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定地方的電子道路收費計劃
ISE12/2022
香港的擬議電子道路收費計劃
近期發展
新加坡電子道路收費計劃
新加坡電子道路收費計劃的主要特點
其他配套措施
- 除了利用新加坡計劃管理道路使用需求,陸交局還推行其他重要政策工具,以期進一步紓緩交通擠塞和提高運輸效率,當中包括(a)建立完善的道路網絡,並盡量提高道路容量;及(b)發展優質而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統,以減少市民對私家車的依賴。27為了提高市民的接受程度,陸交局在推出新加坡計劃時為所有車輛免費安裝車內裝置。該等策略有助新加坡計劃能有效運作,因駕駛者有了替代道路或其他交通工具出行,可選擇無需經過收費區/點前往目的地,省卻繳付電子道路收費。
新加坡計劃的成效
近期發展
- 2016年,陸交局斥資5.56億新加坡元(31億港元),將新加坡計劃使用的短距離微波通訊科技升級,轉至全球導航衞星系統。應用衞星系統科技的新一代電子道路收費計劃,將於2023年推出;屆時,陸交局可在無需加設新收費門架的情況下,靈活地擴大計劃的覆蓋範圍,亦可免卻因安裝和維修門架引致的高昂開支。此外,當局亦可考慮引進更公平的道路收費機制,例如以距離模式收費。現有車內裝置亦將更換成設有大屏幕的車載裝置,可以為駕駛者顯示地圖、實時交通資訊、收費區位置預警提示等增值資訊。
米蘭C區計劃
C區計劃的主要特點
- C區計劃覆蓋的米蘭市中心區,33收費區覆蓋約8.2平方公里,相當於米蘭市約4.5%的面積。設有43個入城點,各點均安裝攝影機系統進行監控,利用自動車牌識別技術辨認車輛。攝影機偵測到的車牌號碼會與相關資料庫進行配對,以確定應收取的適當費用,以及車輛是否涉及任何逾期費用。C區計劃的收費時段,定為星期一至五07:30至19:30(公眾假期除外)。至於繳費方法,駕駛者可在入城當天或次日24:00前在指定地點或網上購票,或透過直接付款支付。
- 為實現控制交通流量,以及減低道路交通造成空氣污染此兩大目標,C區計劃訂有以下收費和運作安排:
-
(a)
-
(b)
收費優惠──居於C區內居民的車輛,以及位處C區內公司的商用車經登記後,均享有優惠收費,分別為2歐羅(17港元)和3歐羅(25港元);
-
(c)
豁免安排──公共機構的車輛和緊急服務車輛可獲豁免繳費,公共交通工具、電單車,以及電動車或混能車等環保車輛亦獲此優惠;及
-
(d)
禁止若干類型車輛進入C區──長度超過7.5米的車輛(獲豁免車輛除外),以及高污染車輛不得在計劃下的收費時段內進入C區。
提高市民對C區計劃接受程度的配套措施
- 當地市民普遍接受C區計劃,得力於當地政府承諾將計劃帶來的收入,再投資於與交通相關的項目上,藉此提升交通系統的可持續性,以及改善前往市中心的各種替代交通服務。例如,自2012年起,當地政府將C區計劃的收入,再投放於增加公共交通服務的班次、推行市內單車共享計劃,以及其他交通相關基建項目。
計劃的成效
結語
- 香港正計劃在中環核心區實施以周界為本的電子道路收費計劃,並向駛入收費區的車輛按次及不同時段收取非劃一徵費。至於具體運作及收費安排等細節,仍有待政府再作公布。至於新加坡和米蘭,為了實現交通管制及其他相關目標,兩地分別推出各具特色的電子道路收費計劃,以切合當地情況的運作安排,成功地控制/減少指定收費區內的交通流量。經過20多年來不斷優化,新加坡已發展出一套"靈活應變"的電子道路收費計劃,讓政府可因應交通情況定期調整計劃的覆蓋範圍和收費水平。至於米蘭的C區計劃,雖然自2012年推出後覆蓋範圍和收費機制大致維持不變,但為了實現交通管理和控制空氣污染的兩大目標,C區計劃一開始已按不同車輛類別等準則設定不同徵費水平,並向使用潔淨燃料的車輛和緊急服務車輛作出豁免繳費安排,又設定車輛入城限制,禁止大型及/或高污染車輛在收費時段內駛入收費區。
- 為了令公眾更接受電子道路收費,新加坡和米蘭的相關計劃均訂定清晰和具透明度的目標,更推出配套措施,為需要前往收費區的市民提供替代交通工具,而有意繞過收費區的駕駛者亦可使用替代道路,避免支付電子道路收費。米蘭政府還承諾將C區計劃帶來的收入再投放於交通相關項目,並為收費區內的居民和公司提供優惠收費,冀減輕他們的負擔。
立法會秘書處
研究及資訊部
資料研究組
鄭慧明
2022年8月5日
附註:
- 在2000年代,斯德哥爾摩和倫敦等其他歐洲城市亦分別推出電子道路收費計劃。前者實施以周界為本的電子道路收費計劃,收費機制的設計借鑒新加坡計劃;後者則採用類似米蘭的區域為本電子道路收費計劃。對比上述3個歐洲城市相關計劃的成效,米蘭在推出計劃後錄得進入收費區車流的減幅較大。
- 截至相關年度12月的數字。請參閱運輸署(2022)。
- 中環核心區東臨花園道/美利道,南至荷李活道/下亞厘畢道,西接林士街,北瀕海岸線。
- 除車流增加外,"老闆車"(chauffeur-driven vehicles)長時間逗留、車輛違例停泊和非法上落客貨等因素,亦加劇了中環核心區的交通擠塞情況。
- 請參閱運輸署(2019a、2019b)。
- 政府分別在1983-1985年、1997-2001年,以及2006-2009年等期間進行該3項研究。
- 請參閱運輸及房屋局及運輸署(2015)。
- 當局進行是次公眾參與活動,旨在跟進交通諮詢委員會("交諮會")的相關建議。2014年3月,交諮會接受政府邀請,就香港的道路交通擠塞情況進行研究。交諮會在9個月後提交報告,當中共建議12項短、中、長期措施,以解決道路交通擠塞問題。其中一項建議是當局應及早籌劃進行電子道路收費試驗計劃,以便善用有限的路面空間。請參閱交通諮詢委員會(2014)。
- 2017年,政府公布電子道路收費先導計劃的公眾參與報告,當中提及有公眾人士對計劃表示關注,包括增加巿民在公共交通費用上的負擔、令富裕人士可優先使用中環核心區的道路,以及對收費區內的商業活動和居民造成的影響。另有意見質疑,在紓緩交通擠塞方面,電子道路收費計劃是否較其他措施(例如在中環核心區加強執法)更具成效。此外,亦有人關注政府將如何運用該計劃帶來的收入。請參閱運輸及房屋局及運輸署(2017)。
- 鑒於中環核心區是本港極為重要的商業中心區域,加上區內交通擠塞問題嚴重,故此被視為推行先導計劃的合適地點。此外,中環核心區擁有優良及覆蓋廣泛的高容量公共交通服務,接通全港各區,讓私家車和的士用家可選擇不同替代公共交通工具進出該區。再者,如駕駛者只是路經中環核心區,他們可選擇中環灣仔繞道作為免費替代路線,以繞過收費區。
- 《香港智慧城市藍圖》旨在把香港構建成為智慧城市,而智慧出行正是藍圖所訂的6個重點發展範疇之一。智慧出行措施的整體目標,在於確保香港將來能構建一個安全、具資訊性、環保、高效和便捷的交通系統。
- 政府表示,先導計劃並非旨在增加政府收入,因此會考慮根據計劃實施後的淨收入數額,額外提供相若的恆常資源,用於推出各項措施提升公共交通服務質素,並鼓勵市民多加使用。
- 在以周界為本的收費機制下,收費水平可因應不同時間、地點和行駛方向而作出調整,以應付不同程度的擠塞情況。
- 根據初步規劃,集體運輸工具、緊急服務和警方用途車輛,以及殘疾人士專用車輛可獲豁免繳費。
- 國際專家小組的成員來自香港、英國、美國、新加坡和瑞典。
- "不停車繳費系統"為另一項智慧出行措施,將由2022年年底起分階段實施。該系統採用無線射頻識別科技及自動車牌識別科技,與先導計劃建議使用的科技一致。在該系統下,駕駛者可憑繳費貼以遙距方式繳付政府收費隧道及青沙管制區的隧道費。繳費貼是配有無線射頻識別技術;車輛貼上繳費貼後,無亭收費設施便可偵測到有關車輛駛過。
- 西區海底隧道("西隧")的"建造、營運及移交"專營權將於2023年8月屆滿;運輸署計劃在接收西隧後,於3條過海隧道(即西隧、海底隧道和東區海底隧道)實施"擠塞徵費"計劃。該計劃應用為"不停車繳費系統"而設的基礎設施,將因應隧道在不同時段的擠塞情況,收取不同的隧道費,以遏抑和分散繁忙時段超額的交通需求。
- 在通行證計劃下,當局按進入收費區的車輛類別徵收不同費用,在實施計劃期間亦曾因應交通流量情況多次調整收費水平。私家車通行證最初每天和每月的收費,分別為3新加坡元(6港元)和60新加坡元(125港元)。一些車輛如巴士、警車和軍用車輛,以及載客不少於4人的車輛,進入收費區時獲豁免購買通行證。
- 在通行證計劃實施初期,進入收費區的車流減幅達44%。截至1988年,相關減幅仍維持在31%左右,即使同期車輛數目的增幅高達77%。請參閱Chin (2005)。
- 通行證計劃的其中一大不足之處,在於駕駛者購買通行證後,可在同一天內多次進入限制區。由於無須每次繳費,駕駛者付出一次費用便可多次進入限制區,造成交通擠塞。
- 短距離微波通訊是一種無線通訊科技,可供車輛直接與周邊基礎設施進行安全通訊,而無需使用任何蜂窩基礎設施。
- 於星期日、公眾假期,以及若干公眾假期前夕13:00之後的時間,當局不徵收電子道路收費。
- 車輛駛經收費門架時,系統檢測到車內裝置後,便會從智能卡扣除應收的電子道路收費。此外,駕駛者亦可經指定服務供應商作出登記,安排以信用卡或扣帳卡支付電子道路收費。
- 若智能卡現金餘額不足,駕駛者除了要清繳未付的電子道路收費外,還須支付10新加坡元(57港元)的行政費用。若駛經收費門架的車輛沒有安裝車內裝置,有關駕駛者須繳交罰款,每駛經一個運作中的收費門架罰款70新加坡元(397港元)。
- 例如,某電子道路收費區的平均車速若高於最佳行車速度,該區的收費水平便會降低。反之,若平均車速低於最佳行車速度,收費水平便會提高。
- 由於爆發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新加坡自2020年年初起更頻密地檢討電子道路收費水平。此外,在疫情期間,新加坡曾於2020年4月7日至6月1日實施"熔斷"措施,暫停部分經濟及社交活動,以致收費區的車流大跌,新加坡政府於是在2020年4月6日至7月26日,暫停於所有門架徵收電子道路收費。及後當局檢討最新交通情況,決定自2020年7月27日起在選定的快速公路恢復電子道路收費。
- 為了提高市民的接受程度,陸交局在推出新加坡計劃時為所有車輛免費安裝車內裝置。
- 請參閱Chin (2005)及Land Transport Authority (2010)。
- 新加坡一直將電子道路收費定位為交通管理工具,而非為增加政府收入的措施。事實上,電子道路收費計劃取代通行證計劃後,相關收入有所減少。請參閱Theseira (2021)。
- 請參閱Energy Foundation (2014)。
- 在Ecopass計劃下,指明污染等級車輛在星期一至五07:30至19:30期間進入收費區,須繳付介乎2歐羅(23港元)至10歐羅(115港元)的污染費,前者適用於較新型及污染程度較低的汽油車輛,後者則適用於較舊型的重型柴油車輛。混能車、電動車和另類燃料車輛均可自由進入收費區。
- 市中心的交通流量減幅其後略為放緩,由計劃推出首年的21%降至2011年的11%。請參閱Agenzia Mobilita Ambiente Territorio (2017)及Croci and Douvan (2016)。
- 收費區覆蓋約8.2平方公里,相當於米蘭市約4.5%的面積。
- 若駕駛者在進入收費區當天或次日24:00前沒有繳費,當局會向其徵收15歐羅(125港元)的延期罰款。
- 學校巴士收費較低,由15歐羅(125港元)至40歐羅(332港元)不等。
- 請參閱Municipality of Milan (2022)。
- 請參閱Agenzia Mobilita Ambiente Territorio (2017)。
資訊述要為立法會議員及立法會轄下委員會而編製,它們並非法律或其他專業意見,亦不應以該等資訊述要作為上述意見。資訊述要的版權由立法會行政管理委員會(下稱"行政管理委員會")所擁有。行政管理委員會准許任何人士複製資訊述要作非商業用途,惟有關複製必須準確及不會對立法會構成負面影響。詳情請參閱刊載於立法會網站(www.legco.gov.hk)的責任聲明及版權告示。本期資訊述要的文件編號為ISE1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