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月15日临时立法会
规划地政及工程事务委员会
资料文件
防洪
背景
1.我们分别于1995年4月及1996年4月向立法局议员提交
有关防洪问题的资料文件。本文件旨在提供有关防洪
工程的进展及防洪措施的最新资料。
2. 在过去多年来,水浸问题主要集中于新界北及西北
地区,该等地区属于低洼地带及天然的洪泛平原。由
于洪泛平原的急速发展,加上部分河道缺乏维修及被
垃圾、建筑碎料及牲畜废物所堵塞,水浸问题亦因而
恶化。不过,由于新界西北及北区的防洪工程的进展
良好,因此该等地区的排水情况已逐步得到改善。
3. 近年来,市区亦有发生严重的水浸,尤以西九龙地
区为甚。该区的雨水渠于数十年前兴建,而排水容量
设计亦低于现时的水平。此外,该区的排水系统亦由
于日渐残旧及密集的基建发展而渐见不足,而这个问
题更由于在排水渠中有淤泥及其他的阻碍物,以及集
水沟受到废物及泥石阻塞而进一步恶化。
4.渠务署经已展开下列3方面计划,以应付水浸问题︰
长远的结构工程措施
短期改善及管理措施
规划和立法措施
长远的结构工程措施
5. 长远的结构工程措施,包括主要河流整治工程计划,
这些计划会为新界建立一个广泛的河道系统,将洪水排
放出海;以及为位于低洼易受水浸威胁乡村而设的乡村
防洪计划。这些总值60亿元的工程计划已摘录于
附表一
至表三。在市区方面,我们将会进行一项分3阶段进行
的西九龙雨水渠改善工程,以改善该区的排水系统。有
关计划的详情见附表四,并会于下文第12段作出介绍。
治河工程
6.一如上文第2段指出,新界西北和北区是容易发生水浸
的主要地区。这两区已进行大型的治河工程,以纾缓水
浸问题。工程摘要见附表一、二和三。下文各段载列了
其他详情。
7.新界北区最急需的纾缓水浸工程是分3个阶段进行的治
理深圳河工程,这个工程由深圳市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
区政府联合进行。第一期工程已于1997年4月完成,而有
关方面正全力进行第二期工程,以期于 2000 年落成启用
。第三期工程的规划工作亦已展开,预期建造工程将于
2004完成。当第一期工程完成后,罗湖附近低洼地区的
水浸情况已减至最低,而且只限于局部低洼地区。
8. 在新界西北进行元朗主要防洪渠(60CD,合约A)锦
田主要防洪渠下游(60CD,合约B)和中游(43CD,合
约 C )的建造工程,工程都进展良好。我们的目标,是
要在1998年年底前启用这些新防洪渠。届时,将可大大
纾缓元朗市镇和锦田河沿岸低洼地区的水浸问题。另外
长达25公里的河道的规划和设计工作亦已在进行中,其
中包括锦田河上游、牛潭尾防洪渠和一些较小的渠道。
9.在新界北,梧桐河和双鱼河的整治工程(53CD和87CL)
将会分期在1998年年底展开。该计划已安排了上述治河
工程紧接于治理深圳河工程后完成。
10.乡郊排水系统修复计划(64CD和91CD)旨在修复和
改善新界的6条河道。其中包括急需用作辅助主要排水
渠的排水盆地上游的辅助排水系统改善计划。第一套工
程预计在1998年年初展开。
乡村防洪计划
11.这些计划目的在保护低于排水渠水平的低洼村落。一
般来说,我们会在乡村的四周兴建一个土壆,以防止洪
水溢出河岸,流入乡村。土壆內的雨水径流会引入贮水
塘,然后抽进排水渠。目前,新界有5项防洪计划在兴
建中,以保护大头岭/松柏塱(72CD)、沙埔村(71
CD)、新田(35CD)、洲头(35CD)、和虾尾新村
(473CL)等地的12条低洼村落。工程预计于 1998 和
1999年完成。位于新界西北的其他8项计划,正在规划
和详细设计的各个阶段。
西九龙雨水排放系统改善计划
12.为改善西九龙的排水系统,当局将会进行一项分为3
个阶段的西九龙雨水排放系统改善计划,以增加现有系
统的排水量。第一期工程将于1998年年初展开,预计于
2002年完成,以便改善排水系统最重要段落。在第一期
工程完成后,水浸情况可望得到改善。第二期工程则于
1999年展开,并预计于2004年完成。第一和第二期工程
完成后,该区的雨水渠便可应付20年一遇的暴雨。第三
期工程会进一步改善有关系统,工程预计于2007年完成
。工程完成后,排水系统将可应付50年一遇的大暴雨。
短期改善及管理措施
13.这些包括地区性排水改善工程、查察及疏通淤塞排水
渠的维修工程,以及监察行动,以确保维持排水系统的
排水量。
乡郊规划改善策略
14.大部分在新界的小规模排水改善工程是属于乡郊规划
改善策略计划。根据这计划,现时总共有55项小规模雨
水排水工程,估计共耗资2.78亿元。迄今为止,已完成
了27项工程,另有 8 项在建造中,其余20项则在规划及
设计阶段。为加速进行工程,我们将于1998年初采取设
计及建造顾问合约形式来落实若干工程。
防范性维修工程
15.渠务署已备有一项防范性维修计划,为雨水渠系统
进行检查、疏浚和维修工作。此举是确保能定期检查
有问题的排水渠,尤期是在雨季来临前及雨季期间。
如发现有任何淤塞及损毀,便会立即清理和修葺。香
港的河道、主要水道、暗渠和雨水渠约共长2 000公里
。根据这项防范性维修计划,我们每年最低限度会检
查其中800公里的排水道,所需的维修工程耗资约1亿
元。此外,该署每年亦会执行一项视察防洪设置的特
别计划,视察项目包括洪泛抽水站及地区防洪警报系
统,以确保这些设施在暴雨来临时能全面有效运作。
16.我们亦采取特别行动来确保短期內西九龙区现有的
雨水渠系统能尽量有效运作。这些措施包括由拓展署
于 1997 年6月完成的腹地渠务改善工程、路政署加设
60条集水渠来疏导表面径流、于1997年进行闭路电视
视察调查和清理弥敦道地下的排水渠及四周环境、视
察和疏浚区內主要的多管道箱型暗渠。该项工作将于
1998年雨季前完成。
坑渠入口阻塞
17.多宗地区性水浸事件不是由于雨水渠排水量不足,
而是由于坑渠入口被垃圾阻塞所引致。市政总署及区
域市政总署已加紧清理工作,保持路旁沟渠免受垃圾
淤塞。
地盘工程
18.我们已证实有些地区性水浸是由个别建筑地盘工程
所导致。建筑废料阻塞排水渠、临时排水措施的不足
、临时工程防碍排水系统或损坏排水渠,都会导致问
题产生。每年雨季之前,渠务署都会去信提醒负责建
筑地盘的工程师、认可人士、顾问公司及承建商,请
他们合作,严格管制他们的建筑工程。
水浸黑点
19. 过去三年,渠务署已找出108个以往经常受水浸影
响的黑点,并努力寻求办法及拟定计划,解决这些水
浸黑点。我们已于个别黑点进行补救措施和紧密监察
,至现时为止,已实施短期改善及管理措施,有效地
消除了24个水浸黑点。虽然要解决余下的黑点,将有
赖于完成上述第5至12段所述的长远结构工程措施,但
渠务署仍会继续尽力纾缓这些黑点受水浸的影响。
明渠加盖
20. 明渠加建上盖及有关环境改善工程的可行性研究
已于1996年7月展开,而现时仍在进行中。有关顾问
公司已就全港挑选出来的31条明渠完成了工作文件
。基于考虑到防洪因素,如果加盖后会引致排水问
题和增加日后运作和维修的困难,我们便不会赞成
为明渠加盖。但另一方面,当局现正就建议适宜加
盖的明渠咨询各区议会。
规划和立法措施
21.规划和立法措施是透过非结构工程措施,制定长
远的防洪理想和计划来应付每区的未来增长和发展
,这些措施包括︰
排水系统整体计划研究
土地用途规划和排水系统影响评估
土地排水条例
排水系统整体计划
22.当局已于1996年展开筹备排水系统整体计划,这项
计划涵盖全港所有容易发生水浸的地方。这些研究会
全面检讨现有雨水排放系统的状况及排水量,包括所
有接获报告的水浸事件。根据这些研究,渠务署将会
制订长期及短期的措施改良排水系统,以应付现时及
未来发展的需要,此外,该署亦会发展一个渠务资产
管理电脑系统,协助未来雨水排放系统的维修。渠务
署亦会进行共 7 项排水系统整体计划研究。这些研究
涵盖的范围及其时间表见夹附图1。
23. 首5项排水系统整体计划研究正在进行中。第一项
研究,即新界西北部排水系统整体计划研究,以及第
二项研究,即香港北部排水系统整体计划研究,将分
别于1998年1月及2月完成。第一项涵盖新界西北部的
研究提出的主要建议包括加高现时主要河道的两岸、
加设新排水渠来疏导容易发生水浸的集水区的雨水和
改善各类容量不足的水管。第二项排水系统整体计划
研究涵盖港岛北部,该处的集水区包括自然山边和高
度市区化的沿海地带。有关研究显示现时的排水系统
,尤以市区而言,均出现容量不足的情况,故建议透
过隧道将高地集水区的雨水直接引导入海。此举比扩
大楼宇密集区內的主要暗渠优胜。第六项研究不久将
于1998年初展开,而最后一项研究亦会于1998年中开
始。
土地用途规划和排水系统影响评估
24.市区化和基础设施的发展,都会影响该区的排水系
统。为尽量减低这些影响,渠务署会在拟备或修订土
地用途图则时,提供排水方面的意见,以确保整体土
地用途建议符合土地排水的需要。我们亦要求大型基
础设施的倡议人进行排水影响评估,找出并进行纾缓
措施,作为计划的一部分。当局会向私人发展倡议人
或认可人士发出「须知通告」,列明程序。类似的指
引亦会发给负责公共建设工程的政府部门。
土地排水条例
25.《土地排水条例》在1994年通过,授权渠务署可进
入已刋登于宪报的排水监管区,包括私人土地,进行
渠务维修工程和清除主要水道的淤塞物,5 个排水监
管区已刋登宪报,当中包括了新界容易受水浸影响的
主要盆地,其中4个监管区已获得批准,另1个则因有
反对意见而仍在考虑中。自宪报刊登监管区以来,渠
务署已能有效地疏浚这些主要水道,以提高容量,减
低邻近地区水浸的次数和严重性。
结论
26.政府会继续努力落实上述措施,以减少水浸对社会
的威胁。
渠务署
199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