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立會LS36號文件


1997年10月17日
臨時立法會內務委員會會議文件

根據《立法會條例》(1997年第134號)
第83條提出的決議案
法律事務部報告

政制事務局局長將於1997年10月29日臨時立法會會
議上動議一項議案,請求臨時立法會通過《1997年
立法會條例(修訂附表1)令》(下稱 " 修訂令 " )。

2.根據《立法會條例》(1997年第134號)(下稱 " 該條
例 " )第83(1)條,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可在得立法
會同意後藉憲報刊登命令,以修訂該條例的附表1
。該條例第83(2)條訂明,在第83條中, " 立法會 "
(Legislative Council)包括臨時立法會。

3.根據政制事務局在1997年10月9日發出的臨時立法
會參考資料摘要(檔號為CAB C1/30/5)第2段,政府當
局認為,在《立法會條例草案》委員會審議階段通
過的其中兩項由議員提出的修正案,在實施方面會
有困難。該兩項修正案分別--

  1. 把社會福利界功能界別擴大至包括其成
    立宗旨為促進及發展社會服務,並根據
    《社團條例》(第151章)獲豁免的社團和
    根據《公司條例》(第32章)註冊的非牟
    利公司(該條例附表1第3部第15(3)及15(4)
    項);及

  2. 把紡織及製衣界功能界別擴大至包括根
    據紡織商登記方案登記,並從事指明類
    別的紡織品出入口業務的商號(該條例附
    表1第3部第26(6)項)。

4.根據臨時立法會參考資料摘要第3及4段,政府當
局認為, " 社會服務 " 及 " 非牟利 " 這兩個詞語含糊不
清,而該條例亦無界定該兩詞的涵義。因此,政府
難以決定某社團或公司是否符合資格,登記為社會
福利界功能界別的選民。政府當局建議參照社會福
利署職責範圍內的7個工作範疇,把 " 社會服務 " 一詞
界定為只涉及福利服務工作,並建議界定 " 非牟利公
司 " 為其組成目的是為了促進第15(4)(a)至(c)項所指明
的宗旨,並按其章程規定須將其利潤(如有的話)及其
他收入僅用於實踐該等宗旨及禁止向其成員支付任
何股息的公司(修訂令第1(b)條)。

5.政府當局又建議規定有關的獲豁免社團及非牟利
公司,須在緊接提出登記為社會福利界功能界別選
民的申請前的12個月內,一直在有受薪僱員提供經
常性的服務的情況下,按所指明的宗旨運作。政府
當局並建議,獲豁免社團及非牟利公司須發表周年
報告,以及就每年的收入及開支發表經審計帳目或
經核證的帳目,才有資格成為選民(修訂令第1(a)(i)
及(ii)條)。

6.根據臨時立法會參考資料摘要第11段,為防止紡
織商登記方案被濫用為取得紡織及製衣界功能界別
投票權的途徑,政府當局建議加入一項規定,訂明
紡織登記商須在緊接申請登記為選民的日期前,已
根據該方案登記了最少12個月,才有資格登記為該
功能界別的選民(修訂令第1(a)(iii)條)。

7.謹請議員注意,根據該條例第32條,選擧登記主任
有責任編製及發表功能界別選民登記冊。根據該條
例第34條,對選擧登記主任的決定感到不滿的人,可
針對該決定向審裁官提出上訴。

8.該決議案在法律及草擬方面均無問題。


臨時立法會秘書處
助理法律顧問
林秉文
1997年10月15日



分享此頁
Facebook
Twitter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