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 港 青 年 社 团 联 盟
香港青年政策意见书
1998年1月15日
前言
青年人是未来的社会动力,他们的能力、对事物的态度
直接影响社会发展的速度和方向。现在培育一群能干、
负责任和对社会国家有归属感的青年,日后他们可以积
极地出力贡献社会国家。相反来说,若大部份青年只知
急功近利,日后社会必充满一群缺乏远见的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已进入一个新时空,在回归祖国后,为
了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宏图,对青年工作的投入
,实际上是对创造更理想的未来社会的一项投资。然而
,投资需要有方向性,过去香港殖民地时期,青年工作
的规划是由社会控制,解决青年问题为主导,目的是确
保社会的安全。此举,实际是人为地扭曲了青年人发展
的需要,令青年社团的成长受到打击。
不少人士,甚至本联盟均认为大部份青年人无论在知识
、技能、使命方面,均未能充份作好准备,当机会来临
时反而显得手足无措,不知如何自处处的境地。这情况
并不是我们青年人本质的不济,而是培育的土壤有问题。
殖民地政府对青年人的培育偏差甚大,本地的教育系统
、对青年人的支援系统,对青年人不受社会败坏风气影
响的保护系统均存在很大问题。这现象亦使青年人深感
迷茫,因而对自身前途并不乐观。在这环境下,青年人
如何可以满怀信心的向著未来发展呢?
香港青年社团的重要性
过去,港英殖民政府时期,一直藉词说只需青年服务的
政策而无需青年政策,因此,受政府资助的青年工作组
织中,就只有青年服务及福利机构为主,结果令香港的
青年工作肢体分离。愿意接受资助及推行当时政府认可
的福利服务及条件,并以受训社工为主体的团体,被吸
纳入政府的建制內。至于以青年自订路向,自我承担,
并以义务工作为主体的青年社团,特别是本土的青年社
团就一直被排除于建制以外。这里有必要说明全面的青
年工作的含意。
根据85年联合国分析八个国家的经验后指出1,所谓「青
年服务」是有两种不同的意义:
「由青年承担的服务」与青年活动的关系较为密
切,这些程序式服务包括由任何官方或民间团体
为实现经济及社会变革而对国家或地方社会所作
的努力。各国的青年服务方案只有一个共同接受
的元素,就是订立措施让青年有组织及有纪律地
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很多时候,这是指「义
务」的工作,即所得之酬劳只够应付个人必要开
销。
「为青年而设的服务」包括官方或民间协助青年
的各种方案。这些方案的种类繁多,计有辅导、
就业安置、补习教育、健康及体育等项目。各类
服务的目标均因方案之不同而有差异,或以青年
自勉励进为旨,或欲谋求普遍之青年福利。
由上述的定义看,由青年人组成为主体的群众组织,其
所提供的服务及其活动,实际上是完整的青年工作不可
或缺的部份。青年群众团体是青年人自己的组织,透过
自务组织的参与过程,青年人可以体验权利和义务的关
系,鼓励服务他人,学习领袖才能,实践民主自治,更
可让青年人发展所长,培养兴趣。透过青年社团,青年
人可以有渠道参与社会服务、建立理想,与志同道合者
分享人生,培养关心社会,甚至国家民族的情怀。
青年组织
若以 (1)青年人为主体、(2) 自行订定及实践主体的宗旨
、(3) 自行承杄及义务工作为主,作为青年社团的界定
,则现时香港的青年团体大致有下列几类:
制服团体:她们均得到政府的部份资助,大部份具国际
背景,包括香港童军总会、香港女童军总会、香港红十
字会青年团、香港航空青年团、香港海事青年团、香港
少年领袖团等十一个团体, [Chau1] 1996年约有9万多会
员,他们透过纪律训练、小队生活,以制服、进度性训
练和奖赏制度,建立青少年的自尊和领导才能,培养他
们有助人之意识并成为良好的市民。
具国际背景的国际分支机构:如香港基督教青年会、香
港青年商会、青年狮子会、扶轮社青年服务团等。由于
是国际性的分支组织,一般均历史悠久,规模较大,运
作成熟,并各自以独特的形式实施青年政策。一般均以
拓展领袖才能及国际视野为主。
2自务青年社团:是指以
自务形式存在的本土青年社团,如学友社、香港新一代
文化协会、香港青年协进会、新界青年联会、香港青年
联会等。这类团体重视中港学生青年交流学习和青年发
展工作,以文康、兴趣、技能及服务社会为手段,发展
青少年的个人潜能、服务社会及拓展国际视野
3。
香港本土青年社团的发展
四九年前的情况
香港青年工作或青年服务工作的兴起,早期是由外国宗
教、慈善团体及青年团体传入本地的,例如;中华基督
教青年会(1901年)、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1920年)、救世
军(1920年)、男童军(1911年)、女童军 (1916年) 等。当期
时他们主要是为富足的青年提供服务。
自 1937 年,中国抗日战爭爆发;1946年,第三次国內革
命导至大量难民涌进香港,造成了社会的巨大压力,如
房屋、教育、公众卫生等。促成本地慈善团体的出现,
如小童群益会(1936年)、紧急救济会(1937年,于1947 年
易名为香港社会服务联会 )、政府亦成立了社会福利办
事处(1947年)、社会福利咨询委员会(1947年)等,这期间
的中心工作主要是救济和补充小学教育的不足。
与此同时,由于民族矛盾上升,一批爱国、富民族感的
本土青年团体,亦逐步发展起来,如香港学生、虹虹歌
咏团、秋风歌咏团等
4,此时由本地青年人组成的团体
极为活跃。可惜,在1949年12月,当时的港英政府断然
取缔了三十八个爱国青年社团的注册,直接打击了本土
青年团体的发展及成长。
七三年前后的情况
纵使港英政府对本土青年社团进行打击,但由于青年团
体有其存在的价值,因此不少新兴青年学生团体相继发
展。如:学友社、雅健体艺社(前身为青年乐园)、港九
音乐教育研究会、青晖文化康乐社、旭晖文化学社、知
行社、远东剧艺团、群星音乐舞蹈社、培声音乐社、励
社,和香港专上学生联会及各院校学生会等。当时不少
青年学生社团是透过不同的兴趣组合起来,各有特色,
包括音乐、文艺、康体等,这些青年学生社团在后期不
少社会改革运动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
1966年香港爆发反对天星小轮加价的骚动,1967年又爆
发反政府的暴动,由于参加者以青年人为主,港英开始
意识到对青年人的意识形态控制的重要性,并由1967年
开始连续多年办香港周及香港节,1968年开始第一届大
型的全港青少年暑期活动,但均为过渡性的措施。香港
政府大规模介入青少年工作始于1973年。当年政府发表
《一九七三--七八香港社会福利发展五年计划》,有系
统地规划及投资在社区发展及青少年文康活动之中
5,
同年亦大量投资发展音乐事务统筹处及康乐体育事务处
, 1974年政府主导创办少年警讯及少清队(在清洁香港运
动中产生,及后于78年改名为公益少年团)。
到一九七九年,政府又发表了《进入八十年代的社会福
利白皮书》把青年工作规范在以个人辅导为核心的服务
,包括家庭生活教育、学校社会工作和外展社会工作。
政府利用资源的分配,把青年工作标准化及规范化,使
一直以青年发展为主导的本土青年学生社团排除于建制
以外,并趋向息微。
中英联合声明签署以后
藉著香港回归的刺激下,本土青年学生社团再次兴起。
早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本土青年学生社团已积极展
开香港与內地青年学生的交流活动,大型的如1985年学
友社协调香港一些青年团体参与了「穗港青年联欢节」
,加强了两地青年的交流。1994年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
组织了200名香港、北京同龄学生进行「 同住同食同学
习」的交流活动。
进入90年代,不少新兴的团体涌现,如香港青年联会、
香港青年会、香港青年协进会、香港青年大专学生协会
、新界青年联会等相继成立,加上传统的青年团体如学
友社、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雅健社、青晖文化康乐社
、杰出青年协会、杰出学生协会等,他们都成了支持回
归、建设香港的力量,如1995年香港青年联会推动了香
港第一次青年各界的庆祝国庆活动。本土青年社团的发
展呈现出新的契机,香港青年社团联盟亦认为青年自务
性的组织,在整体本地青年工作的中是不应该被受忽视
的。
建议
未来特区政府无论在人才培育或建设特区政府的角度看
,青年工作均应有新视野。本联盟建议:
制订一套以青年发展为本的青年政策
创造条件支持青年学生社团的成立及发展。
制订以发展为本的青年政策
以发展为本
我们所说的以发展为本并不单指以发展性的工作手法,
而是对待青年人的态度。发展是包含有改变和成长的过
程之意,是指向将来,需要眼光、承担和计划的。所以
,青年发展的概念,意指利用可用的资源,去促进青年
人的生活质素,这包括教育、健康、兴趣、职业发展和
人际关系。
6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Midgley,1994),青年
发展对社会发展是重要的,因为它可促使社会转变、科
技进步,促进人类的幸福。由于这对社会和国家的长远
发展有重大影响,在分配资源方面,应该对培育青年给
予一个优先的次序。因此,我们认为青年工作应得到完
整的发展,在为青年提供专业社会福利服务的同时,青
年发展性工作亦应得到相同的重视,而青年社团作为以
青年为主体的群众组织,当中很大部份就是以发展性工
作为其活动及工作的定位。
一套以青年发展为本的青年政策,本联盟认为需要乎合
下列五个方面:
满足青年人的需要,如教育、文康等,因此需要
深化目前青年服务同时要强化青年人的培育工作;
给予支持,让青年发展潜能,自我锻鍊,参与社
会建设的机会;
支持青年人按照不同的要求及特点,组织青年社团,以
发挥组织及领袖才能重建青年人的各个支援系统,以更
有效协助及培育青年人的全面成长重整青年工作的內容
,在专业社工提供青年福利服务同时,需要确立青年社
团的位置,并加强专业社工与青年社团的沟通合作制订
政策的方向从上面五个方面考虑,一个适时的、明确的
青年政策应该是以发展为本,重建青年人的支援系统,
加强青年人参与特区的建设的机会。青年政策的制订同
时应要考虑变动性的问题,青年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互相
紧扣起来的,因此青年政策需要不时作出更新以适应时
代的要求。
从上述角度出发青年政策的制可以考虑很多的层面:
包括
政府可以制订类似內地的《青少年保护法》,把本地与
青年有关的法例综合而成;
亦可由政府定期以政策宣言方式向公众发布,如每年发
表青年政策白皮书等;
亦可以丰富目前《青年约章》的內容,而政府对约章的
內容定期作出检讨及回应。
《青年约章》的內容及推行机制的检讨
要改善青年人的社会参与,关键是政府本身的渠道是否
有足够的开放及照顾青年人的特点。纵使政府本身亦是
《青年约章》的签署单位,但由于约章并沒有约束力,
亦沒有一个常设的机构对签署团体进行监察,只有一个
两年一次的交待机制,这点明显的不足。本联盟认为要
使青年人对社会有更多的归属感,有更多的参与,政府
是沒法推卸责任的。我们认为香港需要有一套青年政策
以确保青年人的发展机会,因此,《青年约章》需要作
出修订,其可行的方向:
确定开放渠道让青年参与社会的需要
确认青年社团在青年发展及社会参与的作用
加强认识中国及民族教育的內容
政府需要确认修订后的《青年约章》作为日后的施政方
针及政策制订时的参考角度
政府需要每年就修订后的的《青年约章》执行情况发表
《青年政策白皮书》
政府需要发展一套有别于社会福利资助计划的青年社团
资助计划,以协助青年人可以透过青年人的组织对社会
作出更多的贡献
加强或改组青年事务委员,让更多的青年社团代表可以
成为委员,甚至以行政会议成员出任主席,目的是使其
更有代表性及透明度。此外,亦需要使用用更多青年人
愿意使用的途径,去搜集青年人的意见及声音,并让青
年人知悉青年事务委员会的工作。
政策推行方面
政府就上述政策制订的內容,在制定其他社会政策时应
作为决策考虑的一个重要考虑角度。此外,政府架构內
需要有一个推行或执行青年政策的机制,藉此统筹有关
青年事务的意见及加强青年各个支援系统的合作,包括
政府部门、教育、青年学生社团、青年福利服务机构、
工商界、家长等。可行的方案:
方案一:设立青年事务专员(可参考复康专员的运作)
方案二:重组政策局:设立青年事务局,设一青年事务
局局长
新的青年务事务局需要接管各区的青年事务办事处,其
职责应该是支持、鼓励及促进青年主动提出的各项活动
,并创设可行条件,以落实和发展整体且协调的青年政
策,尤其在文化、公民教育、国民教育、结社、文娛活
动及与其他国家及与內地青年交流等范畴。
此外,新的青年事务局亦需要处理下列事宜:
推行研究青年人需求及期望,并建议为其获得满足的有
关措施
设立青年人发展社会指标
支持及组织青年社团推行文化、教育、艺术、科学及体
育发展活动
设立青年及学生社团注册制度,支持及推动青年结社,
并维持名册的最新纪录
与青年社团合作,推行工作及课余活动计划
方案三:成立高层次的「中央青年发展委员会」,并由
行政会议成员任主席,成员包括与青年事务有关的部门
、青年学生、青年福利机构、青年社团、专家学者代表
等组成。
2.扶助青年社团的成长及发展方案
青年组织的重要性
青年人对社会事件的表达较为被动与青年人社区参与面
不足有关,这点需要进一步进行分析。但表面数据亦可
反映出青年人参与社区的组织极少,因此,青年人反映
意见的渠道并不足够,导至青年人认为自已的意见并不
被尊重及权益不被顾及。
因此,我们认为当局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对青年社团
加以扶助,使青年社团作为青年反映意见,参与社会建
设的作用加以强化。
同时,在社区层面及各界别的团体亦应对青年人的参与
加以支持,使青年人可以在不同层面有一个参与及意见
表达的机会。
制订直接资助计划
由于目前建制內沒有为青年学生社团作出资助或鼓励支
援的计划,更沒有部门专责处理青年事务。而社会福利
署下的青年福利服务的资助计划只包括某些指定的核心
服务,加上目前青年福利服务投入的资源正在减少,所
以要在社会福利署下得到足够的资助并不可行,因此,
特区政府如认为青年学生社团是青年工作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份,就应该另订青年学社团的直接资助计划,让注
册的青年学生社团得到适当的援助。
建立青年学生社团注册制度
目前的社团或公司注册中并沒有青年学生团体的注册形
式。从鼓励青年学生团体的发展角度看,特区政府应建
立一套青年学生团体的注册制度及准则,目的是协助及
更方便青年学生团体的组成和得到社会的认同,并确立
应有的社会位置。此举可以成立一个法定受政府资助的
团体而达成,如成立青年社团议会等。
结语
青年事务本质是一个动态及发展性的,作为一个有为的
政府,投资在青年事务上,实质就是为香港及祖国跨进
廿一世纪作好必要的准备。
香港青年社团联盟
青年政策意见书
临时立法会民政事务委员会
1 《青年政策论文集》,第3,7页,香港社会服务联会儿童及青年部
,9.1987
2国际青年商会宗旨:“为青年人提供发展领导才能,培育社会责任
感‘社会作出贡献”,《会章提纲》。
3新一代文化协会宗旨:“青年人有机会自我培育及发展,逐步建立
积极的人生和关心社会人群的精神,培养青年人对国家民族的归
属感和责任感”,《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简介》。
4《历史的轨迹》,广东人民出版社,5.1987
5当时的规划包括六间社区中心、福利大厦六间、志愿机构的服务中
心六间,儿童中心50间、青年中心55间,并开始暑期活动计划。
6《中国青年政策研究报告》,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南中国
研究计划赞助,199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