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CB(1)1387/98-99(07)号文件
LC Paper No. CB(1)1387/98-99(07)

对《迈进新世纪:公务员体制改革咨询文件》的一些看法
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副教授
曹景钧

《迈进新世纪:公务员体制改革咨询文件》(下称"文件")是一份轮廓性的文件。文件中
点明了改革的重点与方向,将会改革的包括:入职制度,聘任制度,长期聘用、退休
制度、薪酬与表现挂钩等等。公务员体制的改革是世界性的潮流,香港亦不能例外。
检讨这份文件的标准,除了公开、公平、稳定和灵活的原则是否达到改革目标外,还
应看这样的改革是否得到市民的支持与公务员队伍的合作?而这种改革是否与本港的
政治与经济环境相配合?这是本文试图评估的准则和讨论的主旨。全文分为两大重点
,(一) 工作表现评核制度;(二) 公务员改革的政治经济学。

工作表现评核制度

文件中,只是泛泛地点出了工作表现评核的原则性问题,并沒有进一步解释为何目前
的工作表现评核制度达不到原先应该达到的效果,缺点和问题在甚么地方?新的工作
表现评核制度(Performance Management)如何在目前的政府机构內部落实?应该具备的
条件及环境因素是否存在?又以什么标准来量度工作表现?这些有待进一步的解释和
摸索,才可以确立一个清晰的指引。

在目前研究的工作表现评核制度的文献中,可以肯定如果沒有以下的条件,工作表现
评核成功的机会将会减少。

  • 工作表现可以被客观量度

  • 上级与下级或评估者与被评估者之间有相当程度的互信

  • 上级与下级相互沟通,可以表达对评估与被评估之间的感受

  • 如果评核表现好的话,可以得到相应的回报(Schay, 1997, P.255)
这些因素显现了公正、公开、诚信和具有透明度的原则。评估的成功有赖以上的条件
,究竟我们的部门是否具备这些条件?如果有,目前的评估制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机构文化和诚信是否存在?或者有其他问题使目前的评估制度不能达到目的?从学术
文献与现实环境中,机构文化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需要漫长的时间进程。如
果港府只有个别部门具备这些条件,那末,可以先在这些部门作试点,看看成效,才
推展到别的部门。

假定推行绩效评估也是透过这种方法,客观公正地评估工作人员的表现,表现好的可
以奖赏,表现差的便惩罚。在美国的公共部门中,论功行赏(Merit Pay)可以改善工作表
现是很难得到証实的(Risher, Fay and Perry, 1997, p.215),论功行赏本身就具有深一 层的
意义,单一的指标如0分(最差)到8分(最好),假如一个文职人员取得 5分,和另一个在
交通工程部门的人员取得5分是一样的(p.217-218),但是这些假设与指标本身已具有很
大的爭议性了,如部门与部门之间如何比较?部门內部不同的工作如何分类?这些技
术性的问题是需要解决的。

再者,因工作表现的评核方法,可能会导致"一刀切"或(one size fits all)(Halachmi, 1999)来
评核不同性质工作的机构,或以单一标准的方法来评估不同级别、职务和性质的公务
员。如入境事务处或运输处的公务员,是否可以用同一个单一的标准来量度呢?他们
的工作要求、岗位特色不一样,若表面采用一个"客观"、"准确"的方法来测量,而将
他们之间的差异加以抹煞,这是有问题的。

公务员改革的政治经济学

目前很多公务员团体反对公务员改革,一些社会人士对改革亦有所保留,这都是很正
常的现象。但他们的反对声音,有部分不是针对这份咨询文件,而是对公司化、私有
化或外判而产生的不安与恐惧,担心饭碗不保。经济不景,失业大军人数增加,令到
公务员队伍感到不安,是可以理解的。但细心分析,也表明了以下的二种涵义,(甲)
中下层的公务员不明白改革的真正意图与目标,误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推行改革,是
针对他们。(乙)这里亦涉及到改革应审慎,需要做全盘的计划,不宜操之过急。中国
公务员改革的推行是由点到面,分层进行,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落实的,以保障员
工的生计,这是我们可以借鉴的。

当然,任何的改革最终还是要看是否达到目标?效率是否高?服务市民的质素是否提
高了?但就这份文件看来,重点放在內部问责(internal accountability),即雇员与政府雇
主和行政单位与整个组织的关系。而外部问责(external accountability),诸如要对市民、
立法机关和监管机构等负责任;衡量和策略的抉择要有公平、智慧和价值判准等,
(Halachmi 1999, p.63),在文件中似乎甚少谈论,这亦是广大市民所关心,所不满意的,
要求政府改革的一个最重要动力。市民在过去一年多以来面对的一连串危机,诸如禽
流感、机场大混乱事件、经济衰退,失业人数剧增等,以致对前景的信心受到动搖。
加上公务员与一般市民的入息存在距离,所以市民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反弹,故要求
政府改革之声此起彼落,不绝于耳。

说句公道话,在过渡时期,公务员被视为最廉洁、有效率、能干且能稳定整个社会的
"神话"打破了;但这不表示公务员就像个别人士所渲染的那样,这是一个180 度的改
变,对大部分的公务员是不公平的。可以说,大部分的公务员是胜任的,只是制度上
的僵化,令到他们出现一些偏差,机构文化之作祟亦是原因,这点不能以偏盖全,由
歌颂变为诬骂,这是不公平,亦不是事实。况且大部分的公务员是政策的执行者,多
种危机处理的方法是上级决定的,他们只是执行任务,无须承担责任。

当然,收入偏差,外围经济环境与本港內部的经济难以在短期內复苏,失业大军数目
增多,都会造成一种不平衡与相互妒忌的心态,这不是公务员的错,是过去的政策与
环境所形成的。市民最关心的问题是决策者的能力,和处理危机管理时所表现的识见
与抉择,让市民可以有信心,有一个方向感,与政府同心同德,共渡困难。所以领导
层是决定性、关键全局和方向性的,而市民恰巧是需要外部问责(external accountability)
,谁做错了谁要负责,向市民交待。如果用这个角度看来评估这份文件,那末目前的
做法只不过是从外部问责转为內部问责,从政治问责的问题改为行政手段,难怪有些
公务员认为这份文件是针对中下层公务员而发,让他们的饭碗不保,造成人心惶惶。
如果政策错了,是上层的问题,不是一般的执行者。上层的改革才是关键全局,才可
以满足市民的要求。公务员的改革,如果上层沒有作出相应的改变,这样的改革,还
是搔不到痒处。

结语

这一份公务员改革的文件是一份重要的文献,迈进了重要的一步,显示了港府对改革
公务员体制的决心。文件中有关入职与离职的弹性处理,应该是值得称颂的规定。但
正如文中所强调,真正执行与落实政策,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中间的阻力亦不少。
包括如何具体落实工作表现评估制度,改革上层公务员的应变与面对危机的管理能力
,以及改革所面临的外间政治与经济因素,如何协调,相互配合,改革一定要慢慢推
行,切忌四处点火,多边作战。况且现今港府推行多种改革政策;有赖这些公务员的
推行、落实与支持。要对准病症的根源下药,使本港的公务员体制更稳健,更有效率
、更廉洁地服务市民。

注释:

    Howard Risher, Charles H. Fay, And Associates 1997.

    New Strategies for Public Pay, San Francisco: Jossey - Bass Publishers.

    Arie Halachmi, 1999 : Mandated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 A Help or a Hindrance? in National Productivity Review, Spring, 59-67.

m892/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