曾扬言香港会崩溃的朋友?这
众多的回流人士足以证明香港是必然会成功的。

每当我们提到信心问题的时候,我们都不免会想到本港的公务
员 ─ 备受传媒以及本局猛烈抨击的公务员。我听到本局议
员发表大肆抨击政府的演辞后,我更加相信我在上星期提出大
家要合作的呼吁不但有需要,而且更切合时宜。政府官员一方
面要处理过渡的事务,另一方面又要应付为民请命的诉求,这
些针对政府的指摘对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我相信我们有权利进行监督,但我们亦有义务给予支持。我要
再次提出,我们要再度表现出和衷共济的精神,中庸之道,凡
事以和为贵,这样才有助香港渡过这困难时刻,使我们的社会
可以再向前迈进。

对我来说,对我们的未来有信心,就是对我们自己有信心,对
我们实行《基本法》、维系我们与中国的关系,和将香港管治
得较往日更好的能力有信心。每一项挑战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
机会,我们必须勇敢地展望将来,不要只着眼于目前。将要来
临的,是香港领导前进的太平洋新纪元。我们要做的并非领取
外国护照,而是准备好迎接一个光辉灿烂的未来。主席先生,
我谨以这充满希望的演辞,就施政报告向总督致意。谢谢。

吴霭仪议员致辞的译文:主席先生,本局过去从未获得如此
强大的民意支持,其存在亦从未遭受这样的威胁。在这段不明
朗的日子里,我们应该提醒自己我们的职责及为履行这些职责
而获授予的权力。

本局的首要功能是制定法例 ─ 即制定管治本港的法例、约
束政府的法例,和法庭就聆讯个别人士的权利作出裁决时所维
护的法例。只要有法治存在,立法机关必然占中心地位。

总督在施政报告中提醒我们他有权拒绝批准本局通过的条例草
案成为法例,但总督只有否决权,不能制定法例。制定法例的
权力仍在本局。

本港的法例并非全由本局制定,一些由英国颁布的法令亦在本
港适用。本局亦沒有权力在毫无限制下立法。举个例说,本局
不能立法终止本局运作而“自杀”。不过,除了这些事实外,
本局拥有最广泛的立法权力,也就是为使“香港安宁、有秩序
及有良好管治”而制定法例。本局亦可以并且已经制定法例,
对选举本局议员作出规定。

在法治的制度下,如法律沒有授权,政府不得阻止任何人进出
本港。如法律沒有授权,政府不得填海或收回土地,征收稅项
或判处罚款。政府亦绝对不得对香港市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施
加任何限制。除非政府依据法例 ─ 本局制定的法例行事。

因此,根据我们的宪法,在真正非常基本的意义上说,本局是
香港人的权利和权益的监护人。这是我们的职务,也是我们的
责任。倘若本局议员容许一项有损公众利益的条例草案或议案
获得通过成为法例,我们就失职。反过来说,如果我们沒有尽
力制定一些使“香港安宁、有秩序及有良好管治”的法例,我
们亦同样失职。

主席先生,在施政报告中被总督形容为“独特”的本港宪法一
直让本局拥有履行上述职务的手段。根据本港的宪法,本局掌
管公帑的运用。这实际上赋予本局权力,在政府拒绝提出符合
公众利益的政策和立法建议时否决政府的建议。此外,根据本
港的宪法,本局任何议员均可提出议员条例草案。

这些都是钝工具。鉴于须有效和高效率地分工,本局又会谨慎
地使用这些工具。不过,无论本港的宪法有何“独特”之处,
其实一点也不独特,实际上更极具智慧,因为我们的宪法提供
了具有这些手段和权力的立法机关,这样,便可真正及有意义
地发挥对行政机关的制衡作用。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完全经由
委任而产生,并且永远不会因落选而丧失权力的行政机关不能
随意行事,或随意地不做某些工作。

制定法例,审批公共开支及促使行政机关并且就其政策和管治
负责一向是本局的职能。正如我所说,本局一向有手段及权力
履行上述职能。近数十年的发展不是要改变本局扮演的角色,
而是要消除障碍,使本局可适当及有意义地履行其职责,并且
赋予本局履行这职责所必需的独立性和自主权。

本局的组成方法是这项发展的主要內容。如果本局大部分议员
都是因为乐于顺从政府意愿而被挑选,本局便不会有自主权或
独立性,不能发挥及使用宪法所赋予的权力和手段。只有经民
主选举而选出的议员日益增加,本局才能在更大程度上独立于
政府,只有这样这些权力和手段才会变得真实和有意义。

在这项发展中,同样重要的是加强本局运作的法律架构,我重
点提出其中一部分:

《公共财政条例》规定本局财务委员会控制公共开支
的职责;
《立法局(权力及特权)条例》宣布和界定本局的权
力,特别是进行研讯的权力;
《立法局会议常规》制订本局处理事务的工作程序;及
《立法局行政管理委员会条例》规定成立独立的秘书
处,为本局提供所需的行政支援。

本局现已作好准备去履行本港的宪法规定本局应当承担的职责。
本局绝对不是一个全面经由民主选举产生的议会,但却是在香
港历史上至今在最大程度上经由民主选举产生的议会。值得再
三强调的是,本局的自主权和独立性保障香港人的权利、自由
及权益;而一旦本局的自主权和独立性被削弱,公众利益将受
到危害。

正因为这个原因,香港不能让时光倒流到昔日殖民地政府的日
子,亦不能一如预备工作委员会所建议,在一九九七年七月由
经悉心安排组成以确保服从性的临时立法会取代本局。

这样的立法机关不但不能维护公众的权利和权益,避免行政机
关的继续侵蚀,而且,如果立法权力落入这样的立法机关手中,
会令香港蒙受莫大的损害。

预备工作委员会法律小组最近建议修改《人权法案条例》,并
把一些根据《人权法案条例》而修改的其他条例“还原”至修
改前的模样。这正好提醒我们日后提交临时立法会要求通过的
是哪种法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沒有权力还原已废
除的香港法例,它只能够以违反《基本法》为理由废除现有法
例。要恢复或还原已被取替的法例需要重新通过法例,而只有
香港的立法机关才有权这样做.

但预备工作委员会的这些建议只是一个例子。提交临时立法会
要求通过的可以是一些极严峻的法例,包括制定政治罪行的法
例;取消一些在政治上不受欢迎的人士参选资格的法例;赋予
行政机关可以內部安全的名义随意拘捕和拘留的权力的法例;
规定市民出入香港的权利须经政治审批的法例;恢复死刑的法
例等。

当政府要求一个并非经由民主选举产生而且屈从的临时立法会
通过这些法例时,临时立法会必会同意这样做。这将剝夺香港
人在宪法下享有的保障,并使他们面临种种危险。不论该立法
机关存在的时间有多短,这样的立法机关都可以构成极大的危
险。一段短时间也足以造成所有的伤害。

主席先生,设立一个屈从的立法机关的想法建基于一种信念,
即行政机关必须在任何时候都控制一切。现在有迹象显示本港
的行政当局抱有这种信念。

令我关注的,是当本局认真处事和准备运用宪法下提供的所有
手段去履行职务时,代表行政当局发言的总督却视之为一种威
胁。总督已经忧虑本局将发展成为“另一个行政当局”和成为
对“行政主导政府”的一种挑战。

主席先生,香港和中方官员引用“行政主导政府”这词语越来
越多。在这些官员眼中,这词语已成为神圣的法律。任何与这
词语有牴触的东西必须立刻和彻底地予以谴责,但却沒有人曾
费神去界定这词语的确切含义。对我来说,这与由行政机关发
号施令的原则毫无分别。如果是这样的话,这是谬误的原则。
我促请现时的政府不要堕入异端邪说,因而步上倒退之途。恰
恰相反,政府应积极回应本局,从而确认民主化的价值。

主席先生,有些人时常担心如果容许本局具有太大的权力,便
会危害香港的稳定。他们的忧虑是不必要的。香港的稳定有赖
一个能真正发挥制衡作用的制度。一向以来香港的稳定包含了
动力,我们就是靠通过平衡各种时常不同的力量来建立均衡。

主席先生,我支持议案。

李华明议员致辞:主席先生,去年,我以“平淡乏味,了无
意”批评九四年施政报告。今年总督不再原地踏步,确实搞点
新意,但不过是“全面倒退,预备其光荣撤退”。在失业率高
企,经济萎缩的情况下,这些新意未免苦了普罗大众。小市民
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而我身为议员,作为他们的代言人,也
感同身受。

我的发言会集中于讨论综合社会保障援助金、老人福利以及消
费者权益三方面。

在施政报告推出以后,政府不断散播消息,指综援受助者的生
活水平远胜一般低收入的市民,使一般市民很容易产生误解,
以为综援受助者确实是“幸福一群”,不愁衣食,比一般生活
在失业边缘的百姓还要好。或者,就让我花一些时间为综援受
助者说些公道话。

施政报告有关综援金额的建议有四项,主要是提高几类人士的
援助基本金额,其中第三项应该是集中于失业人士,“提高健
全成人的标准援助金额至1,490元(单身人士),及1,325元
(与家人同住的人士)”,这项措施要明年四月始能生效。今
天,健全成人的标准援助金额,意思是指如果单身人士是失业
而要领取综援的话,每月只是1,210元;明年,如按照政府建
议,则增加了23%,好像是一个“高增长”。

然而,假如我们细心地把这些“可观的”数字抽丝剝茧,便会
发现这只不过是一个数字游戏。举例来说,以明年四月计算,
一个健全人士可以每月领取1,490元,每天即是49.6元。如果他
要四处寻找工作,爭取脫离失业行列的话,他每天的交通费肯
定不会少于20元,结果剩下29.6元,就要用作三餐膳食。俗语
说“巧妇难为无米煮”,区区30元对于霍太来说,可以买一本
《方太与你》烹饪书,但对于综援受助者,这就是他们三餐食
粮的唯一依靠。

九十年代的香港,有人因为失业而自杀;有人因失业而偷米。
10万失业大军人数节节上升,谁可以保障自己的生活?对这群
曾经为香港经济繁荣流血流汗的劳苦工人,今天面临生活困迫,
政府难道可以坐视不理吗?

根据社会福利署的资料显示,截至九五年八月,只有7 000名失
业人士申请综援金,虽然较九四年同期的4 500人上升了五成
半,但相对于十万失业大军,这毕竟是少数,可见大部分失业
工人仍然希望能够自食其力,维护个人尊严,不想依靠“救济”
度日。然而,现实是失业问题不会一下子获得解决,失业工人
确实需要我们施以援手。因此,我必须重申民主党的立场,即
扩大综援金的保障范围,把失业人士的综援金额提高至每月
2,750元,资产上限则应以现时全年的工资收入中位数为基础,
由现时的26,650元提高至96,000元,让更多失业人士得到生活
的保障。同时,政府亦必须立即落实麦法新博士报告书的建议,
全面改革综援的厘订准则。我必须强调综援并不是施舍,而是
合情合理的社会权利。

由于时间所限,我未能为老人、儿童和单亲家庭等综援受助者
作详细的分析,但正如传媒在近星期的广泛报导,他们的援助
金额虽然略作调整,但未能改善生活的质素。以现金计算,每
日的增加数目不过六至七元,政府实应按麦法新报告及通胀作
出调整,而老人综援金基本金额则应提高至2,700元。

在老人福利方面,政府工作进度之缓慢,的确令社会人士失望。
虽然政府一再调低目标,但目前的进度仍然距离目标甚远,在
护理安老院、安老院和老人服务中心方面均未能按计划进行。
社会福利署及有关部门有否行政失当,是政府必须彻查的问题。
政府总不能永远都说“难物色合适地点”,作为推搪的理由。
当中是否存在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如建筑署的工程进度经常
为志愿机构所诟病。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有关方面必须向
公众清楚交代进度延误的真正原因,并尽快寻求改善方法。

总括而言,现行的老人服务模式,仍属于补救性的模式。政府
在未来应提供“预防性及发展性模式”的老人服务,善用长者
才能,鼓励雇主向长者提供更多工作机会,增加持续的教育及
再培训,协助长者适应社会发展及提高其参与就业的能力。

以下的时间,我会转到消费者权益及公平交易政策方面。

今年施政报告在保障消费者权益方面,可谓乏善足陈,了无新
意。至于公平交易政策方面,如成立公平交易委员会以及制订
反垄断法例,政府依然采取回避态度,消费者权益又如何得到
真正的保障呢?三年前,我提出的动议辩论以一票输了。如果
有机会再进行该项动议辩论,我很有信心局內的同事会支持我
们应该在香港进行公平交易法例和委员会的研究。

不过,政府对研究成立公平交易委员会以及制订反垄断法例一
直诸多推搪,只承诺资助消委会对个别行业进行研究,这显然
是一种拖延手法。消委会已完成了有关银行、超级市场及煤气
的研究报告,但政府至今仍未对超级市场和煤气这两份报告作
出回应。对于消委会提出废除利率协议的建议,政府亦只采纳
了其中部分,把最重要的部分束之高阁,未有定论,充分显示
政府只会维护大银行集团的利益。政府这种“以检讨为名,拖
延为实”的一贯招数,实在令人遗憾。

假若政府真的有诚意改善保障消费者权益的政策,便应作出以
下承诺:

第一,从速成立公平交易委员会以及制订反垄断法例,藉以维
护公平的自由市场竞爭,及赋予消费者应有的法律保障。

第二,加强消费者委员会的权力,目前消委会就如一只“无牙
老虎”。随便举一个例子,当消委会要对个别行业作出研究时,
根本无权索取有关个别商业机构的全部资料,结果便难以确切
地对该机构是否存在不公平竞爭情况,作出评估。虽然,消委
会可以将一些欺骗顾客的不法机构的名字公开,但却不可以、
亦无权作出拘控。消委会在缺乏执法权力的情况下,惟有无奈
地让那些无良奸商逍遙法外。因此,政府应尽快检讨消委会的
权力范围,使之能更有效地运作。

第三,政府在九五年向消委会拨出1,000万元,成立集体诉讼
基金,协助消费者对不法商人提出集体诉讼。这本来是对消费
者的一个好消息,但有关方面似乎欠缺了一套有系统的宣传策
略,让市民大众很清楚知道如何善用这个集体诉讼基金,保障
自己的消费权益。再者,政府亦应定期检讨基金的运作情况,
增加注资(1,000万元其实是一个相当小的数目),使这基金
可以为更多市民提供协助。

对于夕阳政府,局內很多同事都作出很多批评。我绝对相信这
样的政府难免暮气沉沉,但香港的未来应该是充满朝气的。在
后过渡期的六百多天中,我衷心希望政府和市民之间能够和衷
共济,为九七年后的香港奠下稳固的基础。

主席先生,就今年的施政报告,本人谨此陈辞。

廖成利议员致辞:主席先生,本人代表民协就人权、福利及保
安三方面发言。

过去两个星期,香港人表现得非常一致。许多香港人在文章或
电台,团结一致反驳危害香港人权的言论,并反对建议取消
《人权法》部分条文的意见。香港巿民发出了一个强烈的声音,
要求香港的人权不会在九七年前后向后退步,而希望能享受不
断进步的人权保障。因此,香港政府在《人权法》,特别在修
订法例方面,应继续向前,而不应突然“剎车”,停止修订法
例,特别是不符合《人权法》的法例。

在施政报告中,香港政府表示会在这个立法年度就与新闻自由
和《人权法》有牴触的条例进行修订,我在这里代表民协和民
协的本局同事支持这些法案。我们希望政府不要再在修订条例
这事上使出“拖字诀”,而应落实在明年七月前修订所有违反
《人权法》的条例。其次,有关《官方保密法》及《刑事罪行
条例》的检讨建议,至今工作仍未完成,而总督在今次施政报
告中又未有作出详细交代。民协要求政府在今个立法年度內,
完成对两条法例的检讨及作出适当的修订。

政府较早前亦承诺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延用于
本港的情况。港府原本在上年度已表示要着手爭取,但至今为
止仍未落实。在今次施政报告中又只表示会致力爭取,并沒有
定出任何期限及具体措施。民协非常质疑政府对保障妇女权益
的诚意,并希望总督对这方面的承诺在其字典上的意思不是等
于“空头支票”。

在促进平等机会方面,施政报告表示要先就年龄歧视等进行研
究,才决定是否立法。年龄歧视已是人所共知的问题,既然政
府有意立例禁止歧视,便应有决心地进行,并应该一并将所有
其他形式的歧视立法禁止。民协要求港府主动就不同形式的歧
视立法,包括年龄、宗教、政治取向、种族、性倾向及家庭状
况等范畴。

有关福利问题方面,政府有责任提供一个完善的福利制度,令
有需要的人士获得援助。今年的施政报告中,相信最惹人关注
的,就是综合援助金额的增幅。按政府建议,每月增加的综援
金额,若以家庭作单位计算,二人家庭增幅为22%;而四人家
庭,增幅只有10.1%。从以上数字显示,政府所增加的综援金
额,数目极少,由10%至22%左右,根本对有需要人士帮助不
大。政府在施政报告中所说有五十多个百分点的增长,只是玩
弄数字游戏。民协建议政府修订计算综援金的政策,以每个家
庭的工资中位数作基数标准计算,使政府所提供的社会保障真
正能够协助社会上有需要的人士。

去年,政府承诺在九四至九五年度增加47名学校社工,以达致
白皮书订定的每2 000名学生提供一名学校社工的目标。今年,
施政报告中承诺在九六至九七年度,只增加22名学校社,民协
认为这个加幅极不足够,希望政府尽速落实“一校一社工”的
政策,不应再拖延计划。

有关保安方面,今年施政报告中完全沒有提到难民政策。政府
曾承诺会尽力达致国际同意的目标,使东南亚地区內的船民营
可在九五年年底前全部关闭。但在过去12个月內,政府只遣返
约3 000名船民,现时滞港船民仍有20 938名,距离原定目标似
乎相距甚远。民协要求港府加快遣返的步伐,务求在九七年前
将所有滞港船民全数遣返。

另外,就联合国在船民问题欠下港府9.5亿港元仍未清还的问
题,民协认为英国政府有责任为本港向联合国追讨债项,要求
联合国在九七年前将债项清还。倘若联合国未能做到以上要求,
英国政府有责任代联合国先清还所余债项予港府。

在保安层面上,另一项令人忧虑的问题是,近一、两年,本港
与中国水域曾发生多宗纠纷,其中涉及彼此出现误解及缺乏沟
通。事件发生后,往往缺乏机制去处理应由谁负起责任的问题。
民协要求港府考虑与中方商讨,设立“中港沿岸协调小组”,
让香港及沿海省巿的代表加强合作及沟通,避免发生不必要的
冲突。

主席先生,本人谨此陈辞。

代理主席梁智鸿议员代为主持会议。

陈荣灿议员致辞:代理主席先生,总督在施政报告中,以“同
心协力建香港”为主题,但在目前香港失业率高企,“打工仔”
生计陷于艰难的时世下,我看不到总督的施政方针,有很大的
诚意与我们“打工仔”小市民共度难关。对解决严重的失业问
题,也无做到任何实质工作。

禁止以培训名义输入外劳

输入外劳政策,严重打击香港“打工仔”的饭碗,已经是不能
否认的事实。本人想在此特别指出,以培训名义输入外地劳工,
对不少行业,尤其是酒店及饮食业的严重影响。现时不少大饮
食集团机构往往以“培训”名义引入大批外劳,从事一般性工
作。根据人民入境事务处资料显示,过去三年,每年都有超过
五千多名外地劳工以培训名义来港工作,其中不少分布在酒店
及饮食行业,而且是“无限额”的。而这批外地劳工当中,有
些人的专业水平甚至比本地人还高。令人质疑的是,这样的培
训究竟想训练些甚么?若是真正的培训,为何不在学校或训练
机构,而一定要耽在大酒楼、大酒店进行三个月或者一年不等?
令人忧虑的是,这种以培训为名,实质是变相输入外劳为实的
做法,令雇主可以源源不绝、肆无忌惮地引入大批“平、靓、
正”又“好使好用”的內地劳工,逐渐取代本地工人的地位。
事实上,这类培训工连同正式输入的外地劳工,正严重威胁该
行业在职工友的职位及工资增长,目前饮食业工人的工资已减;
这也堵塞了来自其他经济转型行业工人的出路,造成本港失业
问题持续恶化。政府实在有必要进行检讨,并且加强监管,以
及加重罚则,以堵塞现行政策及法例的漏洞。

滥收排污费打击饮食行业

代理主席先生,政府滥收排污附加费,是目前打击酒店及饮食
业的另一做法。现时饮食业所缴付的排污附加费,高达用水量
收费的1.8倍,例如每月用水五万元,便要缴付高达14万元的
水费。饮食业已经长期受高租值困扰,以致经营困难。如今在
不景气下,政府更推出这种高收费政策,致令饮食行业百上加
斤。政府根本沒有考虑业內的承受能力,直接打击的是这行业
的生存,更影响工人的职业和生活。

自从今年四月政府推出这项排污附加费以来,广大业內人士多
次向政府及有关部门表达了强烈不满,并指出这项附加费的厘
订是不公平、不合理,以及打击整个行业的经营前景,令人忧
虑。

代理主席先生,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但大前提应是不影响民
生,不能令工商百业难以生存,因为最终受害的还是“打工仔”
以及广大消费者。

本人作为酒店饮食界的代表,在此强烈要求政府暂时停止征收
这项排污附加费。政府部门须与酒店及饮食界业內人士共同商
讨重新厘订收费政策,采取较公平合理的准则,令饮食业能有
较大的生存空间。

关注酒店拆建

此外,酒店拆卸以及改变用途,同样造成另一个减低酒店业员
工就业机会的问题。近年不少酒店在赚钱的情况下仍要拆卸重
建为写字楼,原因是酒店的建筑成本往往比写字楼高出一倍,
但酒店的地积比率平均只有八至十倍左右,相比平均有15倍地
积比率的写字楼明显为低,加上把酒店改建写字楼后的回报率
往往增加至四倍左右,在如此吸引的条件下,改建情况将会持
续。本人希望政府尽早放宽酒店的地积比率,令酒店可以加高
兴建,以及容许酒店兴建地库有额外优惠,鼓励更多人投资酒
店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职业安全及健康问题

在其他劳工问题上,总督只是在职业安全问题上提出“安全约
章”,这又是另一次姿势大于实际的行动。假如政府将有关资
源和精力放在加强监管职业安全的措施,立法加重对违法雇主
的罚则,以及在各地盘及企业成立有劳工代表参与的职业安全
委员会,相信会对预防事故发生更有帮助。

代理主席先生,我想指出,现时文职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并沒
有得到任何保障。九四年一月石硖尾汇丰银行被纵火,造成12
人死亡的惨剧后,文职人员的职业安全问题然后才受到关注。
工联会及民建联多次提出意见,要求修订条例,扩大保障范围,
可惜今年八月港府发表的《香港工业安全检讨咨询文件》仍然
只是检讨本港的工业安全,而忽略扩大文职人员及服务性雇员
的安全及健康问题。工联会和民建联曾批评是次检讨不够全面,
带有偏颇。总督在施政报告中,也提到要保证工人能在一个安
全及无碍健康的环境下工作。本人期望这样的承诺,能得到真
正的实现,尤其是对于现时仍未受保障的文职白领人士来说,
职业安全固然重要,职业健康也不容忽视,例如办公室通风、
照明设备及保养、使用电脑的健康及安全、化学品处理及使用、
个人防护设备等。本人强烈希望,二百多万文职与服务性行业
雇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同样得到充分重视和保障。

最后,我重申,政府应暂时停止征收排污附加费。政府有关部
门应与业內人士共商,重新厘订一个合理的收费幅度。

代理主席先生,本人谨此陈辞。

张炳良议员致辞:代理主席先生,本局多位同事在发言时都提
到尚有六百多天便到九七年。虽然有人形容彭定康先生是一位
撤退中的总督,及目前他所主持的香港政府是一个夕阳政府,
好像时不我与。不过,对本局及广大的香港人而言,我们不应
视九七年为一个大限,更不应自我调校,以求适应一些“九七
后”的想当然的局面。我们的选择只有一个,就是留在香港,
跨越九七,透过共同的努力去确保香港的人权、自由和法治制
度不会倒退,继续推动政制的民主化,使港人治港能得到真正
落实,使香港特别行政区在英国殖民地统治者离开后,不会变
成另类专制管治的地方,因为这不是我们香港人所追求的“50
年不变”。

作为民选的议会,本局有责任站稳社会的利益,不应被甚么神
话去蒙蔽我们的眼睛,亦不应让蜡堵塞我们的耳朵,使我们听
不到来自民间的声音。

立法局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监察政府的施政和政策,控制政府
的公共财政收支。可是这些年来,却有两大“紧箍咒”正逐步
向我们压将过来。一个是“积极不干预政策”,另一个是“行
政主导”。

我的同事杨森议员已经提及积极不干预政策的问题。当然,民
主党不是主张要“搞大政府”,要政府介入一切社会生活和经
济生活。但是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会失效,竞爭也不一定公
平,劳资之间往往并非处于平等的地位。在社会资源分配出现
严重不公平、不合理;社会上出现歧视、机会不平等、贫富差
距扩大的情况下,政府作为社会意志的体现者,便应责无旁贷,
必须介入,运用公共政策来予以改善。

“行政主导”是香港特产的名词,在政治科学上沒有甚么行政
主导与立法主导的分野,因为无论是分权制衡的美国式政制,
或是“国会权力至上”的英国西敏寺模式,都不存在实质的立
法机关主导的局面。基本上仍是行政机关提出法案和政策,采
取主动角色。不过,香港在传统殖民地体制下,过去实行的不
是行政主导而是行政操控、行政独裁。到了今天,试问当一个
外来委派,而且沒有民意基础的总督在说过关于发展民主、尊
重民意的漂亮说话后,却语带威胁地声称会无视本局议员的意
见,勇于运用其绝对的“宪制权力”时,这不是行政独裁又是
甚么呢?

代理主席先生,在分权制衡的原则下,立法机关当然尊重行政
部门应有的角色,但是行政和立法机关之间的合作,不应理解
为“行政决定,立法附和”。

代理主席先生,立法局议员的决定是对是错,市民心中有数,
市民的评价最终会在选举中反映出来。有论者批评议员追逐选
票,好像为选民利益说话是万恶不赦的事。他们忘记了,民主
选举制度的根本保证就是来自选票的力量和引诱,假如议员不
追逐选票,则选举制度便告失效,道理正如市场上供应商不再
重视顾客手上的钞票一样。

在未来的岁月,本局议员无论政见如何不同,我们对香港人应
有一集体基本责任,就是共同捍卫立法机关应有的“制衡行政”
的宪制角色,不要让“行政主导”的幽灵使我们自我箝制、自
我检查。面对香港政府,我们应如是;面对主权国政府亦应如
是。

“港人治港”与“港官治港”相差只有一个字。有人喜欢用行
政主导去压制政制的民主化发展,实际上是寻求政治“还原”,
维持一个由只是转換了效忠对象的职业官僚去统治香港的体制。
我在此希望港府的高官沒有这种心态,更不会因为急于求取所
谓“过渡九七”的祝福而不自觉地成为复辟的吶喊者。我完全
明白公务员正处于一个困难的局面,但我希望他们站稳向香港
市民负责的位置,不要从已逐步开放的政府模式向后倒退!

代理主席先生,作为民主党在教育方面的发言人,我希望就教
育的几个问题发表一些看法,包括资源、质素和方向三方面。
总督在其施政报告提出要“致力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教育制度,
造福整个社会”,并强调“......政府对工作人口所肩负的最重
要任务,也许就是为他们提供完善的基本教育”。对于这些目
标,相信沒有人会提出异议。问题是,目标、方向对头之余,
还得配备适当策略和相应的资源,否则,最理想的目标始终仍
是空言一片。

香港所以能发展成为今日世界上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金融中心,
有赖香港人勤劳拼搏、懂得把握机会,齐心努力。这个“人”
的因素,一直在支持着香港的蓬勃发展。我们应该重视对
“人”的投资和培养。香港目前的财政储备,以至香港在经
济方面的实质增长,都超出很多其他发达国家,但是过去这
么多年来,我们在教育方面的资源承担,在本地生产总值的
百分比,却落后于其他国家。在财政资源不足,僧多粥少的
情况下,导致很多已经得到广泛支持的政策建议被迫拖延实
施,小学教师学位化便是一个好例子。

早在一九九二年,《教育统筹委员会第五号报告书》订定了
在二零零七年把小学35%的教师学位化。若从最终达致小学
教师全面学位化而言,这只是十分有限的指标。可是能否达
到这指标,现在看来还有疑问。

按照一些数字计算,到二零零七年,我们需要六千七百多个
小学学位教席。可是,无财不行,学位教师供应充足,但小
学教师学位化的步伐仍只是缓步增长。按照政府发表的工作
进展报告,到一九九七年年底才会有约860个小学教师学位
教席,那么政府有何把握,期望在其后的十年內大量增加小
学学位教席,以完成35%的指标呢?

幼稚园直接资助计划亦是一个问题。幼稚园直接资助计划是
提高幼稚园教育质素,健全学生基本教育的第一步,几经教
育界及其他社会人士、家长等多年爭取才终于取得政府同意
推行。但目前很多参与这计划的机构都担心,政府如在下年
度不增加资助,他们便可能要大幅增加学费,才可以按规定
给予教师增薪点。但假如大幅增加学费,则会导致他们的市
场竞爭力下降,对家长、对办学机构本身都是不利的。我们
希望这个计划能够广泛应用,不会因资助不足而令幼稚园办
学机构裹足不前,导致整个计划的政策目标落空。

在检讨香港教育的发展时,我们不应让一些表面的数字限制
我们的视野,或因此而沾沾自喜,以致回避了一些实质而具
长远影响的问题,否则,施政蓝图将会沦为卖弄掩眼手法、
堆砌数字游戏的产物。政府在施政大纲的教育部分,洋洋大
观地列举了五大任务,12项承诺和25项工作重点。虽然罗
列出来的数字很多,但却不能掩饰政府多年来在教育政策方
面的失误,例如在推动母语教学和改善特殊教育质素方面,
过去多年来都欠缺突破。在新市镇学位不足的问题方面,政
府亦是一筹莫展,导致学生被派往大屿山、长洲上学的例子
一再出现,政府实在难辞其咎。

代理主席先生,香港教育的发展,已经不能停在“量”这方
面,亦不能满足在“量”方面的发展,现在是时候强调如何
提高不同层次教育的教育质素。一个根本的问题,便是香港
处身于一个怎样的社会经济环境?在政治上,香港正步入回
归中国主权的过渡期;在经济发展方面,香港的经济正和中
国经济体系加强结合,互为倚存;在未来,我们不少的劳动
人口会经常往来中港两地;我们的工业发展正面对结构性的
转变;香港和华南一带的贸易活动,将会更加频繁。这些因
素应该要反映到我们的教育规划方面,才能有效地令香港人
适应这些转变。

我们的教育应该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对中国具广阔而有洞察力
的视野。在回归中国的历程里,加强包括民族教育在內的公
民教育,而推广母语教学也是自然发展的趋势。不过,强调
使用母语,不应等同从过去殖民地统治下“重英轻中”的极
端,走向可能是“重中轻英”的另一个极端。香港应该继续
维持作为一个面向国际社会的城市,我们的工作人口应该能
够有效掌握中英双语。无论香港或中国的经济,都构成亚太
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点。踏入21世纪,大家的焦点都放在亚
太区,期望亚太区经济能够带动全球经济的发展。我们的教
育课程,亦应该反映这个“向亚太区看”的发展。

我们的学生应有机会,有系统地了解邻近地区,包括日本、南
韩、台湾、东南亚国家等地的历史、地理、政治和社会经济
情况。

跟世界上不少发达社会的趋势一样,香港也日渐成为一个资讯、
智能导向的社会。我们经济的增值能力,不能再依赖传统的制
造行业。我们除了要为因工业转型而导致失业的工人安排新的
就业机会,安排转业的再培训外,更要在我们的教育制度內作
出调整,强调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及智能运用,加强他们吸
收新科技、新资讯的能力和技巧,加强他们的语文沟通能力。

代理主席先生,提高香港人力资源的创值、增值水平,要多管
齐下,包括推动大学进行科研,透过不同支援方式和稅务诱因
协助中小型企业改善生产力,引进新技术,更重要的是从基本
教育入手,认真而有计划地培养我们的新一代成为高增值能力
的一代。我们应检讨学校的教育课程、教学方式,以至公开考
试的科目编排,是否有助达致上述目标,使香港能够真正稳步
迈进二十一世纪。

代理主席先生,我谨此陈辞。

主席恢复主持会议。

任善宁议员致辞:主席先生,在总督的施政报告中,如果他提
到的是从一九九二年以来的数字,就表示在举出的项目中,他
的政府做到了的一些成绩。但是,如果他说的是过去十年的数
字,我们就可以猜想,在那些项目內,他的表现比前任的成绩
差,或者香港的表现并不脗合他所说的理论。例如,在提到一
九八五年以来的职位增加,或劳工的实质收入等问题,都是以
十年以来的数字来掩盖近三年较差的成绩。

本年度政府用40亿元兴建约15 000个租住公屋单位,而同时用
另外40亿元的大部分,翻新15 500个单位,显然是不化算的,
因为翻新单位可再住的年数一定不及新单位可供居住的年数的
几分之一,而翻新单位又不受轮候人士的欢迎。问题在于政府
不肯拨出更多土地兴建公屋,然而本年度政府却批出超过40公
顷土地,供私人住宅楼宇之用,其中做法似乎并不平衡。

在交通方面,政府很快就会动用82.5亿元兴建主要是方便驾驶
私家车人士的中环、湾仔绕道,而对于非常急需的新界西部走
廊铁路,只会动用一、二千万顾问费去慢慢研究,反映出交通
政策照顾中、上层人士较中、下层人士更为优先,这是另一个
不平衡。

总督很喜欢引用外国人的评论或外国的标准,来显示香港经济
的成功。但是,在那些成功的例子中,大部分都不是因为政府
的施政成功而引致的,而只是政府的“积极不干预政策”提供
了一些条件而已。在经济好的时候,“无为而治”当然是好的;
但在今天经济差的时候,政府就变得“束手无策”了。港府应
积极研究短期、中期及长期的促使就业机会增加的措施。短期
而言,应从速纠正虛假的减少输入外劳计划,而切实大幅度减
低或暂停输入外劳,并扩大就业选配计划,鼓励所有聘请职员
的雇主向劳工处登记,而并非只强迫有意输入外劳的雇主参加。
中期的措施是应扩大再培训计划的质与量。在“质”方面,不
应只是培养“增值”低的技能,而应让部分人士接受较高“增
值”的训练。为此,应鼓励更多工业学院、专上学校及设有训
练部门的私营公司提供附加价值较高的再培训课程,“量”方
面也就同时增加了,否则,不可以应付数以万计的失业人士。
长期而言,应设立“投资促进局”,提供“稅务假期”,吸引
某些适合在香港设厂的外国工业来港设厂,制造就业机会。

总督在施政报告內说:“还有稍多于六百天,一个有喧天鼓乐,
连篇演说和璀璨烟花的日子便会来临”,但听到本局同事这样
多的批评,假如香港政府不在未来的六百天在某些项目纠正错
误方向,又在其他落差项目积极进取,恐怕到时出现的是“一
个喧天鼓噪,连篇谩骂,缤纷标语”的场面。大概,中方也不
希望见到这样的场面。因此,我们希望中英双方在未来的六百
天中,加强合作,互相包容。支援筹委会的联络处,可多举办
大型民意调查,然后将调查结果送交本局讨论。假如是有建设
性的,可要求中英双方修改他们的一些既定立场,以求取真正
的顺利过渡。

我刚读完给大家的讲稿,我想再作补充。总督先生对议员可能
会提出非官方议员条例草案极不以为然,但我想主席先生转告
总督先生,中国有句说话:“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如
果本局真正通过一项非官方议员条例草案,通常应该有超过30
位民意代表表达他们的智慧,所以总督先生不应该予以否决。

主席先生,我谨此陈辞。谢谢。

夏佳理议员致辞的译文:主席先生,我想就高通胀、输入劳工、
工作安全、物业市场及公共房屋发表意见。首先,我想谈谈通
胀及本港工作人口的问题。一如往年在施政报告及预算案演辞
中一样,高通胀问题今年仍然备受关注,因为成本上升不但影
响我们的生活水平,亦影响我们作为国际商业及金融中心的地
位。然而,跟以往的施政报告及预算案演辞不同之处,在于今
年的施政报告特别单独指出,物业价格是导致高通胀的罪魁祸
首;但对于另一个原因,即紧张的劳工市场,却竟然只字不提,
更遑论承认这是原因之一。

政府当局及地产分析家都承认,物业价格已经由最高水平回落
20%至30%。楼价回落可谓由多项事件促成,其中最重要的是
政府采取的遏止投机措施。第二个原因可能是不断攀升的利率,
对楼价亦造成压力。然而,通胀却仍然高企。我们会问:“为
甚么?”我怀疑原因就如前财政司麦高乐爵士在他的预算案演
辞中,恰当地指出的一样,必定是因为本港劳动人口的制约。
总督亦在去年的施政报告中正确地指出,我们有需要扩大本港
的工作人口,而商界是我们对抗通胀的第一道防线,因为他们
不断力求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力。总督继续说,有助于商界维
持竞爭力的一个方法就是:“政府继续在严密控制下,限量输
入所需的外地劳工,以纾解本港劳工市场中人手最为短缺的行
业所面对的困难。”总督当时有否预见,政府会于一年后终止
一般性输入劳工计划,或甚而提出一个5 000名额的新补充劳工
计划?我不知道答案,但我知道5 000名外劳名额绝对是杯水车
薪。主席先生,我想再引述总督自己的话,就是这个名额绝不
足以纾解“本港劳工市场中人手最为短缺的行业所面对的困
难。”因此,政府为甚么要作一个不会取悦任何人的决定?我
不想有人会告诉我,如果人人都感到不悦的话,那就表示政府
做对了!

我虽然认为我们应该对这个新计划采取积极态度,但另一方面
我却相信,我们应该忠告那些支持完全终止输入劳工计划的人,
这样只会对经济不利,包括由于这样减少或终止输入外劳而推
高通胀,并有可能令失业人数增加。

主席先生,我现在想谈谈工作安全的问题。过去两年,政府主
要是透过订立规例及提高罚则,以积极改善工作场地的工作环
境及安全纪录。建造业的意外率在过去三年持续下降。本年首
六个月,建造业意外率较一九九四年同期减少8%。我们实难
以把这项改善归功于新法例;我认为建造业本身主动采取的措
施,对减低意外率作出了有用的贡献。不过,我们应该继续努
力提高安全标准及减低意外率,亦是无庸置疑的。建造业多次
强调,假如工人本身不合作、或者即使不遵守安全守则或不使
用雇主所提供的安全设备亦不会遭受惩罚,单凭法例并不能奏
效。

主席先生,总督表示有需要透过正确的安全训练来提高安全标
准。香港建造商会已经透过推行平安卡计划,主动提供正确的
安全训练。参加这项计划的工人,会接受基本的安全训练,然
后会获签发一张有效期一年的平安卡。房屋署最近决定,要求
屋宇承建商自一九九六年一月起,为工人提供工地安全引导课
程,对平安卡计划是一种鼓励,业內亦表欢迎,同时也再次表
明,建造业不断致力改善工作场地的安全。香港建造商会希望
透过这项计划,在业內创造一种安全文化。另一方面,政府必
须改变其想法,以为单靠法例便可以达到期望中的工作安全水
平。这大概是政府可以采用的措施当中,效率最低的。政府与
业內人士共同商订专业守则,是正确的做法,亦能达致同业合
作。劝谕始终远较法例为佳。

当然,政府支持建造业致力改善建筑地盘安全是受人欢迎的,
但并非所有范畴都需要政府干预。政府去年藉推行土地供应及
物业价格专责小组的建议而干预物业市场。套用总督在施政报
告中的话,就是要“打击那些妨碍价格机制顺利运作的投机者。”

政府想做的是遏止过度的投机活动,我重复一次,是过度的投
机活动。今天,有沒有人真的认为还有所谓过度的投机活动呢?
现时是政府放宽去年实施的某些措施的适当时候。我想特别提
出三点:

  1. 不得早于楼宇竣工前九个月开售楼宇的限制。这限制延
    误了住宅楼宇的供应,既无需要,亦不合理,实际上亦
    与打击投机活动的目标背道而驰。

  2. 单位落成前,不得分售、转售或转让的限制。这是阻遏
    炒风的临时限制措施。由于物业市场已经呆滞,维持这
    项措施只会妨碍真正的用家,令他们无法出售单位,藉
    以减轻损失,或套取现金以应付紧急和意料之外的需要。

  3. 略为放宽对真正用家提供七成按揭上限的规定。取得银
    行界合作,便能做到这一点。

主席先生,谈过私营房屋,我现在转谈我对公营房屋的一些意
见。与某些议员不同,我不会说我对解决所有问题都胸有成竹,
但我确有一些建议。政府的既定政策,是在一九九七年前,令
全港六成家庭拥有自己的居所。以现时公营和私营楼宇的落成
速度来看,实无法可以达到这个目标。数年前,房屋委员会向
行政局提交了有关向居民出售其现居公屋单位的建议。据我记
忆所及,行政局否决了这项建议,而居民也表示反对,主要因
为售价订得太高。自此以后,我们一直锲而不舍,呼吁当局厘
定的售价必须有吸引力及尽量减少限制,并且将单位翻修至合
理水平。现时约有70万个家庭在这些单位居住。有些家庭可以
负担得起购买单位,有些却不能。叫人伤感的是总会有人负担
不起,对于那些无力负担的家庭,我们必须继续为他们提供租
住单位。至于那些负担得起的家庭,我们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
态度,基本上向他们提出无法抗拒的出售建议。这是达致政府
订定的拥有居所目标的最简易和快捷的方法。因此,我希望政
府能够果敢地主动采取措施,真正想出一个快捷地解决问题的
方法。

另一个有关租住公屋单位的棘手问题,就是富戶,或者实际上
是将来住戶的地位。我相信有一点值得考虑的,是可规定新租
戶须受一些条款和条件限制,如租戶的财政状况,令他们继续
享用获大量资助的租住公屋变得不公平,而要牺牲有需要人士
的利益的话,则房屋委员会有权终止其租约。在社会资源有限
的情况下,如果我们不就新租戶订定新政策,总会出现怎样才
算公平这个问题。我认为这些都是政府当局须处理的重点事项。

主席先生,总括而言,我希望能够记录在案,就是我完全同意
总督的说法,先创造财富,然后才动用其中部分来改善公共服
务,但我有一项极大保留:不要单为创造储备而向我们征稅。
让金钱留在纳稅人的口袋里才最有用。主席先生,我曾希望财
政司能够在这里,好让他能够领会我的意思,因为我恐怕他可
能会听不到我的话。但实在可惜,不是我所说的话无人领会,
而是他的座位根本是空的。

何俊仁议员致辞:主席先生,近日很多议员都提到香港政府,
指其为“夕阳政府”,批评香港政府缺乏远见和承担。但是,
我们亦须扪心自问,我们这些坐在这里的议员又怎样看自己呢?

在我们将来的任期中,无论是三年或是只有一年多的时间,我
们会否自立禁区,自废武功,使自己成为一个“跛脚”的议员,
使这里变为一个“夕阳立法局”?我们当中会否有很多议员,
在将来的辩论中,或是立法的时候,会因为中英联合联络小组
已作出决定,我们便不应随意影响这些决定、这些决议呢?或
许中国政府又以解释《基本法》为理由,或以保卫将来特区的
利益为藉口,干预香港政府或本局的决定时,我们这些议员是
否敢于指出呢?更重要的是,会否有很多议员认为,我们应该
待候任行政长官或筹委会的诞生,凡事与他们合作,携手共创
繁荣,而自己则不要做这么多工作呢?这种情况会否出现呢?
如果会出现的话,这将是一个很大的悲哀。我认为假如有任何
一位议员抱着这种态度的话,他就是背负了选民对其的信任,
遗弃了香港市民的利益。

主席先生,我是民主党在人权法制及民政政策方面的发言人。
我代表民主党就此方面发表意见。在《人权法》实施方面,虽
然在今次日內瓦的人权委员会提出了很多的批评。但我亦须指
出一点,就是香港政府从立法,以至近数年来所作出的多番修
订工作,我们是支持的。虽然仍有不足之处,但我仍然支持政
府,有勇气继续做下去,不要因为预委会或将来的政府、特区
筹委会所施加的压力而“手软”,放弃修订的工作。

在谈到《人权法》成功实施方面,我们必须考虑到一些社会因
素。首先,要《人权法》能够成功实施,大家都知道其中一个
最主要的原则,就是在法律之前,人人平等。如果要做到这点,
我们必须确保市民享有平等权利,可寻求法律保障,或是在有
需要时,寻求法律方面的解决方法。但是,在现实社会中,我
们可以看到,因为政治、经济、社会地位的差距,使这种所谓
的“平等”,实际上在很多时候变为一个神话。

让我举出一个实例。大家可以看到,如果小市民要与大商家、
大发展商等就一些民事纠纷进行诉讼的话,究竟小市民是否真
的可以得到平等的法律保障呢?我见过在很多案件中,有钱的
发展商不断上诉,不断利用法律程序来剝夺其另一方 ─ 弱
者的权利。

当然,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不平等的情况难以完全消
除。但是,我们认为应该尽量寻求较平等的社会状况,使这种
不平等的情况变为在我们可接受及容忍的程度內。因此,我们
强调,如果要成功实施《人权法》,政府必须全面落实社会政
治与文化公约的条文,使我们最贫困的市民亦能生活得有尊严,
拥有我们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所期望的、一个人所真正应
该拥有的生活。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点,在法律的平等保障方面,我们亦必须做很多工作。如
果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消除各种形式的歧视。因此,在
未来的一年,民主党将会与其他支持这方面工作的议员,继续
进行立法的工作,致使除了关于性别歧视或是弱能人士歧视的
法例外,仍能继续完成其他方面的立法工作,以消除在年龄、
宗教、政治、种族等各方面可能会出现的歧视。

谈到此处,我们必须指出,有议员提出新界原居民合法传统权
益的问题。他们认为较早前通过的《新界土地(豁免)条例》
是违反了《基本法》的条文。但是,我必须指出,《基本法》
及《联合声明》所指的,是合法的传统权益。合法必须包括亦
符合《基本法》及《中英联合声明》所肯定的两项人权公约,
而这两项人权公约中,一项很清楚的基本原则就是平等,要消
除歧视。

另一方面,我们要制造一个环境,使《人权法》的实施不会受
到其他因素的阻碍。其中有一点是我们可以从现实生活中看到
的,这就是警察与其他纪律部队对《人权法》的轻视,或者是
人权意识的低落,当然这是有很多原因,亦有很多他们所谓长
期存在的內部的次文化问题,但是我觉得政府是需要就这方面
作出有系统的、全面推广人权的工作。与此同时,亦要双管齐
下,建立一个有公信力的处理警察投诉的部门,能够公正处理
这些投诉,使市民信服。

主席先生,两项人权公约內,其实第一项是说到自决的问题,
是一个很根本的原则。当然,说到自决这一点,很多人会很敏
感地说,你是否要独立呢?其实不是这样,自决是可以包括人
民能够透过民选代议制度,来订立社会的未来决策和决定其未
来的生活。在我们今天的政治环境下,我们的民主制度是无法
健全发展的。我们的政府坚持殖民地式的行政主导原则,不愿
向立法局充分负责和交代。所以,很遗憾,我们只能在这样的
环境下来谈人权。但是我们不能够失去较远的视野,我们必须
要爭取一个全面民主的制度,爭取一个问责的行政立法关系。
这样,谈人权才较有意思。我们必须知道,人权和民主是不能
分割的。

谈到司法的问题,我关注到几点。第一点,是在司法独立方面,
我觉得我们急需制订有关司法人员叙用的条例或章则。以我所
知,现时司法人员的聘用仍然受制于《公务员事务规例》(Civil
Service Regulations)。我不知道为何我们沒有相应的司法人员
叙用条例,但我觉得我们急需这样的条例,因为我们虽然觉得
今日司法仍然独立运作,但我希望能够正如许多先进国家一样,
透过一个不同的行政制度来处理司法人员的聘用条件,他们的
任用,包括例如是居住的津贴、薪俸以及他们的工作环境等的
合约,或者是聘用条件,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保障司法独立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机制。此外,有独立基金负责支付司法人员
的薪俸亦是非常重要的。目前香港并沒有这样的措施,我希望
能够继续在这方面进行立法的工作。第二点,在法律的语文来
说,我们向来觉得政府缺乏长远政策,全面落实双语制。我们
觉得由于目前是建基于普通法的制度,我们难以将全部判例译
成中文,所以我们必须考虑将普通法编成法典,并在法律教育
工作方面做好双语基础教育。在法庭使用中文方面,推广工作
非常不足。其实,自八四年签署《中英联合声明》至今已十年,
只是在不久前才做到双语的检控状,这在以前是沒有的,很多
时只有英文的刑事检控状。其实,这样对被告是非常不公平的。
同时,我觉得在高等法院和地方法院內,律师和法官其实可以
在更多的情况下使用中文,尤其在很多刑事案件的审讯中,牵
涉到证人的盘问、处理证供的问题时,我看到很多时有关的法
官、律师、证人、当事人,全部都是本地人,全部都懂得本地
语,甚至以本地语作为母语,但是过程仍然要透过传译进行,
这是极为荒谬的。我觉得政府有责任协助推广,当然这件事亦
要加以其他设备来辅助,例如是完善的录音设备,以及速记员
加以协助。

我亦要谈谈律政司或刑事检控专员在决定是否检控方面所享有
的绝对酌情权。以现时的制度来说,律政司行使酌情权时,是
不会受到司法覆核的,这是我们建制內的一个原则,以往一直
沒有出现甚么大问题,但我们要记着,随着社会的开放,我们
觉得有需要检讨究竟法庭是否绝不能对这种权力提出质问呢?
我们并非是要法庭取代律政司行使酌情权,但是至少在某种情
况下,如果行使这权力时是完全不理性,完全不负责的话,法
庭应可以追问。我相信在我提出这点时,我不是针对任何人,
我是希望有一个更加完善的制度。

最后,主席先生,我是一个来自新界西的民选议员,我觉得如
果我不说以下的几句说话,会对不起我的选民。政府长期以来,
把新界居民当作一班被遗弃的市民,虽然他们人人交稅、交差
饷;但大家都知道,政府规划不善,长期沒有改进,以致很多
货柜场搬到新界来它仍视若无睹。其实十多年来,应该可以做
到的工作,它都沒有做。我们现在要求政府必须承担这责任。
长期来说,扩阔屯门公路以及兴建铁路等当然是必须的,我们
希望政府承担,并承诺,必定将西北铁路建至屯门市中心。除
此以外,短期內需要解决的就是要改善渡轮的服务。现在政府
常常将责任推卸给私营公司(香港小轮),完全倚赖商业经营。
我们在此强烈要求政府不要再次提出不资助交通、只负责基建
的藉口。我们要求政府要负责兴建码头,开拓新航线,提供现
代化、快速的船只,以及要保持票价在合理和市民可以支付的
水平之下。政府对此是责无旁贷的,如果政府无法鼓励香港小
轮公司承办的话,政府应该自行承担这个责任。我觉得我们和
其他的议员一定会全力跟进的。

谢谢主席先生。

梁耀忠议员致辞:主席先生,这两天很多同事在发言时都作出
很多批评,与以往所谓“保皇党”或者“救火队”的态度,以
及为政府说项的情况很有不同,例如有同事直斥香港政府软弱
无力;有同事严厉批评英国政府为了与中国进行多些贸易,而
在中英协议当中出卖港人利益。同时,亦有议员声嘶力竭地为
未来慨叹忧虑,其中有议员更特别指出,作为今天和一九九七
年后都生活在香港的香港人,竟然无权为自己未来的生活方式
作出安排,让别人关上门来为我们作决定,我们一切都被蒙在
鼓里。另外,亦有同事强而有力地指出基层巿民从来沒有享受
过免费午餐,但相反地,财团、大老板、地产商、银行家等都
正在享受足以令他们脑满肠肥的免费晚餐。

在过去沿用委任制的年代中,实在难以想像可以听到以上这些
言论;亦难以相信有议员这样大胆、而且有这样硬的腰板,挺
起胸膛说出这些话,令巿民的声音可以获得反映。我深信这种
种转变,主要是因为我们推行了民主选举。民主选举实在难能
可贵,有了民主选举后,民意、民情便可有表达的途径;但正
是由于这个缘故,一些既得利益者或者一些最不敢面对群众的
人士对民主选举便怕得要死,因为他们害怕这种选举会为他们
带来损害。所以在六百多天以后,上述情况就好像昙花一现,
然后便走回头。

现在很多人正在忙碌地为了我们现在坐着的椅子而厚顏无耻地
去做很多工夫。事实上,20个月之后,我们便不能够再坐我们
现在所坐的椅子。因此,有人叫我们闭咀、有人叫我们接受现
实,但我觉得,我们不能够在无奈之中屈服,特别是在只有强
权而沒有公理的政治形势下,我们更不能够瑟缩一团。相反来
说,我们更要在无奈中坚守信念,站稳立场,继续为建立民主
体制而努力,使我们能真正实践民主治港。如果沒有民主,又
何来有民生的保障呢?正如昨天的情况,即使港府的高官不断
作出威胁,如果我们不是坚守立场,如果我们不是民选议员,
而是过去的委任议员,我相信昨天的投票结果便会完全不同。

虽然昨天的投票情况与上述所说的政治问题截然不同,不可相
提并论,但我总觉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事实上,在以
后的日子里,我们要面对的困难和威胁一定会越来越多。现在
就连末代总督彭定康都以其否决权来阻吓我们,不容许我们提
出非官方议员条例草案。如果我们退缩,情况就真的不堪设想,
因为,正如大家所说,香港的殖民地政府只有六百多天寿命,
这政府根本不会为香港做些甚么,而这份是同类型最后一份的
施政报告亦很清楚显示政府沒有诚意解决现时巿民所面对的各
种急切问题。因此,未来的香港政府或者未来的香港社会就像
是一枚计时炸弹,令我们不能不感到忧虑。

事实上,目前的失业问题已经不断恶化,而职位空缺却不断减
少。然而,一方面,总督仍然厚着脸皮地说,与其他国家比较,
本港的情况几乎可以算是全民就业;另一方面,政府又将失业
问题归咎于劳动人口增加,其中包括回流的移民及持单程证来
港的中国移民。但政府并沒有认真检讨一下,自从政府在七十
年代提出工业多元化之后,曾否帮助本地的工业发展呢?政府
任由本地工业自生自灭,在提供扶助方面,亦差不多是交白卷。
政府既无长远政策,又缺乏高科技的支援,令本港的厂家完全
倚赖劳工密集的方式运作,在竞爭激烈的不利情况下,唯有迁
移至低成本的地区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沒有讨价还价能力
的工人便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人。过去从事制造业,尤其是纺
织制衣业的工人不断被淘汰。他们大多是四十多岁,而又属低
技术的工人,他们就好像牙膏一样被人挤压出来。过去还有一
些非技术性质的工作,例如清洁、酒楼侍应等,本可以吸纳这
些失业的工人,但政府却在不顾民生的情况下大量输入外地劳
工,加上巿场不景气,这群工人便往往不能找到工作,成为失
业大军的一分子。

政府无疑晓得经济正在转型,但事实上,转型不是一夜之间出
现的。这正正是由于过去政府完全不注视这问题,待问题出现
之后才急忙推行再培训计划。这种后知后觉的政策,显然不能
应付实际的情况。因此,有关的选配计划往往令人沮丧。接受
过培训课程的工人大多仍是找不到工作。昨日在荃湾举行的招
聘广场便有二千多人排队,但空缺只有七百多个,实在是僧多
粥少,而且职业选配又不一定能够成功。

其实除了失业之外,政府也沒有重视另一项重要问题,就是工
人所面对的所谓“吊盐水”,即开工不足的问题。目前,制衣
和纺织业的工人除了面对工厂外移之外,还面对着“吊盐水”,
即开工不足、收入下降的问题。再加上物价和租金高企,实在
令工人叫苦连天。近来失业人士自杀的数字不断上升,显示政
府正在为未来的计时炸弹不断加添弹药。我们认为政府必须切
实面对这些问题,并一定要停止输入外地劳工,以及重新检讨
再培训计划和成立失业援助金,更要为失业工人创造就业机会,
以解决以上的问题。

此外,政府强调要先创造财富,才可动用部分金钱来改善服务。
但现在的情况是,政府在创造了财富后,竟然还在囤积财富。
我想问政府,究竟为何老是抱着金钱不放呢?我们不是要政府
大洒金钱,但我们认为政府沒有理据,亦沒有办法向我们解释,
为何政府连麦法新报告书建议的提高老人津贴的款额,都负担
不来。现时政府发放的老人援助金,每月1,800元的维持不变;
而款额为1,505元就增至1,685元。換句话说,即每天多加六元,
也就是政府每天多给公公婆婆只够买两个“菠萝饱”的钱。我
真的很难想像,这就是尊敬老人、照顾退休长者的需要吗?其
实我认为这样做,反而是对老人家一种侮辱。我们认为政府除
了要提高有关的援助金至麦法新博士建议的款额之外,更要尽
快设立全民退休保障,使老人可以安享晚年。

昨天,有一群老人家在外面哭着请我们帮助他们,为他们爭取
增加津贴保障。当时布政司刚刚下车,但很可惜,她连一眼也
不看这群老人家。我真的担心,究竟这群老人家将来会得到甚
么保障呢?迟些又会否有些老人家受不住生活的压力而做出儍
事呢?我真的很希望香港政府拿点爱心出来,孝敬一下这群曾
经为我们、为香港社会作出贡献的老人家,对他们尽一点绵力,
让他们的生活得到多些照顾。

此外,施政报告亦刻意回避了一个问题,就是究竟会否撤销医
疗逐项收费计划。我很反对用者自付,收回成本这套理论。因
为这样做会让政府不用负起对社会的承担和责任。虽然我们不
担心有人因经济问题而得不到医疗服务;但我很担心,有人会
因为想节省金钱不去看病,待病入膏肓时,便为时已晚。所以
我希望政府能够表明会撤销医疗逐项收费计划,以及不会将收
费和成本挂钩。另外,虽然施政报告提到,轮候公屋人士在二
零零一年前只要轮候五年便可以获安排公屋单位,但我认为我
们不可相信这个承诺。因为总督曾承诺在一九九七年之前清拆
全部临屋,但最后政府说情况有变,于是承诺便变成谎言。所
以如果政府是有诚意的话,我希望政府能够拿出证据来,让我
们真的可以相信政府会履行诺言。

主席先生,我很希望香港政府的官员能够切实理解我们提及的
所有问题,积极认真地在这过渡期多做点工夫,令我们在承受
政治压力所带来的种种忧虑的同时,仍可以在生活上得到一点
纾缓,使我们不用时刻忧心计时炸弹会随时爆发,让我们能够
专心一致地去面对未来政治的转变,有更多机会爭取一个真真
正正可让港人高度自治的民主体制,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保障。

主席先生,我谨此陈辞。

陈鉴林议员致辞:主席先生,就总督彭定康先生今年的施政报
告,本局的同事已经作出不少批评,我并不打算再大肆抨击,
因为对于一个夕阳政府的最后一份施政报告,我从来就沒有过
高的期望。我只是希望代表民建联指出施政报告在经济、劳工
就业和房屋方面几点不足之处。

虽然总督在施政报告中,将经济调整和劳工就业列为首要关注
的项目,但对于经济增长放缓及高失业率这两个互相牵动的因
素,总督显然是束手无策,完全沒有提出切实可行的长远方案。

总督在提到本港的经济增长时强调,虽然预期今年的本地生产
总值只会有5%的实质增长,而非先前预测的5.5%,但认为我
们不应对经济增长预测数字的调整反应过敏。不过,我们要知
道,本港的经济增长率,由九二年的6.5%,滑落到今年的5%,
明显是经济结构转型的后果,亦显示本港正存在经济衰退的危
机。可惜总督并沒有正视问题的严重性,甚至只是盲目乐观地
说,5%的经济增长“仍然是十分健康的增长速率”,其实只
是自欺欺人。

民建联认为,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应提出全面振兴经济,
保持本港在国际市场的竞爭能力的方案,及认真面对经济结构
转型的问题,一方面采取措施以鼓励投资,同时亦应制订长远
经济发展及工业策略,并且扶助制造业发展。

我认为,香港现行的经济体系仍然是健全的。要维持本港市场
的竞爭力和促进经济发展,实在离不开与中国內地的合作。民
建联在约见总督彭定康先生时已经提出,港府应尽快成立一个
由香港和內地官员组成的双边经济发展委员会,共同协商香港
如何配合中国经济规划,以至香港工业如何面对內地市场等两
地经济协作问题。而港府更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改善基础
设施,进一步发挥香港作为中国南大门的优势。

在制订长远工业发展方面,我认为港府一直以来只是“头痛医
头,脚痛医脚”,缺乏全面的策略去发展高科技工业。即使近
年设立科研基金以推动某些行业的发展,亦沒有全盘的规划。
唯独今年施政报告计划设立的“科学园”,才是较有远见的建
议。同时,由于本港缺乏科技人材,长远而言,港府当然应积
极培训这方面的专才,而施政报告建议成立的应用研究局,资
助香港与內地科研人员进行研究计划,亦是值得支持的。

此外,面对经济结构转型,一方面制造业日渐萎缩,大部分制
造业工人都希望转往服务行业,但另一方面,在失业率高企、
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市民消费能力下降的情况下,金融、饮食、
百货等行业根本未能吸纳全部的制造业工人,因而造成恶性循
环。因此,我认为,港府在发展高科技工业和服务行业的同时,
亦应采取增拨土地及资助科研等可行的措施,以扶助制造业。

针对高失业率的问题,总督一方面承认输入劳工是导致失业率
高企的原因之一,但对于导致失业的其他原因,包括经济增长
放缓,施政报告则完全沒有触及。

事实上,我认为,要彻底解决问题,除了终止输入外地劳工计
划外,唯有刺激经济才能制造更多就业机会,纾缓高失业率的
压力。因此,希望总督彭定康先生可以认真考虑我刚才提出一
些关于刺激经济增长的建议。

此外,总督虽然在施政报告中,主动宣布终止一般输入劳工计
划,但同时又提出了一个以5 000名额为限的补充劳工计划,
无疑是“換汤不換药”。同时,根据港府较早时公布的一般输
入劳工计划检讨与建议的资料,到九六年六月,透过现有输入
劳工计划在港工作的外劳仍有10 357人。若新的补充劳工计划
的5 000个名额全部用尽,到了明年六月,本港将会有最少
15 000名外劳,与现时的15 344人相若。港府的做法,其实只
是玩弄数字游戏而已。

民建联目前正草拟一项非官方议员条例草案,以改善一般输入
劳工计划、补充劳工计划及新机场核心工程外劳计划。条例草
案亦会包括设立一个由劳、官、资三方面组成的专责委员会,
统筹输入外劳的政策,包括审批外劳配额、监督输入外劳的进
展情况,以及全面检讨工作签证的政策。

民建联亦曾经建议,为协助失业人士解决经济困难,港府应放
宽综合社会保障援助金的资产上限,并提高标准金额至每人最
少每月2,500元。同时,给予雇主稅务优惠,鼓励他们聘用被
遣散或经过再培训的失业工人。但总督在施政报告中只承诺象
征式地提高失业人士的标准援助金额,由现时的1,210元增加至
1,490元,民建联对此极之不满。

至于老人福利方面,施政报告就更加完全忽视。单身老人综援
金不但沒有丝毫增加,总督甚至认为他们并不是社会中生活最
差的一群,并且厚顏地强行将一名单身老人现时领取微薄的特
别津贴和补助金,连同标准援助金一并计算,而指称每人每月
可得2,710元。

我认为,港府今年初否决了老年退休金计划,令数十万老人家
的希望落空,为了使这些曾经对香港经济发展作出莫大贡献的
老人家不会老而无依,港府必须增加单身老人的标准综援金金
额至工资中位数的三分之一,即不少于每月2,700元,使老人家
可以过着较有尊严的晚年生活。我们会继续向政府爭取增加生
果金至800元及取消180天的离港限制。民建联亦会在本局继续
向政府爭取设立包括老年退休金及公积金的双层退休保障制度。

在解决住屋问题方面,施政报告不但沒有提出要增建租住公屋,
以满足普罗市民的居住要求,反而只突出了“公屋富戶”的问
题;而政府决定保留13个临屋区及翻新旧型公屋以应付新的
房屋需求,更是一种倒退的政策。

施政报告虽然承诺在二零零一年之前,将市民轮候公屋的时间
由七年缩短至五年,但对于兴建单位的数目,却只是重申去年
的承诺,其中只有74 000个单位是预留给轮候册上的15万个
家庭。根据民建联的计算,政府如要落实八七年长远房屋策略,
即在二零零一年满足所有轮候家庭的住屋需求,每年的新增租
住单位数目最少要三万个,与现时政府承诺的数目,明显相去
甚远。我认为,政府只要有决心,根本可以有足够土地及时间
增加兴建单位量。但可惜,政府为了落实九二年总督作出要令
六成家庭自置居所的承诺,便不惜拖慢租住公屋的发展,逼使
市民走向私人物业市场,令低下阶层市民无法改善居住环境。

此外,对于施政报告沒有提出取消对公屋住戶资产审查的建议,
反而在政策大纲中列为当前急务,民建联对此表示十分失望。

我还希望提出有关市区重建的问题。政府在七月份发表的《市
区重建咨询文件》中,并沒有正视目前私人发展商及土地发展
公司对受重建影响居民的赔偿差异所引起的不公平问题。总督
在施政报告中,对于有关的问题亦只字不提,同时亦漠视民建
联和居民对“楼換楼、铺換铺”的要求。我将会在咨询期完结
前在本局提出质询,要求政府作出合理的答覆。

总督先生无疑是一位出色的政客,但他只擅长于“搞政治”。
他在香港除了大量修改法例及完成一项“三违反”的政改方案,
拆毀直通车之外,民生事务了无建树,市民生活质素日见下降。
幸而政府架构內有一群精练能干的公务员,在以政治为主导的
施政方针之下,仍然能默默地为港人服务。不过,令人惋惜的
是,港府官员仍未能习惯与新一届的立法局打交道,处处设防,
反应过敏。从今次立法局冻结政府加费事件中便显露无遗。民
建联愿意在此作出表明,我们的立场是愿意和广大的公务员合
作,站稳在港人整体利益的立场,为香港的繁荣安定、安居乐
业而努力。

主席先生,英国政府在香港的管治已经进入最后倒数的阶段,
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一个希望九七年六月三十日可以光
荣引退的政府,仍然应该以稳定政治、繁荣经济,从而令市民
安居乐业为己任。否则,当一面旗帜降下,另一面旗帜升起,
到了一个鼓乐喧天,烟花璀璨的日子的时候,可能只是港英政
府失落回归之时。

本人谨此陈辞。

单仲偕议员致辞:主席先生,在这两天的总督施政报告辩论
中,批评总督彭定康先生的言论不绝于耳,不论亲中、民主
派、工商派等都严厉批评总督彭定康先生的施政,只有少数议
员称赞他。

我不是要“搏出位”或为突出自己而要唱反调,我只是仔细思
量彭定康先生这几年来为香港带来甚么转变,又或我反问自己,
假如彭定康先生从来沒有到来香港,前任总督卫奕信先生继续
成为香港总督,目前香港的情况会有甚么不同。

首先,我认为彭定康先生其实只是做了几件事:第一、是推行
被中方称为“三违反”,被民主派批评为不够民主的政改方案;
第二、改善港府由上而下的种种公关手法和政治文化。

前者,既成事实,评论者亦很多,我在此不作评论。后者,我
不得不赞彭定康先生这几年在推动施政报告方面的处理与前任
总督有很大的分别。彭定康先生草拟施政报告前曾会见各政党
及立法局不同界别的成员。总督在本局提出施政报后告便匆匆
跑到电台、电视台,参加不同形式的答问大会,接受市民质询。
施政报告、工作进展报告、政策大纲(Policy Commitments)、
司级官员的简布会,凡此种种,有人批评这些是不切实际的大
“骚”,本人极不同意。本人认为彭定康先生开创新的政治文
化,身体力行地从办公室跑出来面对群众。主席先生,本人不
敢估计九七年后,谁来担任第一届特区行政首长,但是,我期
望未来的特区行政首长继续维持这种开放的作风。

昨天及今天,所有党派都严厉批评总督彭定康先生,我更希望,
两年后的立法会议员都一样严厉地批评未来特区首长的施政报
告。我记得十多年前,我在电视旁边看新闻的时候,当时大部
分的立法局议员都是委任议员,他们在回应施政报告时,大多
只是称许。各位同事监察政府、批评政府是作为民选产生的议
员的职责。在座各位同事,让我们互相见证六百天后的立法会,
是否还能像这两天一样,有这样宽松的环境去严厉批评我们未
来的特区政府,我们未来的特区行政首长呢?

回到施政报告,港府编辑了一系列的进展报告、政策大纲,我
只想问港府统治香港的中心思想,港府在各个政策领域的政策
总纲。

我记得很多年前,听见前任财政司实行积极不干预政策。前几
天,在司级官员的简布会上,我听到工商司周德熙先生说他从
来都不信“积极不干预政策”。本人不禁要问,政府的经济政
策究竟是干预还是不干预,积极还是不积极?港府主要官员是
公务员,政务官员受过通才训练,有极高处理问题的能力,但
缺乏了一种指导思想或方针,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是一种扑火
式的处事手法。举例而言,几年前,彭定康先生未来香港之前,
高通胀、人才流失,港府更受到工商界压力,便实施输入外劳
政策,说输入外劳会减低通胀。几年后的今天,通胀仍然高企,
政府受到劳工界的压力而削减外劳。其实,我想举一些例子,
美国百多年前便实施外劳政策,即黑奴又即现时的黑人、德国
输入土耳其人等,都对美国和德国造成沉重的负担。输入外劳
政策,根本是不应实施的。另一个例子,就是打击炒楼措施。
数年前,楼市开始急剧上升时,已经有人说要打击楼市,但港
府甚么也不做,直至楼价见顶,与购买力脫节时,才开始打击
楼市。其实当时如不打击楼市,美国加息,楼价已开始滑落,
港府才推出打击炒楼措施。这当然又一次证明港府政策的成功
第三个例子,港府的基础建设永远都落后于“大市”,(我套
用詹培忠议员的术语)。我再举个例子,十年前,我们已故的
立法局议员吴明钦先生绝食抗议,“瞓街”,要求政府在屯门
兴建地铁而不是轻铁,假若当时政府听取已故吴明钦先生告诫,
屯门的交通问题一定沒有今天如此严重,屯门的楼价就不会远
低于市区,空置率亦不会这样高。

以上三个例子,足以说明港府缺乏“策略性”管理。

主席先生,本港的经济成就为全世界所瞩目,过去数十年的经
济成就有赖本港灵活地配合中国的开放政策。在本港工业北移
的同时,服务及金融行业能够迅速填补这个空间。虽然彭定康
先生在施政报告提到过去几年的经济时有具体数据支持,但是,
我必须反问,这几年来的成就,能否提高本港低下层市民的生
活质素?

近两年,楼价暴升,失业率高企,服务行业及零售行业亦开始
萎缩,不论老板或“打工仔”都同样面临一段高增长后的“经
济阵痛”。当然,这个阵痛的触发点,可能是中国的宏观调控
政策及美国息口的增加所致。

主席先生,港府强调不干预政策的成功,并不等如维持这种政
策,就能表示未来也会成功。本局不同党派的同事,在这个施
政报告的辩论中,曾先后提出要成立“竞爭委员会”、“竞爭
发展委员会”、“竞爭发展局”等,民主党支持这些建议。香
港有很多亚洲的竞爭对手,如南韩、台湾、新加坡都能投入大
量投资在科研方面,发展及提高工业基础,实施不同种类的政
策,吸引外资。本人同意本局部分同事的意见,香港目前经济
竞爭能力正在下降的原因有几个:本港住宅及商业楼宇租金或
售价,只是较邻近的东京为低,这大大加重国际性商业机构在
本港成立区域性组织的负担。

主席先生,本人促请港府积极成立策略性研究组织,研究本港
的竞爭能力和对策,应付本港的竞爭对手。

此外,本港的工资水平、商业服务或行政人员薪金,正赶上先
进欧美国家,部分行业还有过之而无不及。相反的,本港劳动
阶层的工资则大大不如很多先进国家。

主席先生,面对经济转型,不同行业,和阶层都可能会受到不
同种类的痛楚,但可惜的是,中下层市民所面对的痛楚则较中
上层的人士为深。主席先生,我要求政府回应在经济转型带来
中下层市民痛楚时,港府会做些甚么来纾缓他们的压力?在未
来数月,各种公共事业将会向港府申请加价,包括的士、巴士、
小轮、电费和公共屋村的租金。主席先生,我们民主党促请政
府严格审核这一系列的加价申请。当然,港府有足够的行政权
力冻结这些加价申请,藉以减低中下层市民的负担。

最后,我要回应港府昨天强调“收回成本”的政策,说我们提
出拒绝有关货物装卸区增加收费的动议,是违背或打乱了政府
的财政政策。“收回成本,用者自付”,这个政策说来娓娓动
听,但是我要问,港府的成本如何计算?本人出任区域市政局
议员时,了解到区域市政总署管理康体设施,如游泳池需要津
贴八成以上运作成本。換言之,当市民付出十多元去游泳池游
泳,区域市政总署或区域市政局便要补贴八十多元。在计算成
本时,区署会将整个部门的基本开支(overhead costs)计入成
本,而非简单地计算运作范围的直接开支。假如用同一道理,
在处理货物装卸费用的收费时,该部门的首长以及不同职级的
职员的开支都会按比例计算入內。

主席先生,我们今天在此要求库务署的同事,在他们回应施政
报告辩论时能清楚解释甚么是“成本”,如何计算成本。我要
问问有关各部门过去在降低生产成本方面做了甚么?我必须强
调,政府拥有各种发牌的专利权,这个专利权,即独市生意,
加上收回成本的政策,会减低有关部门提高生产力或降低成本
的积极性。主席先生,我要求库务署的同事能给我们立法局,
特别是像我一般的“新丁”上一堂课,告诉我们政府各项收费
的单位成本(unit cost)过去五年以来的走势。主席先生,我
要求库务署及有关部门提供资料,告诉我们过去不同部门在处
理这类牌照或收费时,在降低成本效益方面,做了些甚么。

主席先生,本人谨此陈辞。

罗祥国议员致辞:主席先生,本人谨代表民协评论总督在施政
报告中有关劳工、经济及交通的政策。

在政府的劳工政策方面,本人及民协同意高失业率与经济转型、
回流及到港人士的增加有关,但由于政府在此等方面均难以采
取具体政策去改善目前高失业率的情况,故此,停止输入劳工
是政府唯一可调整的政策。

虽然民协支持港府终止一般输入劳工计划,然而,现时所提出
的补充劳工计划,由九六年一月一日起,每年最高可输入5 000
名外劳,连结现已实质输入的一般外劳数额计算,本港于九六
及九七年度所拥有的外劳数目与上一年度同期比较,很可能并
沒有减少。总督对此简单的算术上关系竟然视而不见,本人实
在怀疑总督的推理能力。

要有效解决本地劳工供求不配套的“有工无人做”问题,民协
认为雇员再培训局须提供配套性再培训计划,确保有关行业现
时的职位空缺在24个月后能完全为本地工人所填补。且为免
本地工人成为经济转型下的牺牲者,民协建议政府在与私人企
业全面合作下,设立长期再培训中心,统筹各项再培训课程,
集中并长远地训练本地工人。

事实上,面对本港高达3.5%的失业率,单单以终止一般输入劳
工计划及提供雇员再培训计划,并不能解决现时超过17万失业
工人(包括开工不足者)的就业问题。长远来说,政府应仿效
其他邻近国家,例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及南韩等国家的政府,
在港成立经济发展局及小型企业创业基金,就本港各行业的发
展作出研究及建议,引进适当的政策,并定期作出报告,避免
因本地产业结构出现转型过程中而令本地商界及劳工无所适从,
以及协助市民创造就业机会。在总督的答问会当中,总督先生
曾表示设立经济发展局的构思等同于实行计划经济,本人对此
评论并不同意。现时不少欧美国家及亚太区的经济体系亦有类
似的组织,政府应参考其结构及功能,设立经济发展局。政府
对香港各主要行业生产力的变化都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的
话,政府现时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实在令人非常怀疑。至于较早
前一些同事提及,香港应资助发展一些高科技工业的建议,本
人则有所保留。

此外,鉴于不少雇主滥用输入外劳计划及聘用非法劳工,以致
出现“黑工”、克扣工资等情况。民协认为要有效遏止非法劳
工占据本地工人的就业机会,政府须制订精密的措施,如即时
公布雇用了外劳的雇主名单/机构,和设立市民举报黑市非法
劳工奖励计划,以鼓励市民协助政府检控有关雇主及劳工。

在施政报告中,港府另外提到会于九六年制订法例,以保障职
工会会员免遭不公平的解雇。民协认为政府在这方面的回应不
足够,因为提高违法行为的罚款额的阻吓力极之不足。民协认
为政府应制订针对不公平解雇的法例,以加强对所有雇员的就
业保障。

最后,在劳工政策的范畴上,民协建议政府设立失业过渡期经
济援助计划。这是一个积极支持低收入失业人士继续找寻适当
工作的援助金,而不是一个消极维持生命的救济金。民协建议
的援助对象是所有失业人士,并对申请人列出下列的条件:

  1. 申请人必须在过去两年中经常有工作;

  2. 失业时间必须最少三个月,而在这三个月中,申请人又
    曾在劳工处登记,并积极找寻工作;

  3. 申请人的过去工作入息以每月15,000元为上限;

  4. 若已参加了雇员再培训计划,并已获得工作的人士,不
    能申请援助金。

民协建议此失业援助金计划不应设立家庭入息审查。在援助金
额方面,申请人在失业的第四个月开始获得援助金,每月约为
3,000元。

受助人在接受援助期间,必须继续积极寻找工作。每位申请人
只能最多获发放六个月的援助金。如果在六个月后仍未找到适
当工作,政府应设立专责小组,特别审核申请人仍然失业的原
因,以考虑会否继续发放援助金。

相信大家都知道,一个地方的劳工市场情况与经济发展有着互
动的关系。现时本港正处于高通胀、高失业率的情况,市民的
消费欲不断下降,相对要应付物价上升,使日常的生活开支亦
更为吃力。记得在九一年的财政年度,港府曾经为打击高通胀
而主动提出冻结政府增加收费九个月,作为遏抑通胀的其中一
项措施。政府此举亦令当时的房委会作出相应安排,暂时冻结
公屋租金的调整。

政府有关官员昨日对立法局否决收费加价建议,似乎有些摸不
着头脑,并不断批评其不对之处。民协支持否决该项建议,主
要原因并不是一些技术性原因,而是向政府提出一个清楚的讯
息:9%的通胀,仍然非常高。政府长期把收费与通胀挂钩的
政策,是延续高通胀的主要原因之一,民协不同意这政策。民
协认为今年应冻结公屋租金及其他与民生有直接关系的收费,
以作为在高通胀和高失业情况下的一种暂时性纾缓经济困境的
措施。

对于消费者权益是否得到充分保障,亦是本人及民协一直所关
注的。施政报告中指出,港府致力保障及促进消费者利益,并
推动良性竞爭。民协认为政府确定了这方针是值得欣赏的,唯
希望港府能切实推行。据民协及其他团体初步研究,事实上,
本港多个行业都存有垄断经营情况(如报业、银行业、煤气公
司、食油公司、水泥公司、退休金管理行业和石油公司等),
严重妨碍香港自由竞爭市场的运作。民协认为港府应尽快引入
类似英国早在一九七三年已制定的《公平交易法案》。就此建
议,民协现正草拟一份有关的条例草案,若政府继续采取拖延
措施,民协将会考虑以非官方议员条例草案形式提交立法局审
议,以促进本地各行业的自由竞爭及保障消费者权益。

现在,让我们转換一下话题,谈一谈政府的交通政策。施政报
告中建议研究三项铁路发展计划,发展集体运输系统计划,民
协就此表示欢迎。报告中表示港府正与九铁商讨,研究可否把
西部走廊铁路服务伸延至屯门蝴蝶湾。不过,民协就港府研究
中的其中一条铁路计划(即将九铁伸延至尖沙咀)的建议表示
保留。民协认为现时过海隧道出现严重交通挤塞,主要原因是
本港缺乏过海设施,陆路方面只有隧道及地铁。民协建议政府
将九铁伸延至湾仔,而不是只到达尖沙咀,此举有助减轻现时
过海隧道的交通。

最后,报告中指出政府会致力控制私家车的增长速度,以纾缓
本港交通挤塞的压力。据施政报告內的资料,本港每1 000名市
民中,有44位拥有私家车,这比较新加坡的每1 000名市民就
有106位是有车人士及日本的每1 000名市民就有291位是有车
人士来说,本港私家车数量其实并不多。但相对之下,本港的
交通挤塞情况又较其他国家,如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地方严
重,明显反映问题出在本港并非车辆太多,而是道路网严重缺
乏。因此,民协认为只是单方向控制私家车增长,并非解决本
港交通挤塞的最有效方法。民协建议政府除关注到配合铁路及
新机场的发展而兴建道路外,亦应多建其他道路网,如跨区天
桥道路,作为长远的解决方法。同时,政府应制订可行的长期
客观指标及时间表,如列出要到公元二零零零年,香港每一公
里道路可容纳的汽车数量,我们十分希望该数量能够降低至与
其他先进国家的水平等同。

最后,我亦要向我的选民,即三百多位区议员说几句话。我希
望政府能够尽快考虑制定政策,加强区议员的参政及议政能力,
并提供较多资源和福利,以协助他们推展工作。

主席先生,本人谨此陈辞。

谢永龄议员致辞:主席先生,对于总督彭定康先生的施政报告,
需要用以下两种准则作出评价:第一,能否顾及社会的整体利
益及照顾到少数人士;第二,有沒有长远政策。

社会的整体利益有赖政府对整个社会、巿民有诚意的承担。可
是,以港府对待香港的歧视问题的态度,我难以看出它有此诚
意。香港的歧视情况存在已久,亦影响很多巿民,如单亲人士、
同性恋者、少数民族、释囚等,但政府一直采取保守被动的态
度,迟迟未肯正视问题。当歧视行为转化为暴力行动,政府才
“挤牙膏式”地开始制定《残疾歧视条例》和《性别歧视条例》,
再次以其一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作风去面对逐渐恶化
的歧视问题,漠视其他正在遭剝削的巿民,拒绝制订全面反歧
视法例。

然而,由于该两条条例须在平等机会委员会成立后方可落实执
行,所以这两条法例形同虛设。有法例而不可执行,政府如何
取信于巿民及维护巿民的权利呢?

主席先生,我认为政府在消除歧视问题上,不但逃避责任,更
落井下石。政府本知道巿民普遍不接受同性恋者,却特别进行
这方面的民意调查,透过有误导性的问卷,搜集反对立法的声
音,将自己的意愿转嫁到巿民口里。这犹如“借刀杀人”,对
一群受着歧视的同性恋者非但不公平,更伤害了他/她们的尊
严。

可见政府在制订消除歧视法例所持的原则,是前后矛盾的。一
方面它提出消除性别歧视和残疾歧视的法例,另一方面却不支
持上届立法局议员胡红玉女士提出的全面反歧视条例草案。如
果政府认为歧视不好,应该受到法律制裁的话,为甚么我们要
接受年龄、宗教、性倾向歧视或种族歧视呢?

我认为巿民对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人有所抗拒是可以理解的。其
实,政府应该积极教导巿民接受不同的人士,全面落实《人权
法》、消除歧视、促进社会平等,而立法则是最快捷有效的消
除歧视方法。假如政府有诚意维护香港巿民的权利,便应该支
持全面立法保障巿民的基本权益。施政报告却严重缺乏有效的
策略来对付社会的歧视。

主席先生,港府沒有诚意照顾少数人士的情况,可以在提供特
殊教育方面反映出来。政府并未全面考虑社会上的需要,为那
些有特殊需要的人士,如阅读困难、学习迟缓的儿童和天才儿
童等提供资源和照顾。这些儿童在沒有选择的情况下,唯有接
受一般的服务。这种做法,不但不能够帮助这些儿童,反而阻
碍他/她们的发展,令情况更加恶劣。须知儿童学习期有时间
限制,过去了是不能追回来的。

目前政府安排弱能人士融入主流教育,但实施起来却“有姿势
欠实际”,融入主流教育只是让弱能的学生进入普通学校就读。
现时全港约有9 000名弱能学生就读于普通学校。我相信大部
分开明的人士都会赞成,教育目标以融入为原则,而不是隔离。
可是,政府在落实这套教育哲学时,并沒有订出有系统而周详
的计划,如提供师资训练,增加人手以应付学童需要等,导致
政策与现实不协调,问题丛生。

主席先生,作为民主党环保事务发言人,我亦想作出以下的回
应。今年施政报告的环境部分基本上只是重提过往的工作,例
如清理新界环境黑点、控制禽畜废物等,并无丝毫新意,对于
解决本港环境问题亦沒有订下长远目标及计划,我实在不得不
以“沒有魄力及诚意”来形容政府的做法。

我认为政府若要认真处理空气污染问题,先要长远解决汽车造
成的污染,实应与运输署合作研究各可行方案,包括引入低污
染的交通工具,同时更应资助研究电力及其他燃料的应用计划。
同时,透过改善道路使用管理,并配合集体运输工具,针对繁
忙街道而订出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增加地面空气监察站,使
公众有机会了解实际的空气污染情况,再研究改善措施。

过往环保政策多以支出的增加以显示工作量的上升,而今年却
“别出心裁”,以收取费用作为工作指标。民主党虽然支持
“污染者自付”原则,但对于港府这套逻辑却未敢苟同。例
如,正当港府在策略性污水排放计划中的处理污水程序及其他
主要部分仍未有清楚定案前,便匆匆向巿民收取排污费,并拒
绝继续注资到污水处理服务营运基金,以支付旧有基本污水处
理的费用。此举不仅未能透过收取排污费以教育巿民,更可能
使巿民认为政府假借环保为名,收回成本为实,影响社会大众
支持环保的意欲。

对于“持续发展”概念,港府一直只是流于空谈,在施政报告
中依然未有任何具体建议。事实上,此概念若能切实应用于制
定公共政策上,对保护本港环境定可起到极大的作用。例如,
在污染及破坏形成之前设法避免,比清除污染及修复环境等事
后补救措施更具环境效益,并且可为社会节省大量资源。然而,
港府至今仍然只着眼于经济发展利益,漠视持续发展概念的重
要性,我对此实在深表遗憾。

对于解决这困境,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设立环境司一职,以提
高环境因素在决策过程中的地位,并且将对抗污染及环境保育
合并作统一规划。现时有关环境保育的职责并非完全由环境保
护署负起,而是分散于不同部门中,例如渔农处管理郊野公园
及海岸公园;渠务署负责推行策略性污水排放计划等。由于沒
有一套完整的环境保育政策,指导各个政府部门运作,以致部
门之间各自为政,所得的成果亦往往过于零碎及片面,未能充
分达到环境保育的目的。

整体而言,今次总督彭定康先生的施政报告未能有效保障巿民
权益,对歧视亦抱观望态度,在环保方面缺乏远见。不过,主
席先生,做人最紧要“识做”,不能够“有弹冇赞”。在环保
方面,政府最少作出了以下的建议:一,已多建废物转运站;
二,政府亦有实行环保经理计划;三,已引入较清洁的柴油燃
料;以及四,已加强处罚排放过量黑烟的车辆。虽然政府在反
歧视、特殊教育和环保方面有些改进,但仍然未如理想,我希
望将来有更大、更多和更好的改进。

本人谨此陈辞。

曾健成议员致辞:主席先生,当我看过总督在上星期发表的第
四份施政报告后,我心里盘算着,尚余六百多天的时间,究竟
他可以为我们做甚么?面对香港前途的不明朗因素,香港基层
市民受着经济不景气的沖击,彭定康 ─ 这位末代总督,还
可以做甚么呢?

但听完整份施政报告后,我发觉我的预测能力就像预测九七年
中国政府一定会收回香港主权一样,就是“众所周知”、“准
确无比”。当然,我不能苛责总督及他所领导的政府,因为香
港作为“借来的时间”及“借来的地方”即将完结。我亦不期
望过高,因为这会令我失望更大。

因此,我已经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明年的施政报告会更加“无
料到”。而今天我可以跟大家打赌,明年施政报告的內容必定
“报告”多于“施政”;方向必定缺乏长远考虑;基层市民的
声音、利益继续被忽略;功绩必定“以偏概全”及“夸大其辞”;
政策越来越受中国政府的干预,甚或“叩头”的现象频生。

主席先生,我这样说并不是刻意“悲观主义”,而是希望大家
作充分准备,免得“神女有心、襄王无梦”。所以,当我在美
国参与联合国抗议行动时就想到,倒不如不回来演说,以示抗
议,无谓浪费大家时间,但既然今天能赶回来,也不妨对施政
报告“鞭挞”一番。

首先,我从总督的施政方针谈起。总督一开始便提到“政府坚
决奉行开放市场和公平竞爭的原则”,而总督更强调“解决失
业和通胀问题的方法,必须力求透过竞爭,再次达至全面就业
及物价稳定的目标”。这种对“自由市场”奉若神明的看法,
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而政府的“积极不干预主义”,相信普
罗市民都并不感到陌生。

这种信奉西方经济学其中一个小流派,将一两个简单经济概念
概括港府经济策略的做法,是否合理?一个连三岁小孩都懂得
的施政方针,难道能解决现时的经济民生问题吗?可惜,这种
只照搬西方经济学的做法,只会令基层市民的生活得不到改善,
贫富差距日渐扩大,社会矛盾日益加深。

主席先生,有人认为我的讲法“危言耸听”。但事实上,香港
几十年来的经济发达是浪得虛名。不错,香港经济发展一日千
,并成为亚洲四小龙,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一般低下阶层市
民却不能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过去三十年,香港曾作过三次
人口普查,而用以测量贫富差距的坚尼系数则不断扩大,由一
九七一年的0.43,到一九八一年的0.45,以至一九九一年的0.48。
一九九一年最低收入的10%家庭,只占香港财富1.31%,而最高
收入的10%竟占财富37.3%。难怪当我上星期四向工商司周德熙
先生提出有关坚尼系数的问题时,他竟须向邻座的同事“请教”!

此外,正如总督施政报告提到,本地劳动生产力有4.5%的增长,
但同时工人的平均收入只得4%的实质增长。这0.5%的差距并未
计算最高与最低收入人士的差距。这足以证明在经济起飞的过
程中,一般“打工仔”并未能公平地分享应有的成果,因为政
府及工商界在制订工资的时候,有绝大的市场力量,加上本地
工人沒有集体谈判权,故此工资增长遭厂家长期遏抑。因此,
香港的劳动市场并非竞爭性大,而是垄断。

由此可见,香港的经济发展并不是真正的经济发展,充其量只
是一小撮“有钱人”的个人发展。基层市民已经听了几十年
“先让一小撮人富起来,然后你们会发达”的言论。这种只顾
大商家、大地产商的经济政策,是整个问题的核心,更是贫富
差距的罪魁祸首。

主席先生,香港市民另一关心的问题,便是失业问题。近月来,
失业率达到3.5%。自八十年代中国经济开放改革以来,大部分
港商将生产工序北移,藉以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造成大量制
造业工人被迫转到服务性行业。一九八四年,香港有接近90万
制造业工人,到今天则减少至40万,这是世界经济历史上的创
举。结果,使一般年龄较大、知识水平低及非技术性工人“转
行”十分困难。而自私自利的商人将生产线北移,使香港工人
未能分享经济成果及较高的工资。

这种“经济结构转型”并不是香港经济发展之福。所谓的转型
只是将以往利用廉价劳动力的方法,搬上中国大陆。真正经济
结构转型带来的分工、专业化以至科技化,到今时今日仍未看
到。现今经济发展侧重服务性行业(如金融、地产、零售业等),
若消费力下降,香港便会出现经济危机,而大家亦可预见这危
机逐渐迫近。

主席先生,要解决当前的失业问题,政府应立即停止一般性输
入外地劳工及机场外劳,以保障本地工人工资增长及优先就业
权。正如我先前提到,香港工人沒有集体谈判权,工人的福利
要通过劳动市场的供求关系来改善。若继续输入外地劳工,势
必改变这关系,工人的福利及饭碗亦将不保。

现时总督一方面承认输入外地劳工影响本地工人就业,另一方
面则推行新的5 000名补充劳工计划。明显地,是“換汤不換
药”、“新瓶旧酒”的自相矛盾做法。当然,我并不认为停止
输入外劳是解决失业的“灵丹妙药”,但总比总督自认“能力
有限”,强调“出于好意及为制造就业机会而订出的计划,推
行起来,往往反而大大削减本地工人的就业”的讲法来得彻底
及有帮助。

主席先生,作为代表渔农、矿产、能源及建造界的我 ─ 
曾健成,希望藉今次的机会,反映有关“安全约章”的问题。

总督在施政报告中,一直沒有提到工业安全问题的严重性,这
正是由多年来的监管不足造成导火线。其实不单建造业的意外
伤亡率在十年来沒有改善,即使整体工业伤亡率亦较十年前为
高。一九九四年,每1 000名工人当中便有52名工人因工受伤
或死亡,相较八五年的50名为多。

现时雇员在工地安全事务上,根本缺乏发言权,雇主实在有责
任为雇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设施以及安全训练。政府更应
以法例保障工人在安全环境下的权利,而不是只懂空喊工作安
全的口号。真正的安全保障,是当工人爭取改善工作环境的安
全时,不遭雇主解雇,而“安全约章”并未能于法例上作出有
效的保障。面对现时工业安全情况恶劣,我认为政府应加强执
法及检控,并立法规定各行各业设立安全委员会,使工人在提
高安全标准及改善工作环境上享有实际的参与权。

至于农民方面,现时因天雨关系,导致农作物遭破坏,农民及
渔民的损失庞大,直接影响他们的生计。但究其原因,除因深
圳河治理河道工程施工外,更因部分土地更改用途所致。故此,
有关当局应彻查及防止土地改变用途,以免雨水渠及防洪设施
受到影响。更为重要的,是政府须改变现时水浸乃“天意”的
看法,尽量从“人为”的改善工作着眼,并对受影响的渔民发
放足够的赔偿。

主席先生,彭定康先生曾任保守党主席,来港后亦贯彻英国保
守党八十年代推行“新保守主义”路线。但今天英国贫富悬殊,
社会动荡不安,社会內部分裂日益严重,常见街头骚动。这就
是保守党经济路线所产生的恶果。我极不愿意看到这情况在香
港出现。

香港以往的成功得来不易,照搬以往的成功经验并不能保证在
日后适用;何况,以往是否成功,亦颇具爭议。现在,就是变
的时候,亦是制订长远发展方向的时刻。

主席先生,作为基层代表,我希望看到一个公义的社会。公义
的社会里,社会上“有钱人”明白到,整个社会大部分人都成
功,他们才能继续成功。而一个专制的社会,是“有钱人”对
社会上其他人漠不关心、视若无睹。彭定康先生作为一个满口
挂着民主开放的末代总督,究竟会选择一个怎样的社会呢?

主席先生,本人谨此陈辞,但由于总督施政报告对基层市民的
利益、对劳工的问题、对香港经济贫富的差距问题置若罔闻,
本人不打算向总督致谢。

主席(译文):我会请梁智鸿议员第二次发言,动议这项辩论
中止待续。

梁智鸿议员(译文):主席先生,我动议这项辩论中止待续。

辩论中止待续的议案经提出待议,付诸表决,并获通过。

休会

在本港鼓励推行全面教育及认识现代文化(例如电脑文
化)的重要性

主席(译文):各位议员,由黃钱其濂议员于上次会议提出,
有关“在本港鼓励推行全面教育及认识现代文化的重要性”的
休会辩论,因沒有足够会议法定人数出席而要暂停进行。多位
议员亦曾询问此事,我经参阅《会议常规》第10(4)条,其中规
定有关因为不足会议法定人数而告失效的点名表决的处理程序,
并考虑到其精神后,我已发出指示,这休会辩论将于是次会议
继续进行。

议员于休会辩论时共有45分钟时间发言,各位议员在上述辩论
所用的发言时间合共为20分钟,因此议员可在恢复辩论时,利
用25分钟发言,即45分钟致辞时间所剩余的时间。两位曾于较
早前表示有意于休会辩论发言的议员无法于上次会议发言,我
将会请他们先发言,发言时限为內务委员会所建议的每人7分
30秒。两位议员发言后,我将会先邀请其他有意发言的议员发
言,然后请教育统筹司发言答辩。

刘汉铨议员致辞:主席先生,黃钱其濂议员就“在本港鼓励推
行全面教育及认识现代文化(例如电脑文化)的重要性”提出
休会辩论,我认为,这问题的基础在于极须在香港提高语文教
育水平,否则,离开语文教育水平的提高来谈全面教育及认识
现代文化,无异于建筑空中楼阁,很难达到目的。

本港的语文教育目前存在严重的混乱情况。本来,香港98%以
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母语是绝大多数港人的生活语言,他们
进行思维、接受知识时都在运用母语。用母语进行教学,学生
对所传授的知识就比较理解,记忆也比较牢靠。教育署曾在一
九八七至八八年进行了一项授课语言调查,结果显示在22间分
成两组的中学中,以中文授课的学校整体成绩较用英文授课的
为佳。这就说明母语教学是学生最有效的学习途径。推行母语
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杰出人才。扬振宁、李政道等
获诺贝尔奖金的华裔科学家,中学阶段都是接受母语教学的。
母语教学并不会降低英文水平,语言学家一致指出,如果不能
熟练地掌握一门母语,也绝对学不好第二种语言。

本港长期以来“重英轻中”的语文教育,对学生的全面教育产
生甚大的负面影响。有些选用英文教学的学校,不少科目的教
师“半中半英”地上课,英文既蹩脚,母语的教学成果亦受影
响。结果是既学不好英语,也学不好汉语,更严重的是束缚了
学生的思考及理解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来若又成为教
师,便形成恶性循环的状况。

重视母语教学,绝不意味着忽视英文的重要性。要巩固香港的
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和经济中心的地位,继续提高本港英
文水平非常重要。但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途径是,只有提高母
语教学的质量,为学生的思维、理解联想、运用能力打下坚实
的基础,他们的英文水平才能更上一层楼。否则,半英半中,
两头不到岸,对于今后本港培养更高层次的人才影响甚大。长
远而言,会损害香港的竞爭力。

语文教育是推行全面教育及认识现代文化的基础。对此,生成
学派的语言大师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指出,
一种来自民族文化遗传基因的知识,正是打开多元现代文化的
锁匙。根据上述原理,本港目前语文教育的混乱状况,既剝夺
了学生掌握好母语的权利,又限制了他们进一步学习好英语及
认识现代文化的能力,这种状况亟须改变。

主席先生,我谨此陈辞。

单仲偕议员致辞:主席先生,随着香港经济的转型,香港已发
展成为金融、商业及贸易服务中心。要巩固本港在亚太区及南
中国的领导地位及角色,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新挑战,实在有需
要不断提高香港人的质素和训谏足够的人才。

过去数十年,本港的教育从量来衡量,基本上能满足需求。但
从质来衡量,实在有必要提高。当然,师资、全日制教学到活
动教学法等,都能提高教育质素。本人不是一个教育工作者,
但亦感到现在的教学方法与数十年前沒有根本的分别。

近年,多媒体个人电脑(multi-media PC)配合光碟(CD-
ROM)及不同种类的教学及教育软件,实在能大大提高一般
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吸收能力。这些软件不但生动有趣,使学习
人士可以从游戏中学习,部分软件更是互动式(interactive),
使学习人士能即时知道答案是否正确。这些软件对小学生的学
习过桯,有莫大的帮助。

目前,本港中学已设有电脑课程,培训中学生的电脑知识。这
个方向当然正确,但小学在运用电脑教学上实在非常落后。

我藉这次休会辩论,促请政府、教育统筹科及教育署官员着实
研究如何广泛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便以电脑辅助教学,采纳适当
及先进的个人电脑及教学软件,务必使学童提高学习兴趣。教
育署亦应着手发展及编写适合小学的电脑软件。当然,教育署
可以在这方面订下目标,邀请专业人士代为发展。

此外,我更促请教育署的官员为全港中学提供网络服务,透过
这个国际网络(Internet),发掘知识的宝库,并与两个市政局
及大专院校图书馆,研究电脑联网,藉以鼓励学生涉猎更广泛
的知识。我亦促请教育署提供贷款或奖、助学金,给有需要的
中、小学生购置电脑,藉此学习新的科技及知识。

最后,我亦促请经济科的同事,研究及发展资讯高速公路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将港府及其他公共机构提供予市
民的资料联网,使市民能够透过个人电脑及通讯系统,在家中
或办公室直接与港府电脑联络,索取所需资料。这方面的发展
实在有赖港府起带头的作用,有如港府在贸易上推动发展EDI
系统一样。

我谨此陈辞。

主席(译文):是次辩论现在尚余约15分钟。还有沒有尚未
发言的议员想发言?

教育统筹司致辞:主席先生,

教育目标

首先,非常多谢黃钱其濂议员提出今次休会辩论,和各位议员
就此发表宝贵意见。其实,今次辩论的主题,即“在本港鼓励
推行全面教育及现代文化的重要性”,与政府现行的教育政策
可说是不谋而合。在一九九三年发表的香港学校教育目标政策
文件中,我们已清楚说明,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令每个儿
童的潜质得以全面发展。这些潜质包括学业上及学业以外的潜
质,例如体能的发展、艺术及文化的培养,使我们的儿童日后
成为具备知识技能,有独立思考能力,生活充实丰盛和关注社
会事务的成年人。換言之,现行的教育政策,正如张文光议员
说,是以“五育”为纲领,全面照顾学生在德、智、体、群、
美各方面的发展。

课程设计

香港的教育制度,由幼稚园到高中,都积极鼓励学校推行全面
教育。在课程设计方面,香港课程发展议会在一九九三年编订
了四套供幼稚园、小学、中学及中六课程用的课程指引,目的
是协助各学校制定适合学生能力和需要的课程。由幼稚园至中
六阶段的课程总目标,都是与全面教育这个既定政策互相呼应
的。具体来说,这些课程目标包括智力、传意技能、群性和德
育、体育,以及审美和创作等各个范畴。

为着因应个别学生的需要及兴趣,我们设有不同课程类型的中
学,包括文法中学、工业中学、实用中学、特别技能训练学校、
职业先修学校及特殊学校等。这些学校不但科目组别不一,时
间分配的比重亦有异,正好反映实施全面教育灵活性的一面。
为了确保课程均衡,每一个课程必须包括五个组别,即语文、
数学及科学、人文及社会、文艺/实用及工艺,以及跨课程科
目的学习活动等。各组别都需要分配一定的教学时间,例如在
九年免费教育中,文艺、实用及工艺科目应占的教学时间,小
学为21%,中学则按学校类型及个别需要由15%至50%不等。

政府现在正致力在小学推行目标为本课程,就学生的能力订定
明确的学习目标,采用新颖方法,使施教、学习和评估变得更
生动和有趣。这个课程以中、英、数三科为基础,除了帮助学
生更有效地学习这三科外,目标为本课程的精髓还在于培养学
生积极和主动学习的精神,并且帮助学生掌握传意、探究、构
思、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令他们终身受用。

现在有超过50%的小学愿意在明年实施目标为本课程,我很希
望透过教育署的不断解释和辅助,越来越多学校认同政府的看
法,令我们可以达到目标,即在二零零零年时,全部小学各个
班级都实行目标为本课程。张炳良议员提及公民教育,在本月
初的总督施政报告,我们已承诺在一九九六年九月备有一份新
的公民教育指引和纲领,以帮助学校编订一个崭新的公民教育
课程。

师资培训及教学过程

老师是落实全面教育政策的前线工作人员。政府十分明白师资
培训的重要性。香港教育学院在一九九四年成立,首要任务是
提升师资训练的质素。通识教育是教育学院必修的课程之一。
除了在通识课程外,香港教育学院的主流课程范畴亦是全面性
的,包括语文、电脑、科技,以至艺术、体育等。

在教学法方面,许多议员都提及香港填鸭式的教育。事实上,
政府一向的政策,是鼓励学校及老师采用现代教学法,来提高
儿童的学习兴趣。

我们早在八十年代初期,已鼓励学校采用活动教学法,而参加
的学校亦可将每班学生人数减少五名。现时已有超过40%的小学
参加这计划。八十年代中期,为着推行母语教育,我们增加采
用母语教学学校的英语老师,使其能实行小组教授。此外,我
们亦为有较多第五成绩组别学生的学校,额外增添一名学位教
师,以便老师能就个别学校学生的程度所剪裁出来的课程教导
学生。

现在,我们推行目标为本课程,亦是针对儿童的个别差别因材
施教,自我竞爭的原则而设的。

学习环境

在学习环境方面,政府已制定政策,分期改善现时一千多间中、
小学。第一、二期工程将耗资24亿元,改善240间中、小学,
预期于一九九七年完工。

功课及考试压力

有言论提及学生功课太多,课程太注重考试,以致影响他们在
其他方面的发展,并可能对个别学童构成过大的压力,令他们
产生自杀的倾向。我可以告诉大家,教育署对家课及校內测验
都有详尽的指引,要求每校都要制定家课和测验政策,由校长
负责监控,务求因应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能力适量分配家课和测
验,而教育署的辅导督学亦有定期检视。根据这些检视的报告,
绝大部分学校都有制定家课政策,而大部分学校的家课数量亦
属适当。

至于公开考试方面,香港在发展普及教育后,已经取消小一入
学试及升中试,而升中四的评核试是用校內成绩的。同时,政
府已提供85%中四学位及10%的职业训练学位,即共95%学额,
大大减轻对中三学生的升学压力。

我们要求学校的教学原则,是有效而愉快的学习。对情绪有问
题的同学,我们已经采用全校辅导方式,加上有专业的辅导老
师、社工及社会福利署的家庭服务。我相信我们已有一个很好
的纾解网络。当然,我们会继续检讨,看看能否有进一步的改
善。

至于青少年自杀个案,这些不幸事件的背后大都有很多复杂的
因素,学校功课及考试压力可能只是表面的原因之一,甚至不
在原因之列。根据我们对大多数个案的了解,我们要解决这个
令人可惜、可虑的问题就一定要得到家庭的合作。我稍后会谈
谈家庭在教育上的重要性。

课外活动

政府在推广课外活动方面,投入了不少资源,为学校提供了各
类的支援服务。在学校层面举办的课外活动,大致包括:与学
科有关的例如中文学会;兴趣小组如摄影学会;体育及康乐的
如篮球组;社会服务的如少年警讯等。至于在联校或中央层面
举行的课外活动,规模与类型亦相当多样化,例如由教育署主
办的公益少年团、爱丁堡公爵奖励计划及香港学校戏剧节。除
此之外,还有许多经常性的大型联校活动,及由志愿服务团体
主办的活动。根据教育署的统计,全港大约有近四成学童参加
了各种的社会服务及青少年团体。

社会及家庭的合作

我们不要忘记,学童在学校的时间,平均占他们每日时间的三
分之一或更少,所以家庭在教育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父母
对子女的关怀、爱护及他们本人的价值观,对青少年的性格、
情绪及成长过程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教育署在两年前成立了
家庭与学校合作事宜委员会,目的是要透过各种活动,把学校
与家庭合作的概念推广,让家长积极参与教育的过程和向教育
署提供意见。经过家庭与学校合作事宜委员会的努力,我们已
成立了370个家长教师协会。

现代文化

香港是国际大都会,我们的青少年一定要掌握现代文化,特别
是电脑知识。在这方面,政府已做了不少工夫。经过十年发展
的结果,现时差不多所有中学均有开设电脑科。参加香港中学
会考电脑科考试学生的人数,已由一九八四年的二千五百多人
增至去年的一万六千多人(约占考生的20%)。中六学生修读
电脑科目的人数,亦由一九九四年的九百多人倍增至接近1 800
人。

我想藉此机会回应单仲偕议员的意见。在小学方面,政府已进
行在职教师电脑课程,以作出下一步在小学推行电脑教育的准
备。

在语文方面,为了推广普通话的学习,政府已预留每年1,000万
元经常费用于发展普通话课程,于一九九八年扩展该课程由小
一至中五。于二零零零年把普通话列为中学会考的独立科目。
在课程未能扩展前,我们会在一九九六至九八年开办暑期班,
以加强普通话培训。此计划的经费预计需要3,000万元,我们会
在下月向财务委员会申请拨款。

中文在香港教育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我完全同意刘
汉铨议员所说有关母语教学的重要性。政府一向的政策是鼓励
母语教育,以多种方法鼓励学校采用母语。政府亦声明在一九
九八年提供强力的指引给各学校。但是,一如我较早前所说,
香港是一个国际大都会,我们同样要重视英语的训练。全世界
有十亿以上人口会说英语。英语不但是国际贸易语言,亦是学
术界的主流语言。我期望教育统筹委员会(“教统会”)在未
来几个月发表的第六号报告书,会就提高学生中文、英文及普
通话的语文能力,包括多媒体语言教学环境,提出有效的建议,
来帮助政府厘定短期及长远的语文教育政策。

总结

要推行全面教育,掌握现代文化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
在政策上的态度是肯定的,而教育委员会和教统会已经就我们
的学校教育进行全面性检讨,但这是不足够的,我们还需要教
育工作者、家长、雇主及社会人士的认同及配合。所以我希望
通过今次的辩论,令大家对全面及现代教育的重要性,有进一
步的认识和了解。

谢谢主席先生。

休会议案付诸表决,并获通过。

下次会议

主席(译文):我现按照《会议常规》的规定宣布休会,并定
于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二日星期四下午二时三十分续会,我重复
一次,是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二日星期四。

会议遂于晚上九时十五分休会。


Last Updated on {{PUBLISH AUTO[[DATE("d mmm, yy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