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卫生事务委员会
一九九九年九月十三日会议

有关在公立医院急症室附近
设立门诊服务的建议


目的

本文件旨在告知议员有关医院管理局(医管局)所提出,在公立医院急症室隔邻设立家庭医学式诊所的建议。

背景

2. 公立医院急症室的主要工作是为病情危殆或严重受伤的病人提供紧急生命支援和紧急治理;以及当发生重大意外和灾难出现大量伤亡时,提供紧急治理服务。自医管局成立以来,公众日益倚赖急症室服务。急症室求诊人数由1991年的129万人,大幅增加至1998年的230万人,增幅达百分之78,相对同时期的人口增长由580万人增至680万人,增幅只是百分之17。

3. 为了应付对公立医院急症室服务增加的需求,医管局已在所有急症室推行分流制度,按照病人的病况予以分类,并为病况紧急的病人优先治理。在分流制度下,病人会被分为五类:危殆、危急、紧急、半紧急及非紧急。而到急症室求诊病人的轮候时间,会视乎他们的分流类别而定。

4. 过去的统计显示有相当大比例的急症室求诊病人,其病况并非紧急或迫切的。在1998-99年度,半紧急和非紧急个案分别占急症室总求诊人数(大约230万)的百分之63和百分之11(1997-98和1998-99年度急症室求诊人数列于附表)。从临床角度而言,这些病人大部分都可以由家庭医学诊所或基层医疗诊所治理。

在于急症室隔邻设立家庭医学式诊所的建议

5. 为了照顾病况属半紧急或非紧急病人的需要,和应付对急症室服务日益增加的需求,医管局现正研究于公立医院急症室隔邻设立家庭医学式诊所的可行性。设立诊所的主要目的是 :-

  1. 为病况属半紧急或非紧急的病人,提供另外的选择,方便他们在合适的医疗设施內,迅速获得医疗服务 ; 及

  2. 纾缓对急症室服务需求的压力,确保它们可以有效地运作,为病况较紧急和危殆的病人,提供高质素的医疗服务。

6. 医管局计划与私家医生/机构合作,在急症医院急症室隔邻设立家庭医学式诊所。医管局建议由私家医人、团体或机构,去提供这些诊所服务。这些诊所会独立于公立医院,而参与诊所运作的私家医生,须自行安排职员人手及药物供应。

7. 为了纾缓对急症室服务需求的压力,医管局预算这些诊所会在平日的高峰时间、周末及假日开诊。急症室的高峰时间主要是由上午9时至中午;下午1时至4时;以及晚上8时至11时。在1998年3月,于高峰时间往急症室的求诊人数,占总求诊人数的百分之51。而在这百分之51的求诊人数中,百分之73属半紧急及非紧急的病人。

8. 急症室的医护人员会通知被分流为半紧急或非紧急的病人所需的估计轮候时间,并会建议他们可选择向急症室隔邻的家庭医学式诊所求诊。由于半紧急或非紧急病人所需的轮候时间相对较长 (目标轮候时间分别为少于90及180分钟),病人可能会选择到急症室隔邻的诊所迅速接受诊理。至于诊所的收费水平,会视乎将来医管局与私家医生磋商的结果。

未来路向

9. 医管局已就有关在急症室隔邻设立诊所的建议,与各公立医院、专业团体例如香港医学会、私家医生以及其他医护提供者进行讨论,征求他们的意见。他们认为这是一项可接受的建议,并已有超过一间公立医院表示有兴趣参与。若有关建议得到医管局董事局通过,医管局打算在2000年推行这计划。


卫生福利局
一九九九年九月


附表

急症室求诊人次




分流级数*
危殆紧急半紧急非紧急未经分类#总数
1997-98
首次求诊总人次15,297486,3251,275,095243,20260,8952,080,814
占首次求诊总人次百分比0.7%23.4%61.3%11.7%2.9%100%
1998-99
首次求诊总人次13,306529,1371,419,420239,84660,9292,262,638
占首次求诊总人次百分比0.6%23.4%62.7%10.6%2.7%100%


* 自1999年4月起,分流级数由4级增至5级

# 未经分类的类别主要包括那些在被分流后但未接受诊治便自行离开的病人,以及有些未有清楚纪录分流类别的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