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经济事务委员会
海鱼养殖业的发展及渔业的整体人力需求
I. 引言
本文件向各议员简介政府对海鱼养殖业发展的政策,以及现时对渔业人力需求的
检讨。
II. 海鱼养殖业
2.海鱼养殖业由海鱼养殖条例(第353章)保护及规管。该条例规定所有海鱼养殖活
动均须领取牌照,在指定的养鱼区进行。本港目前共有26个指定的养鱼区,占海
域面积209公顷,持牌养鱼戶约1500个。持牌鱼场大多是小规模,以家庭式经营
,平均占用约250平方米海域面积。
3.海鱼养殖业使本地消费者有稳定的新鲜海鱼供应,贡献颇大。这些鱼场于1997年
的年产约为2,960公吨海鱼,总值为1亿7,800万元,占本港每年食用的活海鱼约10%
。
政策目标
4.政府的政策是促进海鱼养殖业与其他渔业一起发展,使本地消费者有稳定的鲜鱼
供应。
5.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渔农处向该行业提供技术支援,以提高其生产力;向海鱼养
殖者提供贷款;参与国际会议,以加强海鱼养殖发展及研究的国际合作;以及执行
法例,以保护及规管海鱼养殖。最近,该处并加强工作,以监察红潮及减少其对海
鱼养殖业的影响。
减少海鱼养殖业受红潮影响的工作
6.自1983年起,当局设立了一个红潮报告网络,以监察红潮在本港水域出现的情况
。该网络使渔农处可尽快收集发现红潮的报告,以便采取跟进行动,俾能及时向附
近的海鱼养殖者发出警报。
7.今年3月及4月,本港出现了一次特大的红潮,杀死了海鱼养殖区內大部分海鱼。
为了能更早向养鱼戶发出红潮(或浮游植物暴增)警报,渔农处已于今年5月起加强
其浮游植物监察计划,每星期在13个养鱼区內采集水质样本两次,以及每星期在
三个外海地点采集水质样本一次,以监察水中的浮游生物。此外,渔农处亦加强
了与养鱼戶的联络网络,即使于办公时间过后,仍能迅速向他们发出警报或提供
紧急支援服务。再者,渔农处正与香港水产养殖业总会合作,在鱼类养殖区成立
「联络互助小组」,以助发放红潮警报,监察鱼类养殖区的情况,及统筹鱼排迁
移及其他适当的补救行动。
8.同时,政府亦成立了一个红潮专家小组(成员包括来自大专院校和政府有关部门
的专家),就如何更有效地对付红潮,向政府提供意见。上文第7段所述经加强的
浮游植物监察计划,已参照专家小组的意见,及在其协助下进行。该小组亦曾讨
论其他事项,包括以人造卫星遙远感应的方法来监察红潮,及以化学物控制红潮
等的功效。
9.渔农处为进一步改善本港水域发生红潮的预早警报,以及尽量减少红潮对海鱼养
殖的影响,最近展开了一项有关监察和管理红潮的顾问研究。这项研究预期于1999
年年初完成,之后政府会检讨香港的红潮监察及管理计划。
10.为减少红潮的危害,当局亦建议采取行动,清除海鱼养殖区海底的沉积物,以
改善该等区域的海洋环境。故此,渔农处将会进行一项试验计划,挖除此等海底
沉积物,预期于1999年年初完成。如这项试验计划的效果良好及有足够拨款,政
府会考虑把挖除淤泥的工程推展至其他养鱼区。
技术支援服务
11.政府提供技术支援服务,以助养鱼戶提高生产力及减少鱼病造成的鱼类损失。
渔农处在3个渔业分站进行适应性研究,协助本港海鱼养殖业持续发展,并提高本
地渔产品的市场竞爭力。第一,吉澳渔业分站设有实验网箱养殖设施,主要从事
养鱼技术研究,例如试养新品种、改善鱼粮配方及养殖技术。第二,坳头渔业分
站专责进行鱼病调查及研究。第三,香港仔渔业分站负责水质分析,包括监察红
潮。
12.为有更多鱼类品种可供选养,及提高海鱼养殖业的竞爭力,渔农处会选择合适
而又有市场潜力的新品种,向养鱼戶推介。例如近期试养的红鼓及泥鯭,效果令
人鼓舞。该处正推广在本港养殖这些品种。其他有潜质的品种,例如金鼓及泥黃
亦正在试养中。
13.渔农处由1994年起,已成功研制合适的湿式粒料鱼粮(包括杂鱼、鱼粉、多种维
他命及黏合剂),向养鱼戶推介。这种湿式粒料鱼粮与传统的杂鱼鱼粮比较,大大
减少饲料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并有更佳的換肉率,和令鱼类更快长大。渔农处继
续为鱼类的不同生长期和不同的鱼种,改善并研制更多湿式粒料鱼粮配方。到现
时为止,已有430个养鱼场采用了上述环保饲料喂养鱼类,我们的目标是于2000年
增加采用此类饲料的养鱼场数目达至500个。
14.鱼病是养鱼戶经常遇到的问题。渔农处向他们提供鱼病诊断设施。坳头渔业分
站负责调查鱼病的起因,并指导养鱼戶采取适当的治理及预防措施。此外,该站
亦试验市面现有的疫苗,以确定它们控制本地养殖鱼种所遇到的细菌疾病的功效
。
15.除了由渔农处进行研究外,政府亦透过工业支援资助计划与及环境及自然保育
基金,拨款给大专院校进行有关海鱼养殖的研究。
向海鱼养殖戶提供贷款
16.渔农处亦从嘉道理农业辅助贷款基金提供低息贷款,协助养鱼戶提高生产力。
在1993至1997的过去5年內,共发放88宗贷款,款额达487万元,给海鱼养殖戶购
买鱼苗、鱼粮和鱼场设备,以及建造和维修鱼场。
海鱼养殖发展及研究的国际合作
17.我们透过参与有关的国际及区域组织,例如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亚太经
济合作组织辖下的渔业工作小组及亚太水产养殖中心网络,了解国际上关于海鱼
养殖的新发展及研究。我们尤其积极参与亚太水产养殖网络的活动。该网络是一
个区域组织,专门在水产养殖的发展方面,协助政府成员(成员共14个,包括中国
、中国香港和亚太区內其他政府)。亚太水产养殖中心网络近期讨论的事项包括养
殖石斑鱼、鱼类健康管理及鱼产品的安全。本港和华南地区在海鱼养殖品种及管
理技术方面,均有相近之处。因此,我们和內地机关保持联络,探讨在水产养殖
发展及研究方面的合作机会。
海鱼养殖法例
18.渔农处因应海鱼养殖业在过去多年的转变,最近曾就海鱼养殖条例的条文进行
检讨。我们现正考虑修订其中某些条文,包括第8条禁止转让海鱼养殖牌照的条文
,并会于短期內,就建议的修订,征询海鱼养殖业的意见。
III.渔业的人力需求
內地过港渔工计划
19.由于渔工需要长时间在香港境外作业,加上工作艰苦,令到捕鱼行业欠缺吸引
力,以致渔业在招聘本地渔工方面一直有困难。本港的渔船船主自80年代起透过
到內地各港口招聘渔工,以解决这问题。不过,由于这些渔工沒有有效的旅游证
件,故不获准进入香港水域,以致有关的渔船在进入本港水域前,须让所有內地
渔工在內地离船,令到渔船沒有足够人手在本港卸下渔获。当局在1995年实施內
地过港渔工计划,以协助远海渔船(长度不少于25米,或引擎马力不少于400匹的
渔船)在本港卸下渔获。根据这项计划,当局准许最多不超过3,500名內地渔工进入
香港,专责在指定的鱼类批发市场协助卸下渔获。这计划于1997年扩大,以包括
长度不少于20米或引擎马力不少于200匹,经常在香港水域以外捕鱼,及每次作业
为期3日或以上的渔船,而不只限于「从事远海捕鱼的船只」。获准进入香港的內
地渔工的上限,已由3,500人增至5,500人。
20.內地过港渔工计划并非一项输入劳工计划。该等渔工的聘用合约是在香港境外
签订,而他们的工作主要在香港境外进行。
21.于临时立法会经济事务委员会1998年1月5日的会议上,本局向议员讲及扩大以
上第19段所述的內地过港渔工计划。议员要求当局切实重新评估整个渔业界的实
际需要和人手需求。
22.为此,渔农处已征询渔民团体的意见,以收集渔业人力需求的数据和意见。征
询的初步结果如下:
捕鱼业
23.截至1998年9月30日,內地过港渔工计划的5,500个配额之中,有4,880个已分配
给成功的申请者。渔农处现正办理43宗共涉及150个配额的申请。
24.本港目前约有2,800艘P4舢舨、非机动渔船及长度在10米以下的机动渔船,他们
现时并沒有资格根据现行的內地过港渔工计划申请配额。但由于作业规模细小,这
些渔船的船主似乎沒有劳工短缺的问题,他们的家庭成员已可提供所需的人力,不
假外求。
25.目前约有530艘长度介乎10至20米的机动渔船,亦不包括在內地过港渔工计划的
范围內。这批渔船大部分同时领有本港及內地的牌照。随著本港水域渔业资源减少
,这批渔船越来越多改到香港水域以外的远海作业。此外,约有260艘从事搬运鲜
活海鱼的机动船只。这些船只当中,除了长度在10米以下,主要在本港水域內作
业的较细船只外,大部分较大的船只均领有本港和內地的牌照,在內地收鱼及运
返香港发售。这两类船只的船东难以在本地招聘工人,原因是他们的渔工离港时
间长,工作又艰辛。
水产养殖业
26.水产养殖业包括海鱼养殖、塘鱼养殖及规模较小的养蚝业。过去数十年,养蚝
业日趋式微,似无劳工短缺的问题。海鱼养殖业及塘鱼养殖业合共有持牌海鱼养
殖场约1,500个和塘鱼养殖场400个,过去多由场主及他们的家人打理。由于年轻一
代受教育较多的家庭成员喜欢找寻其他更为吸引的职业,鱼场劳工短缺的问题日深
。加上鱼场位置偏远,工作艰辛,导致难以在本地招聘工人。
27.由于海鱼养殖戶在本港水域的固定地点养鱼,他们聘用的工人将会全时间在香
港工作。现时,本地养鱼戶可根据补充劳工计划的条款及条件,申请输入外地劳
工。不过,有些养鱼戶表示在依从该计划的条款及条件方面有困难。
未来路向
28.鉴于以上咨询结果,经济局及渔农处现正征询各有关政策局(包括教育及人力统
筹局、保安局、劳工处和入境事务处)的意见,检讨內地过港渔工计划的范围,及
探究其他方法,以解决本港渔业人手不足的问题。我们预期于1999年年初完成这
项检讨,并会向经济事务委员会报告检讨的结果。
经济局
1998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