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1)1033/98-99(03)

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
纾缓中区、湾仔及西区交通挤塞的交通管理措施

目的

本文件旨在向议员阐述中区、湾仔及西区的交通挤塞问题,以及解决有关问题的措施。

背景

2.中区主要交通走廊的挤塞问题,成为大众关注的问题已多时。早上繁忙时间的交通
情况显示,在过去几年间,这些走廊(例如金钟道和夏悫道)已负荷过重达10%以上
。举例来说,在1997年,夏悫道西行线的车辆与容车量比率为1.13,该比率在金钟道
东行线则为1.20。最近进行的调查显示,在1998年,中环部分主要交通走廊在早上繁
忙时间的平均车速减慢,区內的交通挤塞问题似乎恶化。

3.湾仔区的交通挤塞问题主要发生在轩尼诗道,部分路口有时不能按设计容车量运作
,原因是受到巴士在该等路口及附近巴士站的活动所影响。而在西区,交通挤塞则在
德辅道西和坚尼地城,当车辆获准于非繁忙时间上落客货时出现。

4.有人把上述的交通挤塞问题,归究于自1998年9月起,新世界第一巴士服务有限公司
(新巴)接替中华汽车有限公司(中巴)营办巴士服务后,引致有大量巴士在道路上行驶。

中区的交通挤塞问题

5.当局已就中区的交通挤塞问题进行研究,以作出检讨及寻求解决方法。交通挤塞程
度以早上繁忙时间的平均行车时间和车速来衡量。图1比较途经中区主要交通走廊四
个主要路段在1997年9月和1998年9月的情况。

6.比较结果显示,皇后大道中西行线(由花园道至租庇利街)和德辅道中东行线(由
急庇利街至毕打街)的车速并无显著变化。市民觉得交通较之前挤塞,可能是由于那
些路段的行车数目,在1997年底和1998年初持续下跌后,因新机场和机铁香港站的启
用而激增。

7.在1998年9月,金钟道东行线和干诺道中东行线的交通挤塞问题恶化。干诺道中东
行线(由德辅道西至美利道)和金钟道东行线(由美利道至皇后大道东)的车速显
著减慢,分别由每小时16.8公里减至每小时10.2公里(每小时减慢6.6公里或减慢了
39%),及由每小时32.3公里减至每小时23.3公里(每小时减慢9公里或28%)。

可能造成中区交通挤塞的原因

8.除了中区主要交通走廊负荷过重外,交通挤塞亦由多种其他情况造成,包括道路旁
的上落客货活动和上落客货点沿路的双行停车/轮候活动,尤其是在非繁忙时段。至
于在繁忙时间,当局已研究过下列几个可能令金钟道和干诺道中东行线交通挤塞问题
恶化的原因,包括:

    (a) 经中区的行车量增加;

    (b) 经中区的巴士出车数目和班次改动;及

    (c) 巴士于中区的停站次数。

(A) 行车量增加

9.图2比较在1997年与1998年,驶经位于夏悫道与正义道以西金钟道的交通调查线的平
均每日车辆数目。从该图可见,1998年的整体平均每日行车量比1997年大约下跌了4%
图3比较1997至1998年间,在早上繁忙时间驶经同一交通调查线的行车量。与平均每
日行车量的趋势相似,在1997至1998年间,早上繁忙时间的行车量亦下跌了4%。

10.以上得出的结论,就是总行车量的增加并不是干诺道中东行线和金钟道东行线在
1998年平均车速减慢的原因。

(B) 巴士出车数目和班次改动

11. 当局比较了在1997年11月、1998年8月和1998年10月,早上繁忙时间內途经中区的
巴士出车数目、原定班次和实际班次,结果载于图4。有关数据是从位于皇后大道中、
德辅道中、遮打道和干诺道中的交通调查线搜集而来的。

12.在1997年11月至1998年8月期间,巴士出车数目大约增加了14%(西行线由865辆增
至983辆,东行线则由796辆增至905辆),而同时期的原定班次亦大约增加了8%(由
893班增至967班)。主要增幅在1997年年中至1998年年中录得。在该段时间內,多项
西区海底隧道巴士服务和新机场巴士服务开办,需要较多巴士行走长途路线。

13.上述比较的结果似乎显示,在1998年,为行走新开办西区海底隧道及新机场路线
而增加了的巴士出车数目和班次,可能与中区交通挤塞加剧有关。而在1998年,经
常挤满巴士的干诺道中和金钟道的平均车速减慢,而私家车辆多于巴士的皇后大道
中(花园道与租庇利街间的一段)的平均车速则保持稳定,亦正好证实上述论点。

14.然而,巴士班次增加并非中区交通挤塞的主要成因。根据图4,在1998年,中区繁
忙时间的巴士班次总数只增加了83班,而图3显示,这个增幅只占繁忙时段总行车量
一个很小的百分比 (约0.5%)。事实上,在1998年,于早上繁忙时段,驶经中区的
其他车辆数目跌幅比巴士增幅还要大,足以抵销所增加的巴士班次。

15.此外,新巴于1998年9月接替中巴营办巴士服务后,巴士的出车总数或班次并沒有
任何明显改动(即1998年8月至10月期间的改动)。因此,由现有的统计数字看来,
新巴于1998年9月接替中巴后,使巴士出车数目激增以致中区交通挤塞的说法并不成
立。

(C) 巴士停站次数

16.与私家车辆不同,专利巴士须要在各主要交通走廊沿路的巴士站让乘客上落。巴
士停站及穿插巴士站的次数均会对交通流量造成影响,减低平均车速,对中区內本
已负荷过重的道路而言,在繁忙时段所构成的影响更大。

17.金钟道是中区各主要交通走廊中最多专利巴士途经的道路。在1997 年9月,于早上
繁忙时段在金钟道巴士站停站的专利巴士估计平均达624辆,而在1998年9月,该数字
则约为 690辆。巴士数目增加,主要是由于当局在新机场、西区海底隧道及大榄隧道
启用后,开办了更多过海路线及机场巴士路线。这与繁忙时间內金钟道平均车速的改
变非常吻合。与1997年9月比较,在1998年9月,金钟道的平均车速显著减慢,而干诺
道中亦有类似的观察结果。

18.巴士停站次数增加导致巴士占用路面的时间更长,巴士排队等候停站所需的时间亦
相应延长。巴士穿插停站就更可能加剧交通挤塞的问题,造成恶性循环。

在中区实施的补救措施

19.为了解决金钟道及干诺道中因巴士停站活动增加而引致的交通挤塞问题,警方、巴
士公司和电车营办者、中西区临时区议会及运输署已组成专责小组,负责监察和处理
这个问题,并研究改善中区整体交通情况的措施。专责小组已制定短期补救措施,其
中一些已经实施,以期即时纾缓上述交通挤塞的问题。此外,小组亦正制订其他措施。

(A) 已实施的交通管理措施

20.当局已在1998年10月25日至1999年1月10日间,实施了多项补救措施,包括巴士改
道、重组巴士站(使繁忙时间內每小时的巴士停站次数减少了约1100次)、交通改道
和调整交通灯号。这些措施的详情载于附录

21. 上述临时措施的效果令人满意,早上繁忙时间內,中区四个主要路段的平均车速
增至每小时6.2公里,即每小时加快3.7公里。1998年9月与1999年1月的车速比较的详
情载于图5

(B) 正在制订的其他措施

22.当局正在研究其他措施,以期进一步纾缓可能因巴士停站活动而引致的交通挤塞
问题。这些措施包括:

  1. 重组干诺道中的巴士站。(将于1999年年中实施)

  2. 将西行的巴士线改道,改经干诺道中。(将于1999年年中实施)

  3. 改善金钟地铁站(东)巴士总站的巴士流通情况。(在研究中)

  4. 将从金钟地铁站巴士总站开出的东行巴士线改道,由原来使用金钟
    道/军器厂街天桥改为途经夏悫道。(在研究中)

  5. 缩短巴士路线、开办短程路线和减少巴士班次。(由1999年年中起
    逐步实施)
23.同时,当局亦正研究多项其他交通管理措施,以解决中区主要交通走廊负荷过重的
问题。这些措施包括:
  1. 兴建一条双线临时道路,经爱丁堡广场连接康乐广场和龙汇道,供车
    辆单程东向行驶(图A)。工程计划于2000年年底完成。

  2. 将干诺道中机利文街行人天桥处的西行车路,由单线扩阔为双线(图B
    。工程计划预计于2000年年底完成。

  3. 增设掉头处,供车辆由机场铁路香港站落客点,掉头往P2路东行线(图C
    。该项工程正在策划阶段,以便配合将于2002年完成的机场铁路香港站第
    二期发展计划。

  4. 扩阔干诺道中于大会堂外的东行路段,并在该处设立适当的巴士停车湾
    图D)。工程计划于1999年年中完成。

  5. 在皇后大道中与干诺道中间的橫街实施交通改道措施,以改善交通流量
    (港岛北及九龙西分区交通研究现正就这项措施、德辅道中及皇后大道
    中的上落客货问题,一并进行研究)。

  6. 调整德辅道中、干诺道中及毕打街沿路的交通灯号时间。这是一项持续
    进行的工作。
24.上述各项措施将会在短期至中期內,纾缓中区的交通挤塞问题。但鉴于中区主要交
通走廊的容车量已达饱和,长线的解决方法有赖第三期中环填海计划增建新道路,以
增加道路容车量,以及提供巴士转乘设施和重组巴士总站设施,来减少途经中区的车
辆数目。

湾仔的交通挤塞问题及补救措施

25.湾仔的交通挤塞问题并不如中区般严重。这可能与自1998年3月起,为了在轩尼诗
道实施巴士专用线计划,而将六条行走轩尼诗道的巴士线改为行走庄士敦道有关。然
而,轩尼诗道的交通挤塞问题仍然存在。据我们观察所得,主要原因是沿路有大量巴
士停站活动。为了减少停站的巴士数目,当局正计划在1999年年中重组轩尼诗道的巴
士站。在实施这项措施后,沿该道路进行的巴士停车活动约可减少20%,在繁忙时间
会由每小时2 900 次减至2 300次。

西区的交通挤塞问题及补救措施

26.与中区和湾仔的情况不同,西区的交通挤塞问题主要由于该区的道路因电车轨和电
车站而变得较为狭窄,而路旁又有大量上落客货活动。因此,交通挤塞的问题在非繁
忙时段,当车辆获准上落客货期间最为严重。

27.自从实施坚尼地城第三阶段交通管理措施,以及卑路乍湾连接路及士美非路延长工
程于1998年1月完成后,坚尼地城的交通情况已大为改善。除了德辅道西因路旁上落客
货地方短缺而出现交通挤塞问题外,西区并沒有录得交通挤塞的问题。尽管当局实际
上难以进一步限制该区的路旁活动,可是挤塞问题已因店铺东主自制和警方采取执法
行动而受到控制。当局现正密切监察有关情况,而港岛北及九龙西分区交通研究亦将
会探讨上述问题。该项研究已于1998年10月展开。

征询意见

28. 请议员获悉中区、湾仔及西区的交通挤塞问题及解决该问题的措施。

运输局
一九九九年三月

附录

一九九八年十月二十五日至一九九九年一月十日
实行的补救措施

(1) 由一九九八年十月二十五日起实施的公共交通管理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

  1. 更改7条西行的西隧巴士路线,由德辅道中改行干诺道中。

  2. 更改2条西行的东区海底隧道巴士路线,由德辅道中改行皇后大道中。

  3. 将11条东行的西隧巴士路线的巴士站,由金钟道东行迁至红棉路力宝
    中心外。

  4. 重新编配位于金钟道东行现有的巴士站,在繁忙时间的一小时內,巴
    士停站次数由332次(52条路线)减至259次(41条路线)。
(2) 由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起实施的公共交通管理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

  1. 把6条东行的港岛区巴士路线改为途经机铁香港站,以避免驶经干诺
    道中/毕打街交界处。

  2. 在干诺道中东行方向,取消12条从港澳码头开出的巴士线,在信德
    中心外的巴士站。
(3) 由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十四日起实施的公共交通管理措施

现有措施包括重新编配金钟道西行太古广场外的巴士站。在繁忙时间的一小时內,巴
士停站次数由377次(55条路线)减至299次(46条路线),并缩短了巴士和其他车辆的整
体行车时间。

(4) 由一九九九年一月十日起实施的公共交通管理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

  1. 重新编配德辅道中东行34条巴士路线的巴士站,在繁忙时间的一小时內,
    巴士停站次数由817次减至623次。

  2. 重新编配德辅道中西行42条巴士路线的巴士站,在繁忙时间的一小时內,
    巴士停站次数由1 502次减至991次。

  3. 重新编配位于遮打道和美利道18条巴士路线的巴士站,在繁忙时间的一小
    时內,巴士停站次数由282次减至177次。

  4. 重新编配位于毕打街27条巴士路线的巴士站,在繁忙时间的一小时內,巴
    士停站次数由145次减至101次。
(5) 已经实施的交通管理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

  1. 由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十八日起,禁止林士街的南行车辆右转入德辅道中西行。

  2. 由一九九八年十一月起,调整了德辅道中上交通灯号的时间。